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云飛+柯勰
摘 要:在對河道管理單位內建設項目進行防洪影響的評價時,需要編制相應的評價報告,通過對資料和信息進行收集,根據整個項目的實際情況進行編制。評價主要是為了保證防洪體系的全面性和完整性,進而保證河流領域的整體利益,促進整個經濟建設項目的順利開展,保證人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通過對建設項目防洪影響評價,來避免建設項目的施工使防洪體系遭到破壞。本文分析了建設項目防洪影響評價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關工作人員應注意的問題,并提供了一些有效的建議。
關鍵詞:防洪 評價報告 編制 過程中 問題 建議
中圖分類號:TV87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7)10-0-02
一、基礎資料收集
編好兩座大橋的防洪評價報告,除了要依據國家、部、省、市的法律、法規及有關規定、相關技術規范和標準外,還應對水系河道現狀及相關規劃文件進行全方位的收集。在實際操作中,水系河道現狀情況交待不清,水系情況應從大到小,從流域到支流,河道斷面應從左到右、從下到上,附以圖片、現場照片交待清楚;相鄰水利工程及其他工程要經過實地調查,資料要詳實準確;流域、河道整治規劃及實施情況的交待,要多方位收集資料,對現狀、規劃、整治的實施情況要加以對比說明,結論要準確明晰。
二、設計資料整理說明
防洪評價報告編制人員對各種設計資料首先自己要理解,原有資料豐富的要簡化、整理;原有資料缺少的要理解、描述;介紹項目設計情況時,要突出重點,突出主體工程設計,主體工程跨堤、穿堤設計。
三、施工組織設計內容介紹
工程編制防洪評價報告時往往處于工程可行性研究階段,工程施工組織設計深度通常不足,根據要求,施工組織設計通常包括工程工期安排、施工工藝和工序、施工布置、施工機械和器具、施工交通、施工廢棄物處置、度汛安排等內容。同時,由于編制人員缺乏施工經驗,對一些施工組織設計的理解和認識要提高,也難以達到進行施工影響分析的深度要求。因此,施工組織設計要理解具體做法,做到心中有數,重點突出;施工組織設計介紹要條理清楚、語言順暢,要圖文并茂。
四、河道演變情況分析
在對項目基本情況,包括各橋梁概況、橋梁所在河段的河道基本情況、現有水利工程及有關水利規劃等作了介紹后,應進行河道演變分析,主要包括各橋梁所在河段的歷史演變過程分析、近期演變分析及演變趨勢定性分析。隨著防洪評價業務的拓展,應注重學習理解河勢內容分析的重點;要注意平時積累,平時要注重對河道整治工程、河道流域規劃等資料進行收集;同時要學習外部資料以彌補河道演變情況分析內容。
五、專家要求
防洪評價報告通常由水利行業內部專家進行評審,隨著防洪評價報告編制體系的日趨完善,現階段專家對報告的要求也日漸提高,通過參加報告編制過程和參加報告專家評審會,明顯感到專家評審要求很高。若根據橋梁的橋型布置和相應工況水位進行橋梁數模計算分析,工程建成后,橋墩最大阻水面積必須在5%~8%,同時必須采取較為嚴格的補償措施。若超過8%,肯定是不予評審的。專家對報告書的要求呈現三方面發展趨勢:注重橋梁施工方案及相應評價內容;注重汛期橋梁施工,汛期橋梁下部結構不得施工,跨汛期施工要有相關度汛方案專項審定;注重細化河道斷面影響補償方案,要進行專項設計且經專題論證。
1.工作時間短,業主催得急
項目往往在發改委立項批復后,進行可研時才開展防洪評價工作,建設單位因急于進行可研評審,留給報告編制單位的工作時間往往非常短,簽訂合同后的一個月就要拿出防洪評價報告,這期間還要收集很多資料,還要進行地形圖、河道縱橫斷面測量,還要進行數學模型分析等,時間相當緊張。
2.對專家意見較多的補救措施的注意事項
