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雨青
“產教結合”是指中職院校根據所設專業,積極開辦專業相關產業,把產業與教學密切結合,相互支持、相互促進,把學校辦成集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科技服務為一體的產業性經營實體,形成學校與企業渾然一體的辦學模式。
一、產教結合原則
1.產教結合以產為基礎、教為目的
在企業與學校的聯合過程中必須強調學校的主導作用,“產”不能是單純的生產,必須與“教”緊密結合,學生通過參與實際生產學到相關的專業知識,并把書本知識運用到實踐之中。通過產和教的緊密結合,解決中職院校在學生培養過程中實訓材料的純消耗問題并提升學生質量意識。
2. 產教結合的內容
要打破常規界限,以學生就業為導向,實現學生在學校所學與將來在企業所用的有機結合。真正實現學以致用、學有所用,提升學生學習興趣。
二、產教結合能夠健康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
1.校企共益
產教結合必須做到校企之間取長補短、互利互惠,學生既要學到知識,企業也要獲得盈利,二者缺一不可。學生學到知識,將來可以更好地服務企業;企業盈利,可進一步助推產教結合的深度合作。
2.完善的保障制度
為促進產教結合的可持續發展必須制定相關的制度和措施,對學校、企業進行必要的約束;學校和企業還要建立相應的組織機構,及時溝通、解決產教結合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3.具有相對穩定的產品
產教結合過程中必須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和身份的特殊性。學生不是企業的一線工人,大多數學生年齡也沒有達到國家規定的用工年齡,并且因為年級的不同在專業技術水平上具有明顯的差異,所以具有相對穩定的產品就顯得非常重要。對產品的難易程度進行分類,為不同階段的學生提供不同層次的練習。
三、產教結合的作用
1.有利于學生創造力、動手能力的培養
中職院校學生在校期間年齡大多為17、18歲,思維活躍,正是接受新知識、創新能力強的黃金年齡。產教結合模式使學生能夠在實訓教師的指導和引導下參與生產與經營,對學生創造力和動手能力的培養有很大幫助。學校可以根據學生在產教結合過程中所起到的作用給予一定報酬,實現按勞分配,積極創造學生學習、創新的激勵條件,為將來學生畢業后創業就業提供鍛煉機會。
2.有利于中職院校 “雙師型”教師的培養
大多數中職院校教師是從高校畢業直接分配到中職院校任教,沒有企業經歷。他們往往專業理論水平高,但缺少實踐經驗。通過產教結合為專業課教師參加企業實踐提供了條件和機會,提高其實踐經驗的能力。教師把理論知識與生產實踐相結合,把教學與科研相結合,對職業學校建立一支“雙師型”師資隊伍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對企業的工藝改進也有推進作用。
3.有利于促進當地產業的健康發展
中職院校通過產教結合培養一大批具有與當地本專業發展緊密聯系的人才,他們步入社會,走向企業,必然成為企業的骨干,這有利于促進地方產業的健康發展。
四、產教結合的具體實施辦法
根據自己學校的情況和當地產業發展狀況,在實現共贏的基礎上進行有機、靈活的結合,不能拘泥于某一個固定的模式。下面筆者以廊坊市高級技工學校的產教結合為例,探討產教適合的具體實施辦法。
第一,數控專業以筆者學校現有的硬件條件為載體,引入企業合作,學校出場地、出設備;企業帶產品實行校企合作。學校在生產中結合教學需要,讓實訓教師帶領學生參與實際生產,在生產中學習本專業技術,同時組織骨干教師成立工藝攻關小組解決企業的一些生產工藝問題。企業在一些關鍵工序上可以安排生產工人、技術人員、管理人員作為學校的兼職教學人員,根據產教結合教學計劃,開展生產中的教學工作。
第二,學校與行業企業實行聯合辦學,推行“訂單”培養和“冠名”培養。如與山特維克可樂滿公司聯合舉辦的“山特維克訂單班”,學生在校期間,山特維克公司提供助學金,學生在校期間教學計劃由學校同山特維克公司聯合制定,在符合人社部對于本專業相關規定的基礎上,與山特維克公司的實際用工需求緊密聯系,畢業后,公司有優先挑選學生的權利。“劉保國烹飪技能大師班”以當地最有號召力的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的劉保國特級大師進行冠名合作,對學生進行培養,這樣有利于培養出符合企業、行業要求的高素質勞動者。
(作者單位:廊坊市高級技工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