賀婷
摘 要:民間舞蹈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伴隨著國家對文化尤其是民族地區文化建設的高度重視,對職業高等藝術院校的民間舞蹈教學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專業藝術類院校,其舞蹈課程設置更應結合創新理念,凸顯地域文化特色,建構有地方特色的民間舞蹈教學體系。對此,本文結合高等藝術院校舞蹈教學實際,從三個方面入手,重點探討了民間舞蹈課程體系的構建路徑,以期為相關教育主體提供有益借鑒。
關鍵詞:高校舞蹈教學 課程體系 構建 特色
民間舞蹈資源頗豐,種類繁多,但目前而言,很多高等藝術院校尚未開發本地特色性舞蹈教學,也未編有現行的本地民間舞蹈教材,民間舞蹈課程體系存在諸多弊端,同時,隨著國家對文化尤其是區域文化的高度重視,對職業高等藝術院校教學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在現行的國家政策引導下,高等藝術院校為適應國家、社會對新型舞蹈表演人才的需要,應積極構建、探索新的教學體系,明確發展方向,積極改革創新,以適應時代的發展。
一、立足民族文化,開發校本課程
民間舞蹈作為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有獨特的文化特性及藝術價值。民間舞蹈是本地區文化的靈魂,在繼承發揚民族文化、宣傳本地傳統藝術特色與民族文化精髓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職業高等藝術院校,應利用其得天獨厚的地域優勢,豐富的民間藝術精華,立足于本民族文化特色,構建彰顯本民族文化特色的舞蹈教學體系,重點加強具有地區特色的民間舞蹈專業化課程建設,開發校本課程,修訂教學大綱,完善教學計劃,結合教育部門對職業高等藝術院校的有關規定與自身辦學理念與宗旨,以學校為基礎,重視教師作為舞蹈教學課程開發主體作用的發揮,重視對本校及社會藝術文化資源的利用,實現創新性開發。同時兼顧地區或各職業藝術院校間的差異,結合學生自身發展需求,在現行國家政策引導與要求下,對民間教學隨時做出調整,使得舞蹈教學更富機動靈活,充滿多樣性與彈性。此外,需豐富舞蹈教學實踐活動,重視舞蹈教學過程,讓舞蹈教學保持較強的開放性和適應性。
二、明確發展方向,完善課程評價
完善舞蹈教學課程評價是在舞蹈教學過程中,對舞蹈教學完善課程計劃,以確定藝術院校舞蹈教學實現相應教學目標,同時反饋并提出建設性意見,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故,完善職業高等藝術院校舞蹈課程評價體系是學校教育過程中重要的環節。由此,學校首先應明確教學目的與發展方向,以教育部等相關部門對舞蹈教學規定為基礎,完善教學大綱,確立人才培養機制與目標,結合舞蹈教學、演出的內容,擬定舞蹈教學課程教學內容的評價原則與標準,并制定詳細的評價項目、合理的分值比例、恰當的衡量標準。評價項目大體應包括教學目標的全面、具體性;教學內容的科學、完整性;教學方法的靈活、多樣性;教學結構的合理、完整性;教學技能的精煉、流暢性;教學效果的完備、可行性。衡量標準分別按照未及格、合格、良好、優秀四個標準劃分,每個標準分別占所在項目比重的四分之一。另外,應綜合課程評價的群體素質,兼顧差異性。評價課程的群體應包含專家審評、教師自評、學生評價及社會評價,以使舞蹈教學課程評價體系更全面、合理、科學。
三、開設相關課程,實現科學延伸
民間舞蹈課程是以遵循專業舞蹈人才培養的需要,符合舞蹈教育教學規律和目的,緊密結合專業性舞蹈人才培養計劃的課程。民間舞蹈專業人才的培養也是由肢體訓練引入,升華到具有地區性文化印記的情感的流露。如此,方使得舞蹈表演更顯得厚重與深刻。在這一目標帶動下,高校藝術院校的舞蹈教學體系、舞蹈課程設置,應從最初的技術與表演層面,上升到涉及創新舞蹈教學理論、體現舞蹈教育文化等方面,更應學習與借鑒相關藝術門類的特色,開設相關課程,實現科學延伸,這對高校培養舞蹈專業性人才尤為重要。舞蹈與繪畫、音樂等相同,是綜合性表演藝術的一種,也是民間文化傳統在悠久的歷史發展過程中的一種整體性的體現,滲透、體現著民族文化的靈魂。它們不是獨立發展的,而是相輔相成的。所以,在舞蹈教學過程中,應開設相關課程,重視對音樂、美術、文學知識素養的學習,將有助于舞蹈教學專業人才綜合素質的培養,促進舞蹈性專業人才的全面發展。同時,加強對音樂、文學、美術等藝術門類的知識理論的學習,有利于舞蹈教學中技能訓練的融會貫通,同時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能使學生在遇到問題時能夠從更開闊、跨學科知識的視野與角度思考問題、收集材料,并實現不同專業文化知識的交流與融合,獲得更多的溝通渠道,由此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四、加強教材建設,打造特色風格
舞蹈教育是文化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我們不能僅將其作為簡單的肢體訓練式教育,而忽視其文化內涵。近年來,部分高等藝術類院校雖正在大力推進教材特色性建設,但依然弊端重重。如部分高等藝術院校的民間舞蹈教材建設大多以肢體訓練性、舞蹈風格性為主,這對于民間舞蹈教材的文化建設來說是遠遠不夠的。實現高等藝術院校教材特色性的建設,應進一步加強教材的民族特性建設,加大對民間舞蹈研究的科研支持力度,建設以民間舞蹈特色研究為核心的科研組織和質量審核機構,促進科研成果的問世,同時完善民間舞蹈教學的配套教材,使得舞蹈理論性教材與實踐性教材共同發展。另外,舞蹈教材的建設應體現多樣性、科學性,體現時代精神。因此應鼓勵高等藝術院校結合本地特色,自編教材。高等藝術學校在教材編制過程中,需以遵循國家政策及教育部等相關部門有關規定為前提,結合自身培養人才的目標及辦學理念與宗旨,結合本校學生發展、需求的差異性,以本地區文化社會資源為重點研究對象,將具有重要意義與價值的民間舞蹈進行選擇、整理、重構、加工、完善,編制出適合本校舞蹈專業性人才培養目標的教材,也要借鑒其他高等藝術類院校的舞蹈教學經驗,取長補短。在各類民間地區高等藝術類院校發展的過程中,其共性均體現了對本地域文化藝術特色的保護、傳承與發揚。民間舞蹈課程體系的構建過程中,更應體現區域性文化特色。民間舞蹈體現著區域文化的精髓與靈魂。舞蹈教育作為文化傳播方式的重要載體,在課程構建中、教學過程中,應豐富教材的文化內涵,注重將舞蹈教學與文化內涵、地方特色相結合。
五、小結
總而言之,在國家的文化建設政策支持下,高等藝術院校舞蹈課程改革只有立足于地區文化建設、開發校本課程,完善課程評價體系,編制特色性、科學性教材,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才能促進高等藝術院校舞蹈課程體系的改革與重構,使新型的舞蹈教學體系培養出適合社會發展與需求的專業性人才。
參考文獻:
[1]王莉.湖北民間舞蹈課程體系的建構[J].戲劇之家,2016(22).
[2]董樂.探析高校民族民間舞蹈教學的發展之路[J].大眾文藝,2015(15).
[3]王國俊.民族地區高等藝術院校舞蹈表演專業民族民間舞蹈課程研究——以云南藝術學院舞蹈學院為例[D].昆明:云南藝術學院,2016.
(作者單位:首都師范大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