2.1對工程侵占河道行洪斷面的補償。補償斷面擴大,一般不建議河底清淤或挖深,應對岸坡切灘或削坡;對于侵占較多的,需做退堤工程,以彌補河道行洪斷面。
2.2對河道邊坡護砌的補償。對于比降較小的河道,一般根據經驗,工程上游護砌30~100m、下游護砌50~200m,護坡高程從坡腳至常水位采用漿砌石或混凝土護坡,以上采用草皮或生態護坡。
2.3對防汛道路的補償。防汛道路屬于三級道路,路寬不小于6m,凈空不小于4.5m。橋梁跨河道,堤頂需預留空間以滿足今后對堤防達標的實施,并滿足最小4.5m凈空要求。如橋梁無法滿足凈空要求,需對橋址處堤防達標建設后,再在背水坡增做防汛道路,坡度不大于8%。
2.4對橋墩局部沖刷防護,一般采用拋石措施,拋石厚度根據沖刷最大深度確定,拋石頂高程與規劃河底高程齊平,拋石范圍在橋墩周邊,半徑一般取橋墩直徑的2~3倍。
六、做好建設項目防洪影響評價的建議
1.要注重基本情況的介紹
只有基本情況介紹清楚,才能判斷防洪影響情況。為盡量避免評審專家提出基本情況介紹不充分或不太清晰的問題,除了要注意收集大量的資料外,還要實行“拿來主義”,去偽存精,進行甄別,同時要善于挖掘資料。有時受工程設計階段、工程規模等因素的制約,甲方提供的材料十分有限,這就要挖掘資料,使報告豐富起來,要充分利用本單位的資料庫,還可以利用網絡資源。
2.加強對評價單位的管理
防洪評價本身具有一定的專業性,在整個工作過程中占有主要地位,評價中涉及到很多專業知識的結合,包括水利方面的知識、規劃、管理、設計、法律等方面的內容。評價單位眾多,很多單位并不具有一定的資質,因此,相關的管理部門應做好審查工作,對評價單位的專業技術及能力進行分析,保證最終評價結果的質量。同時,由于在進行評價工作時需要涉及到多方面的專業,相應的人才管理方面也應加大重視,保證對人才的培養,吸納各地的優秀人才。在實際工作中,結合每個人員的專業能力和特點,通過共同的努力來完成對建設項目防洪影響評價的目標。
3.規范防洪評價報告的審查機制
評價報告在設計上,必須本著公平公正的原則,結合建設項目的實際情況,通過對評價報告進行審查,提出相應的意見。在對評價報告進行編制時,由于現實存在很多干擾因素,很難保證報告的公平,同時對于水利行業的利益也很難得到保證。每個地區的自然環境以及實際情況不同,在審查建設項目時應結合真實情況,達到效益最大化的目標。在對評價報告進行審查時,要公開進行,按照法律的要求進行嚴格的行政審批。對審查和批準手續必須嚴格審理,以使評價報告達到一定的標準,使最終的評價結果能夠具有實質意義。
4.要注重加強溝通和學習
要加強與水利局等行業內資深專家的聯系與溝通,要加強向編制防洪評價報告經驗比較豐富的單位學習,報告送審前,先請報告編制單位內部人員審查,嚴把質量關,同時,請水利相關專家進行預審。
5.要注重把握工作進度
在實際工作中要積極主動與業主溝通,遇到影響報告編制進度的問題要多與相關單位聯系,要提請業主適時組織召開由水利、交通、設計、勘測等單位共同參加的協調會。
總而言之,評價是整個工作的核心部分,評價內容必須具備一定的實質性,不能過于敷衍,涉及到的實際數據應進行嚴格的測量,保證其真實可靠,避免影響最終的評價結果。應保持建設項目與防洪體系穩步進行,二者不產生沖突,在進行建設的同時,也促進水利工程的發展,避免洪水對人們的生活產生影響。
參考文獻
[1]張永華,劉國梁,丁昌春.呼口大橋防洪評價雍水及回水計算分析[J].黑龍江水利科技,2016,01:10-13.
[2]林闐.涉河項目防洪評價指標評判標準研究[J].水利科技,2016,01:7-10.
[3]簡淑儀.橋梁防洪評價計算及綜合評價分析[J].水利科技與經濟,2016,11:5-8.
[4]闕云龍.松花江某音樂主題公園的防洪影響評價[J].水利科技與經濟,2016,12:30-3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