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也
摘 要:《數據庫應用技術-SQL Server》是我校計算機軟件專業的一門專業課程,對數據庫應用系統的設計與開發起到了基礎性的支撐作用。通過對該課程的學習,學生需要掌握數據庫的基本操作與維護、SQL語言的使用,并通過實訓課程完成計算機系統的分析、設計與實現,為深入學習軟件開發打下基礎。然而在實訓課程部分存在很大的難度,主要是教材、教師自身和教學手段等方面的問題,需要通過教學改革加以完善課程教學。
關鍵詞:SQL Server數據庫 設計與開發 教學 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7)10-00-01
一、《數據庫應用技術-SQL Server》教學存在的問題
教材偏重理論知識。《數據庫應用技術-SQL Server》是一門注重實踐、注重操作的課程,從當前的教材內容來看,教材中的理論知識部分非常多,而實踐部分的介紹比較少,內容過于膚淺,導致教師在組織教學內容時難以找到更多的實踐知識和內容。關于SQL Server數據庫應用技術需要扎實的數據庫理論做支撐,然而理論知識過多實踐內容較少會使得學生難以理解和接受。
實驗項目內容單調。根據歷年來我校畢業論文的完成情況來看,用到SQL Server來做的數據庫基本相同,僅是添加幾張表格,卻不會應用 SQL Server中的存儲過程、觸發器等資源。根據我校實驗項目的內容來看,其實原內容基本來自教材,項目操作流于形式,但實際的實驗教學實踐中,學生很少參加實驗練習,學不到真正的操作知識和操作本領,導致了畢業設計作品過于雷同、單調,絕大多數的畢業設計缺少實際的內容。
教學手段單調,缺乏良性互動。當前我校教師均借助多媒體開展教學,這也成為了一種習慣,使得教師們完全依賴多媒體課件,采用這樣的教學手段使得學生們在學習知識的時候顯得非常被動,隨著多媒體課件的迅速翻篇,學生很少有思考的時間,也難以和教師就某些知識點進行互動,學生也很難完整記錄課件中的代碼,導致學生動手能力差,在真正自己做項目時缺乏相應的能力。
課程考核效率低。《數據庫應用技術-SQL Server》課程考核采取平時+實驗+期末的成績考核方式,考核方式表面上合理,然而在實際的操作環節,實驗成績部分是根據平時成績來定,使得考核非常模糊,根據期末考試的內容來看,考試內容分為客觀題和主觀題,主觀題中有問答、程序填空和分析程序部分,沒有寫代碼的題目,這樣的考試內容并不能檢驗出學生一是否,會自己獨立寫代碼。
二、《數據庫應用技術-SQL Server》課堂教學改革與實踐對策
1.合理安排教材和教學內容
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可以重新編排《數據庫應用技術-SQL Server》課程教材,結合數據庫原理與應用技術,改編教材中偏重理論知識的情況,加強數據庫實用技術部分的內容。由于SQL Server 數據庫理論知識部分是SQL Server 數據庫實用技術的基礎,在教材內容設置方面,需要靈活安排教材內容,對各知識點和各章節的順序進行適當調整,例如在理論知識講解完以后適當加入技術應用部分的練習,又或者在后期的SQL Server 數據庫技術之前回顧相應的數據庫原理知識,通過這樣的教學內容的安排促進學生對知識理論的學以致用。
若不能重新改編教材,教師則需要根據這樣的思路靈活布置教學內容,例如在數據庫設計的教學內容中,就是應該先導入關系數據庫規范化理論部分的知識,然后再進行關系模式設計的學習,并讓學生根據相應的范式要求完成關系模式設計,讓學生溫故知新、理論應用到實際、學以致用。SQL 語言在實際應用中有很大的區別,這要根據不同的數據庫管理系統選擇Transact-SQL 語言,由此,教學內容應加強Transact-SQL 語言的講解,并加深學生對SQL Server 數據庫的環境配置與應用技術的學習和掌握。
由于本課程的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 SQL Server 數據庫設計和開發能力,若只是根據傳統的教學內容實施教學,必定會導致學生對技術知識方面的欠缺,使得前臺開發語言連接到數據庫這部分技術知識不能銜接,最終不利于學生在軟件開發能力方面的培養。由此,必須要通過整合程序設計類課程的教學內容,加強常用軟件開發工具所對于的SQL Server 數據庫技術。例如在案例教學中,需要對JAVA 程序、網站建設、.net 開發技術等設計編程部分加強相應的技術講解,同時加強綜合設計性實驗的相關訓練,在數據庫應用系統的設計與實現中提升實操能力。
