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然
摘要:要想提高初中英語的教學效率,我們既要不斷探究怎樣教學,還必須深入研究學生怎樣學習;我們既要做英語知識的“傳道者”,更要做學生學習英語的啟發者。本文探討在英語新課程標準下,怎樣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特別是怎樣激發“學困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目的在于強調指導學生學習英語技能的重要性,并為英語新課程改革的繼續深入提供有益的思考。
關鍵詞:初中英語;學困生轉化;學習興趣;學習習慣
如何轉化學困生,是每一門學科、每一位教師孜孜不倦探索的問題。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應該如何轉化學困生呢?
一、從心理問題入手激發學困生學習興趣
若要克服“學困生”對學習的畏難心理,首先必須激發“學困生”的學習興趣。何為興趣?興趣就是學生主動感知知識與積極參與學習活動的一種心理活動。孔子在《論語》中說過“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歌德也曾說“哪里沒有興趣,哪里就沒有記憶”。可見,在學習的過程中,興趣是何等的重要,特別是對那些英語“學困生”而言,興趣更是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前提。
為了最大限度地激發“學困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首先,我們可以在每一節課的開始,安排英語成績好的學生上講臺來PK一段精彩的英語對白,或者來一段精彩的英語演講,以此營造英語學習的良好氛圍。其次為“學困生”創設一個想學英語、樂學英語的平臺。比如,每天在早讀時間里,安排“學困生”輪流領讀英語課文,晚自修時,指導“學困生”輪流批改全班學生默寫的英語單詞,讓他們也像其他學優生一樣有機會做全班同學的小老師,感受這種做小老師的滋味:在領讀英語課文的過程中,受到老師的表揚;在批改全班同學的單詞時,受到老師的鼓勵或者贊揚。長此以往,“學困生”就會對上述二項工作逐漸產生興趣,也會由此逐漸產生學習英語的濃厚興趣,有的“學困生”并會由此逐漸轉變為“學優生”。
二、發揮優等生與中等生力量,因材施教
在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必須兼顧到不同英語知識儲備的學生的學習需求,必須充分顧及到中下等學生的學習效果與練習正確率。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注意課堂教學的層次性與針對性,以此確保學困生也能夠在英語課堂學習的過程中學到新的知識。筆者的做法是:精心設計難度不同的授課內容與課堂練習,讓處于不同英語知識儲備層次的學生都能感受到學到英語知識的喜悅。
以在課堂開展對話交際活動為例。我們可以安排英語基礎知識儲備豐厚的學生開展對話交際示范,以此啟發帶動班級中的“學困生”積極參與到對話交際活動中。當然,對于“學困生”,我們有必要指導他們先進行模仿性練習或者機械替換練習,或者安排他們在次日的對話交際復習課中開展對話交際活動。
教學中,光靠教師給予學困生大力幫助還是遠遠不夠的,應該發揮集體力量,讓優秀生帶動學困生。鼓勵學優生與學困生組成英語學習互助組,指導與幫助“學困生”學習英語。此以先進指導和幫助后進、以先進帶動全班,形成學先進趕先進的做法,可以在班級中營造出一種互相學習英語、共同提高英語學習成績的學習氛圍。
三、促使學困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學生學習書本上的英語知識固然非常重要,但是,也不可忽視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與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因為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與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會讓學生得益匪淺并終身受用。不少學生,因為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與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在英語學習過程中雖然付出很多的時間與精力,卻收效甚微,有的學生因此逐漸失去學習英語的興趣。事實上,無論在哪個班級中,均會有不少學生因為“不會學”而轉變為“不愛學”,導致最后“不愿學”。所以,我們必須幫助“學困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與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引導他們從“會學”轉變為“愛學”,最后轉變為中等生甚至學優生。
四、積極進行學困生課外輔導
學困生的英語儲備大多比較薄弱,具體表現在詞匯量不多,語法概念不清晰,不會準確識讀單詞與準確運用單詞等,從而導致無法順利開展對話交際活動與英語寫作活動等。鑒于此,我們有必要在課余時間專項輔導“學困生”,彌補“學困生”英語基本知識儲備中的不足,激發“學困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增強“學困生”學習英語的信心。在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必須學會轉變此前一成不變的高高在上的教師角色,必須學會蹲下身子與“學困生”做朋友,指導“學困生”學習,鼓勵“學困生”的一些小進步。平時,我盡量快速備課與批改作業,目的在于留下一些時間專項輔導班級中的“學困生”。
五、結語
轉化英語“學困生”并非一蹴而就之事,需要我們持之以恒地對“學困生”給予指導與幫助。這就要求我們多下苦功夫:課堂教學時,既要營造與教學內容相匹配的教學氛圍,又要優化課堂教學;既要密切關注與真心關愛“學困生”,又要給“學困生”創造體驗成功的機會;既要在班級中加強英語學法的指導,強化“學困生”的學習內驅力,減輕“學困生”的精神壓力,又要充分發揮學優生的榜樣力量,激發“學困生”學習英語的主動性,有效促進“學困生”的長足進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