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燾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對初中物理教學進行了新一輪的研究,只為了探索科學的教學模式,更好地培養學生的物理思維與綜合能力。基于這樣的背景,初中物理教師要用全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來組織課堂,提升教學效果。本文主要從當前的實際教學情況出發,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從多方面論述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對初中物理教學的思考與研究。
關鍵詞:初中物理;新課程改革;教學研究
引言:
在過去的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過于重視對理論知識的灌輸,形成了機械的教學模式,讓學生的物理思維和綜合能力沒有取得有效提升。而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需要初中物理教學更加具有生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進步,也讓學生在物理知識的海洋中遨游。那么我就針對初中物理教學,淺談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思考與研究。
一、改善傳統的教學方法
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法取得的教學效果非常有限,還很容易壓抑學生的學習興趣,不能夠主動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來。在新課程改革的引導下,需要教師改善這樣的教學模式,提升教學的有效性。比如,在凸透鏡成像的教學中,學生會要學習到很多成像規律,相對來來說具有更強的理論性,學生理解起來本身就有一定的困難,如果教師再一味地進行灌輸,則會使課堂教學受到更大的阻礙。于是,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來了解這些規律的實際體現,加深理解與掌握。首先,教師先將基礎的學習工具準備好,讓學生了解其運用規律。接著,教師則要對理論知識進行簡單講解,讓學生發現問題,從而利用這些學習工具來驗證。最后,則讓學生根據學習成果進行思考,了解這些知識點的實際內涵,從思維層次形成有效理解。通過這樣的方式,改善了傳統的教學方法,為課堂教學提出了科學指導,有利于進一步提升課堂教學的效果。
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是具有獨立意識的個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讓學生更積極地參與學習,相比其它教學策略有著更顯著的效果。并且,這也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有助于學生的長遠進步。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教師可以在教學設計中增添更多的趣味性。比如在課堂導入環節,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系統引入更多豐富的素材,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師在講解“光的折射”的時候,可以直接向學生展示生活中的折射現象,生活化的內容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再比如在課堂教學階段,教師可以組織趣味的教學游戲。教師在光學教學單元,會向學生傳授有關光的反射、折射等知識,那么在生活中這些知識也有直接的體現。為了加深學生的理解,而又不壓抑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將這些知識點與生活實際現象制作成教學卡片,讓學生完成匹配游戲,從而更好地實現寓教于樂。通過這樣的方式,注重對課堂教學的趣味性設計,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在物理學習中發現樂趣。
三、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初中物理教學處于學習能力的培養階段,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奠定基礎。那么,就要求初中物理教師能夠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學習和探究能力。就以“影響摩擦力的因素”的教學為例,這一章節主要引導學生了解摩擦力的性質,并且知道有哪些因素影響摩擦力。教師可以改變傳統的教學形式,讓學生掌握學習的主動權,對這些知識進行深入探究。首先,教師為學生準備好基礎的學習資料,并且將主要的知識結構梳理出來,讓學生能夠按照正確的步驟來完成探究性學習,從而有利于學生物理思維的形成與發展。接著,教師要創設問題化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其中發現自己不理解的問題,以這些問題為引導,不斷地進行下一步的學習,推動著探究性學習的進程。最后,則要引導學生完成對學習成果的總結,從整體上形成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也深化了學生的學習效果。通過這樣的方式,有效地引導學生完成探究性學習,更好地培養了學生的學習和探究能力,讓學生找到了通往物理世界大門的鑰匙,也為學生的長遠進步創造了條件。
四、提升學生的物理思維
培養學生的物理思維也是初中物理教學的重要任務,能夠讓學生用物理學的觀點來看待和解決問題,從而讓學生理解生活和學習中的物理規律。就以受力分析的教學為例,這一章節主要引導學生學會對知識實現融會貫通,使知識結構更加系統。那么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再要求學生按照過去的方式對模型進行分析,而要根據力學性質,掌握受力分析的規律與技巧。首先,教師為學生選擇具有典型性的例題,要求學生能夠以這些習題為模板進行定向分析,實現熟能生巧。接著,教師要充當引導者的身份,不斷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掌握正確的線索,讓受力分析的過程更加具有針對性,也幫助學生逐步形成嚴謹的物理思維。最后,則要求學生完成解題模型的構建,再一次地回顧分析過程,也讓物理思維趨于嚴謹,用物理學的知識來分析和解決問題。通過這樣的方式,更好地培養了學生的屋里思維,掌握知識的規律。
五、組織有效的實驗教學
實驗教學也是初中物理教學中的重要內容,然而過去的實驗教學模式強調機械的重復與練習,并沒有取得實質性的教學成果。因此,教師要組織有效的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的實驗思維。還是以“影響摩擦力的因素”的教學為例,再引導學生完成探究性學習之后,則可以要求學生參與到實際的實驗中來。但是,教師要改變過去的實驗教學模式,讓學生自主完成實驗設計和操作,從而培養學生的實驗思維和實踐能力。在過去,教師常常讓學生按照教材上的實驗進行重復,只是讓學生了解了基本的理論知識,并沒有真正理解實驗原理。那么教師為學生準備好必要的實驗工具,學生充分展開思考,能夠知道運用控制變量法來設計實驗,從而投入到實踐中來進行驗證,加深理解與掌握。通過這樣的方式,優化了傳統的實驗教學模式,更好地培養了學生的實驗思維,也在實踐中實現對知識的有效理解。
結語:
總而言之,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對初中物理教學進行全面的思考與研究,是提升教學效率與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也是培養學生物理思維和綜合能力的重要思路。那么在今后的教學中,需要教師深刻理解新課程改革的內涵,能夠與初中物理教學的特點有機結合,在實踐中仔細研究,探索高效的教學模式,為學生呈現一堂高效生動的物理課。
參考文獻:
[1]劉星明.初中物理教學模式創新構建高校課堂的探討[J].數理化學習:教育理論版,2011(10):72-73.
[2]梁金生.構建初中物理高效課堂之我見[J].中學物理:初中版,2013(2):9-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