2.創新教學方法
由于采用多媒體的教學手段的單一使得學生不能學到連貫的知識和技術,并且沒有考慮到學生的主體地位,缺乏課堂互動與反饋,導致低效的教學效率。由此,以教師為主導的課堂教學要充分發揮教師的教學創新,采取項目教學法加強SQL Server各個知識點的講解應用,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讓學生獨立解決問題。
項目教學法。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用實際項目貫穿課程,讓學生學會項目需求分析,以此完成后期的概念、邏輯、物理等結構的設計,從而開展數據庫的實施、運行和維護,加強學生對項目運作過程的熟練程度,提升學生對相關操作的掌握。
任務驅動法。目前在很多課程中都采用任務驅動法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在本課程中,教師圍繞一個具體的數據庫系統布置的相應的具體任務,讓學生做好課前預習和思考,在上課時教師進行啟發式提問,并在課后又再一次布置任務讓學生加強練習和預習。在課堂前、課堂中以及課堂后的每一個任務都有一定的銜接性和關聯,而學生也在任務驅動下的帶著目的去相互協作和互動,提升其對學習的興趣、主動性和成就感。
互動教學法。該教學法貫穿在本課程的所有課堂教學中,要通過教師和學生之間平等互動交流得以實現,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課程教學,讓學生主動掌握知識、主動學習。在網絡時代,各種課程平臺相繼建立,例如云班課、微信平臺、微博平臺、班級QQ等,這些都是學生課下互動的學習平臺,此時教師應主動加入學生的課后互動中,及時為學生答疑解惑,同時獲得學習反饋,便于做好課程教學的調整。此外教師也可以通過這些平臺上傳學習資料和軟件項目制作案例,讓學生的學習更加便利,幫助學生掌握知識。
3.加強實踐教學,完善考核體系
本課程的實驗課時為48課時,旨在通過實驗訓練學生的操作能力和知識運用能力。本教學環節在于考察學生對SQL Server 數據庫理論知識和相應的技術應用的情況,會在上課期間為學生布置一個大作業,根據學生作業完成情況、實驗表現、實驗報告、動手能力來給出成績,完成本環節的考核。這樣的綜合考核方式能夠較為全面地考核學生,促進其學習的信心和熱情。整個實驗環節需要注意以下工作:
每一個實驗項目都要做好精心設計,安排學生預習相關理論和操作內容,但實驗過程中為學生做好相關的操作示范,全程認真指導,及時對學生的操作給予反饋,激勵其學習。在整個操作過程中應強調協作、互動,對數據庫表結構設計的合理性、缺陷、改進方案、注意事項進行探討,提升學生的互助、溝通、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驗過程中所布置的大作業由2~3人一組協作完成,限定2周時間,題目范圍是數據庫管理系統的開發設計。這樣的一個訓練作業起到了整合程序設計類課程知識技能的作用,根據作業中學生所學開發設計工具的應用訓練,促進學生的綜合能力。
三、結語
綜述,改革《數據庫應用技術SQL Server》課程教材內容,創新教學方法,加強實踐教學,完善考核體系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教學改革情況來看,確實從整體上提升了學生的綜合能力,通過建立學習平臺,學生之間、小組成員之間的協作更加密切,數據庫管理系統的開發與設計水平整體上升,提升了很大部分學生的設計及開發能力,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夏海靜. SQL Server數據庫應用技術本科教學現狀分析與解決策略[J]. 邢臺學院學報,20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