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貴聯
[摘 要]通過海外學習中文進而了解中國文化的各類交流活動,正在成為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提供契機。華文教育是凝聚海外華人華僑重要資源和弘揚中國文化的重要載體,華文教育成為增進外部世界對中國全面認知的重要橋梁。
[關鍵詞]一帶一路;華文教育;溝通橋梁
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不僅喚起了沿線國家的歷史文化記憶,更是對古絲綢之路多元文明包容互鑒的傳承創新,也為發展華文教育、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提供了極好的契機。與此同時,在實現“一帶一路”國家戰略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進程中,華文教育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華文教育是凝聚海外華人華僑重要資源和弘揚中國文化的重要載體,也是向國際社會現身說法傳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和文化“四個自信”的重要途徑,成為增進外部世界對中國全面認知的重要橋梁。
一、華文教育是實施“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的助推器
自習近平主席提出“一帶一路”設想以來,引起了全球各國的廣泛關注,沿線許多國家更是積極響應。然而,由于沿線50多個國家在歷史傳統、語言文字、社會制度和宗教信仰等方面存在巨大差異,“一帶一路”建設不可避免地面臨諸多問題和困難。其中最迫切的是:沿線各國如何消除文化隔閡,在增信釋疑基礎上加強合作意愿、完善合作方式。
古代絲綢之路的開辟,始于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有了對沿線風土人情的考察和了解。今天“一帶一路”建設中,也需要從文化交融入手,優先培育精通中外文化的“跨文化人才”。改革開放以來,華文教育在培養“跨文化人才”方面做了許多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嘗試。如今,通過華文教育培養的各類跨文化人才不僅廣泛活躍在中國與各國的雙邊交往中,而且在國際上許多重要合作機制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二、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推進華文教育
“一帶一路”建設為沿線國家和地區的華文教育帶來“黃金機遇期”。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語言教學中,華文教育所占比重越來越大,所起作用也越來越大。華文教育的對象從以華人子弟為主發展到華人子弟與非華裔子女并重,而且后者的比例也越來越大。一些國家和地區的政府和教育機構也通過相關的政策和法規,將華文教育納入本國教育體系,如泰國、馬來西亞等。但我們也必須認識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華文教育有著各自的特殊性,在使用教材和考核標準等方面存在不少差異。為此,我們應根據“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實際情況,梳理、總結華文國際傳播的歷史經驗,從戰略層面探索漢語與中華文化國際傳播的途徑和方式,通過“一帶一路”建設進一步創新華文教育方式,推動華文教育發展,從而為中國文化與其他國家文化的交流和溝通作出貢獻。
“以僑為橋”,發揮華人華僑的重要作用。事實證明,海外華人華僑始終是推動華文教育持續發展的堅強后盾。廣大海外僑胞有著赤忱的愛國情懷、雄厚的經濟實力、豐富的智力資源、廣泛的商業人脈。他們比較了解各自所在國的經濟、政治、文化、語言、風俗和族群關系等情況,這種獨特的身份優勢,決定了他們可以為“一帶一路”建設的順利實施提供豐富的人力資源、雄厚的資金支持和有利的人脈網絡。因此,海外華人華僑是推動和實施華文教育的天然橋梁和紐帶。借助“一帶一路”建設,我們可以充分發揮華人華僑的積極作用,使華文教育在沿線國家和地區廣泛深入地傳播,吸引更多人學習漢語和中國文化。
隨著海外華文教育事業日益壯大,相關機構應抓住“一帶一路”建設契機,及早建立、完善華文教育學術話語體系,推動華文教育學科建設,培養華文教育教學與研究領域的高層次復合型人才,保證華文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三、結語
在華文教育中,我們要以“四個自信”為引領,借助“一帶一路”的強大動力和有利時機,積極培養海外華人華僑中的青年一代講好中國故事、闡釋好中國道路、展示好中國形象的能力,使他們成為中華文化在海外傳承和傳播的接班人和中堅力量,成為世界各國了解認識中華文化的橋梁和紐帶,使他們成為實施“一帶一路”國家戰略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