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景國
[摘 要]良好的課堂作業的設計是提升教學質量、提高學生學習成績的關鍵。只有教師的作業設計得科學合理,符合學生的學習要求,學生才會體會到學習的無限樂趣。
[關鍵詞]全面; 探究; 多樣; 層次; 趣味; 邏輯 ;適量; 科學
作業是學生獲得知識、形成能力、體驗過程、掌握方法和繼續學習新知識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徑。多少年來, 作業做為對課堂教學的一種直接反饋方式,一直受到廣大教師的重視。作業設計的質量高低,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掌握知識的深度和廣度。所以良好的課堂作業的設計是提升教學質量、提高學生學習成績的關鍵。只有教師的作業設計得科學合理,符合學生的學習要求,學生才會體會到學習的無限樂趣。
一、作業的全面性和探究性
作業設計,從內容上應該抓住本節課所學知識的本質,突出重點,攻破難點,由淺入深,由慢到快。從題型上應該使學生從模仿到變通。尤其是低年級學生,模仿能力強,作業的設計不但能使全體學生根據所學知識去解答基本問題,還能使學生在舊知識的基礎上結合新知識,稍動腦筋,探究性地解答一些綜合性問題。另外,課堂作業要適量,讓大部分學生在課堂完成,不要占下課時間,這樣的效果最佳。
二、作業的多樣性和層次性
作業是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是檢查學生對學過的知識是否掌握的紐帶。因此,它的設計要緊扣教學內容,要有一定的坡度和層次,難易適度,盡可能適應不同程度學生的需要,要有最基本的練習,也要有綜合性的富有思考性練習。這樣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學生思維,使學生以不同的訓練方式,多方位地鞏固所學知識,以達到掌握知識、形成能力以及為今后的再學習進行知識儲備的教學目的。
三、作業的適量性和科學性
根據兒童的遺忘規律,學生對所學知識時間一長會有一定的遺忘。因此,對知識的學習要有一定的連續性,應該加強對知識的鞏固練習,要讓學生做一些適量的課外(家庭)作業。在教學中,經常有這樣的現象,星期一到星期五,在學校大多數學生都能完成作業,而星期天的作業學生不能完成,甚至根本不做。對于這種情況,教師除了嚴格檢查學生的作業外,是否思考一下自己布置的作業是否適量和科學。課外(家庭)作業的布置要符合適量性和科學性,要以當天所學的知識為主,適當地調劑作業的數量和內容。同時還要經常提醒家長督促和指導孩子的課外(家庭)作業。
四、作業的趣味性和邏輯性
課堂作業的布置要有一定的趣味,否則時間長了學生心中就會產生乏味或者厭倦的情緒。數學作業整天是填空、計算......語文作業整天是看拼音寫漢字、組詞......這樣日復一日、周復一周的練習學生難免會失去對作業的興趣,因此我們老師就應當經常變換作業題的花樣,讓學生做起作業來興趣盎然,樂此不彼。比方:數學還可以設計一些判斷題、選擇題、連線題、文字題、應用題、智力填空題等;語文還可以設計一些連線題、填空題、注音題、填反義詞近義詞、以及型如:木+喬=( )、填—土=( )、水+水+水=( )、4火=( )等。 作業題的設計從周增長、月增長、學期增長、年級增長甚至是小學到初中的階段增長。都應該體現出由簡到繁、由淺入深、從易到難、從形象到抽象螺旋式上升的教學思想和學生的認知結構。
總之,作業題的設計千姿百態、千差萬別,只要我們當老師的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因人制宜、因時制宜,分層次、按類別、用真情設計出符合學生年級、年齡特點的作業,就會讓學生更有利的成長和進步。
作業的設計除了以上所提到的八種性質之外,我認為它還具有前置性和漸進性等性質。在進行課堂作業設計時既要講究層次又要講究由簡到繁、由易到難的原則;同時還要注意知識之間、年級之間的橫向、縱向的聯系;要講究因材施教,難易適度,相關而善,循循善誘的策略。
參考文獻:
[1]渤海大學李楠楠《小學數學作業設計存在的問題及改進策略研究》.
[2]山東師范大學郭慧《小學數學家庭作業多元化設計研究》.
[3]杭州師范大學趙賽男《小學中高段數學前置作業設計初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