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孝才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指出:“要加強優質教育資源開發與應用,強化信息技術應用。”
云平臺、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新技術不斷涌現,信息技術在不斷滲入到教育中,改變著教師的教育教學和學生的學習方式。
一、問題的提出
中職生大多對德育課程學習不感興趣,致使德育課課堂缺乏活力,教學效率和教學效益低下。但是中職生熱衷網絡,樂于追逐新鮮事物,若將信息技術與教學過程進行融合,勢必對他們產生巨大的吸引力,提高中職德育教學的有效性。
二、信息化背景下推進德育課有效教學的實施策略
1.充分運用多媒體和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開展教學活動
開發、制作、使用適合學生學習特點的課件;在教學過程中鼓勵學生使用手機搜索和查詢資料,主動探求知識;通過微信和QQ尋求遠程幫助,創新學習途徑;通過掃描相關教學資料上的二維碼,獲得更加豐富的教學資源……這些都有利于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搭建班級網絡學習平臺,構建網絡學習空間
教師把將要學習的教學內容、學習方法和課程資源放置在班級QQ群和微信圈,供學生預習、討論和下載。學生及時了解教學的內容、重難點,把握重點、突破難點的學習方法。網絡空間的使用,教會學生運用信息化手段學習,大大提升了學生查詢、處理和交換信息的技能水平。
3.發揮微課在德育課教學中的獨特作用
微課能夠巧妙地呈現任務的導入、實施、拓展、評價等教學環節,特別是針對某個知識點、技能點的教學。學生可以把微課資源存儲于手機、iPad等移動終端,實現跨平臺使用,不僅節約了課堂教學時間,提高了德育課的教學效率,也大大提高了教學質量。
4.強化幕課在德育教學中的運用
慕課(MOOC)是新近涌現出來的一種大規模開放式在線課程。MOOC具備在線同步課堂功能,課程結構設計和教學內容簡明易用,教學活動符合學生的學習習慣,并支持對學習行為與學習記錄進行多維度的大數據分析。利用MOOC極易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和個性化在線課程的訂制,為學習者提供了更加自由的學習空間。
教師對學生的慕課學習情況跟蹤考核。凡是線上學習成績為合格以上的學生,就可以免修線下的相關德育課課程。免考模式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學生合理科學地利用碎片化時間學習,大大提高了教學的時效性。
5.科學利用數字化教育資源平臺
教育資源平臺、信息資源網以及國家數字化教學資源中心門戶網站資源和內容非常豐富,版塊齊全。資源平臺為學生們線上線下混合式學習提供了廣闊的天地,學生既可以下載資源供自己隨時隨地學習和研究,也可以將相關資源上傳共享。
6.利用互動平臺促進德育課的高效學習
互動資源平臺的特點在于能夠順利實現師師、師生、生生、人機互動。平臺實行開放注冊,學生可以通過掃描二維碼免費關注學習。平臺的云課堂為學生提供了新課學習、答疑討論、互動交流、復習總結、隨堂測驗、試題分析、教學評價等多種幫助,注重互動參與,為學生課前、課中和課后的線上線下移動學習提供了極大方便,極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信息化教學研究的成果和意義
1.重塑了教師的教育教學理念,教師在專業上快速成長
信息化教學手段的運用,使教師的角色產生了微妙的變化,教師的教學行為由過去的以引領為主變成了當下的以服務為主。教師必須積極尋找和開發教學資源,提高了教師運用、發現和創造能力。
大量采用信息化教學手段,教師變為了學習者、開發者和創造者,他們在探索和研究中享受成長,并實現教學理念的變化、教學觀念的更新以及教學技能的遷移和提升。
2.中職德育課學習模式被顛覆,單一的線下學習變成線上線下的混合式學習,學生徹底改變了自己的學習習慣
信息化背景下的德育課學習,學生足不出戶就可以輕松獲得名校、名師和名課資源。學習不受時間、空間和地域的限制,學習方式變得越來越多樣,學習時間也變得越來越碎片化。自主學習、自由學習喚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愿望。學生的學習習慣產生了巨大變化。
3.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的能力,學生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角
網絡學習為學習者提供了自主化、個性化的學習方式。
社區討論版塊讓學生隨時與同伴、教師進行交互式協作學習。平臺上討論民主自由,學生可以敞開心扉大膽提問和發言,主體地位得到充分體現。
4.混合式學習方式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善于學習,高效學習的研究目標得以實現
在線開放課程以知識、技能和素養為開發目標,以科學合理的信息化教學設計為基礎,以系統化、場景化的多媒體數字教學資源為支撐,融合了多種在線教學活動。資源容量更大,運作速度更快,外界刺激更多。這種形式活潑、內容多樣,能讓學生眼見其形、耳聞其聲、身臨其境的資源形式增強了學生的學習動機。
5.教學效果呈現和教學評價更加便捷,有利于教師進行有針對性的輔導
學習平臺具有數據實時采集和分析的功能,可以動態分析和呈現學生在線學習時長和內容、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作業和測試情況、每個題目的得分和難度情況、每個學生的錯誤題目類型及真實答題情況等等。教師可在第一時間得到學生學習情況的數據分析和評價結果,快速掌握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情況,以便制訂下一步教學計劃、調整教學內容。
四、總結和反思
信息化學習環境為學生的學、議、思、練、評、改提供了生動活潑的場景,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情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技能和方法,改變了學生的學習策略和方式,極大地提高了教學效率,有力地推動了教學質量的提升,但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
一是部分學生對信息化學習方式不夠適應。長期的傳統課堂教學使他們形成了被動接受的學習習慣,網絡學習的自主性不強。
二是部分學生運用信息化手段學習的能力不高,信息化學習方法掌握得不好,導致學習渠道不夠暢通、效果不佳。
三是部分學生在主題討論上參與和互動消極被動,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時不主動尋求幫助。
四是部分學生不能嚴格自律,在手機上打游戲、看電影和聊天的時間較多,學習課程知識的時間較少,還需要教師和合作小組嚴格監管。
五是資源平臺需要完善和提升。現有平臺資源內容老舊、形式單一,對學生產生不了吸引力,無法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資源建設必須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的原則,并進行提升完善。
五、小結
隨著信息化的深入發展,中職德育課教學也必將發生更加深刻的變化。這就需要教師進一步更新教學理念,不斷變革教學策略、教學手段、教學方法、教學評價,不斷提高師生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的能力。
通過研究信息化背景下中職德育課有效教學,筆者學校更加明確了中職德育教育教學的改革和發展方向,加深了對開發網絡課程資源、拓展學習空間、推進網絡教學的認識。同時,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發現一些新問題、新困難,將作為未來深入研究和探討的重大課題。
(作者單位:安徽省霍邱工業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