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毓勝
二年級數學下冊第一單元“解決問題”是我們又熟悉又較陌生的一個單元。這部分教材中多數應用問題是結合計算數學分散在例題與習題中,以小單元形式編排,它包括加、減兩步計算,乘加、乘減兩步計算,帶小括號兩步計算等幾種例題,大綱對這部分知識的教學目標是:
一、結合現實生活中的具體情境
使學生初步理解數學問題的基本含義,學會用兩步計算的方法解決問題,知道小括號的作用;
二、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的良好學習習慣,初步培養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為了完成以上目標,在教學中要培養學生以下能力:
1.在教學中讓學生應用已有的知識經驗,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用來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初步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所以老師在數學教學中要創設與生活密切相關的情境,引導學生從現實情境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就顯得更加重要。教學時要充分利用教材資源,通過師生共同探討等方式,引導學生積極思考,讓學生參與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全過程,從而培養學生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2.根據教材的設計特點密切聯系學生生活實際,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如教材單元主題圖中的觀看木偶戲的人數,計算所剩面包數,計算玩蹺蹺板小朋友人數等,教師既可以充分利用教材資源,也可以根據學生實際情況,為學生創設輕松、快樂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生動形象中去收集數學信息,找到數學問題。
我就“解決問題”例1數學教案為例說明:
(1)注重“單元主題圖”的教學,隨著歡快的樂曲,利用課件演示一幅單元主題圖,把學生帶進快樂的游樂園,這樣創設教學情景,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告訴學生這幅圖就在我們課本的第二頁和第三頁,請大家翻開書,引導學生把這幅圖分成四個部分,并分別給他們取上小標題:“看木偶戲,買面包,玩蹺蹺板和丟沙包”,在教學中通過分塊和添加標題的方法,把一張復雜情境的畫面整理成條塊分明,使之簡明扼要,以利于學生對整個單元的把握,培養了學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和提出問題的意識,優化教學。
(2)在教學中要突出“解決問題”的教學特點。教師要面對零亂不成體系的信息,采用創新的、靈活的、恰當的教學方法,要求學生通過數、讀、看等方式,對圖中信息進行收集、整理、加工,形成可以利用的信息鏈,并有序的表達出來,接著還要與相關的問題鏈接,形成條件、問題齊全可以解答的應用題。
(3)在教學中潛意識地培養學生靈活的思維能力,創設開放性的思維空間,從多角度觀察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決心。在教學中,還應注重“中間問題”的教學。雖然現在的教材沒有出現這一內容,恰如其分地教會學生運用好這一方法,更能提高學生解決兩步計算應用題的實效。
總之在教學中充分發揮教師作為引導者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適度適當地探尋,體驗解決同一個問題可以有多種方法的多元策略,提高對問題本源的認識,這樣使學生的思維不僅僅局限于一個題目之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