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建發 彭濟河 黃詩軍
[摘要]目的 觀察封閉式負壓引流術治療骨創傷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2012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94例骨創傷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研究組和對比組,每組各47例。研究組實施封閉式負壓引流術治療,對比組實施常規換藥治療,分析比較兩組的臨床指標、治療效果及不良反應發生率。結果 研究組患者的換藥次數、住院時間、住院費用、愈合時間等臨床指標均優于對比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比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6.38%)低于對比組(25.5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骨創傷患者應用封閉式負壓引流術治療的臨床效果較好,可縮短患者住院時間,避免不良反應的發生,利于患者盡早康復,應在實際治療中予以廣泛推廣和應用。
[關鍵詞]封閉式負壓引流術;骨創傷;治療;效果
[中圖分類號] R61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8)10(a)-0097-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closed negative pressure drainage in the treatment of bone trauma. Methods A total of 94 patients with bone trauma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2 to December 2016 were selected as the subjects, and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and comparsion group by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with 47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study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losed negative pressure drainage. The comparis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routine dressing change. The clinical indexes, therapeutic effect and adverse reaction rate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number of changes of medicine, length of stay, hospitalization expenses, and healing time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mparison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the study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mparison group, with significant statistical difference (P<0.05).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study group (6.38%) was lower than that in comparison group (25.53%),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rauma patients with the clinical effect of closed negative pressure drainage treatment is better, which can shorten in-hospital time, avoid the occurr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for patient rehabilitation as soon as possible, and should be popularized and applied widely in the actual treatment.
[Key words] Closed negative pressure drainage; Bone trauma; Treatment; Effect
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和進步,使得交通行業、高空作業逐漸增多,在這種情況下,骨創傷在臨床中越來越常見,一般來說,骨創傷在骨科中的發病率相對較高,接近74.6%[1-3],主要由于骨部位受外傷時所致的病變,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皮膚損傷情況,臨床表現多為壓痛、局部疼痛、肢體變性、功能缺失等[4-6],患者承受痛苦的同時,也給生活帶來諸多不便,嚴重時需對患者進行截肢,危及生命安全,是當前臨床關注的重點。封閉式負壓引流術作為當前臨床應用最廣的骨創傷治療方法,能夠在有效刺激組織再生的同時,加快骨創傷面的愈合速度,起到較好的治療效果。本研究旨在探討封閉式負壓引流術治療骨創傷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94例骨創傷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研究組和對比組,每組各47例。納入標準:患者均確診為骨創傷外傷,未進行其他藥物治療,受傷時間低于7 d且創傷面積超過20 cm2。排除標準:肢體損傷較為嚴重,不可單一引流治療,依從性較差。研究組男29例,女18例;年齡20~78歲,平均(42.56±10.82)歲;上肢骨創傷14例,下肢骨創傷24例,軀干骨創傷9例。創面面積12~320 cm2,平均(156.37±21.59)cm2;重物砸壓傷患者10例,交通事故傷患者25例,高空墜落傷患者6例,機械傷患者4例,運動扭傷患者2例。對比組男30例,女17例;年齡21~79歲,平均(43.69±10.74)歲;上肢骨創傷12例,下肢骨創傷27例,軀干骨創傷8例;創面面積18~335 cm2,平均(161.44±21.85)cm2;重物砸壓傷患者11例,交通事故傷患者28例,高空墜落傷患者4例,機械傷患者3例,運動扭傷患者1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本研究。
1.2方法
對比組患者實施常規換藥治療。醫護人員在對患者骨創傷面進行嚴格消毒和清理后,對骨折部位進行復位,針對性的修復患者神經組織、血管、肌肉等部位,然后將凡士林浸入紗布中,使用紗布將創面完全覆蓋,根據患者骨創傷面的實際情況按時更換敷料,同時患者需進行為期2周的抗感染治療。
研究組患者實施封閉式負壓引流術治療。首先對患者進行創面清理和骨折復位,方法同對比組,隨后主治醫生根據患者骨創傷面的實際大小和形狀制作適宜的負壓封閉引流材料,確保材料能夠與創面吻合并略大于創面,然后對負壓封閉引流材料進行固定后,縫合患者皮膚和材料,需要注意的是,材料必須完全附著在骨創面中,便于后續引流操作。其次,使用武漢市神意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生產的封閉式負壓引流裝置聯通負壓裝置和引流管,開放負壓裝置,確保負壓壓力維持在0.015~0.075 MPa之間,同時醫護人員密切觀察引流過程中是否出現塌陷、變形,負壓封閉引流材料下是否出現液體的積聚,待無以上情況發生后對患者進行持續治療,治療時間為10 d,觀察患者骨創傷面引流液的情況,根據觀察結果及時更換負壓封閉引流材料,與此同時,患者需進行為期2周的抗感染治療。
1.3觀察指標
①臨床指標: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的換藥次數、住院時間、住院費用和愈合時間。②治療效果:分為顯效、有效和無效,患者創面在14 d內愈合,且無水腫、壞死、感染的發生,無需進行敷料的更換為顯效;患者創面縮小,無壞死和感染的發生,出現輕度水腫,需進行敷料的更換為有效;患者創面未縮小或增大,且出現水腫、壞死和感染為無效[7-9]。治療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臨床指標的比較
研究組患者的換藥次數、住院時間、住院費用、愈合時間等臨床指標均優于對比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2.2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的比較
研究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95.74%)高于對比組(80.8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2.3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的比較
研究組患者發生不良反應3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6.38%,對比組患者發生不良反應12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5.53%,研究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于對比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6.4253,P=0.0112)。
3討論
骨創傷逐漸作為骨科臨床中最為常見的多發性病癥[10],對患者生活質量、身體健康均帶來嚴重影響,如未進行及時有效的治療,極易發生感染,威脅患者生命安全,是臨床關注的重點病癥[11-13]。以往臨床中多使用常規換藥治療,該種治療方式下,由于創面暴露時間較長,空氣中的細菌落入創面中并大量滋生,極易導致骨創面發生感染,即使經常更換敷料,但愈合時間相對較長,加之不良反應發生較多、住院費用較高,患者不僅受病癥疼痛折磨,還面臨較大的經濟壓力,總體來說治療效果并不理想。隨著臨床醫療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封閉式負壓引流術作為臨床中使用頻率較高的創面治療方式,具有極佳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靠性[14-15],封閉式負壓引流術確保骨創面處于封閉環境下,通過引流作用加速傷口的愈合,避免創面接觸空氣所造成的感染,有利于骨創傷部位水腫的消退,促使新肉芽盡快長出,同時治療過程中引流液能夠更好地清除骨創面深處物質,加快愈合速度。在這種情況下,由于封閉式負壓引流術降低了感染的發生率,使得患者抗感染治療藥物的使用次數和使用劑量均減小[16],最大限度上避免患者產生耐藥性而不利于骨創面的愈合。
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的換藥次數、住院時間、住院費用、愈合時間等臨床指標均優于對比組,提示相比于常規換藥治療方式來說,封閉式負壓引流術治療下骨創傷患者的換藥次數更少、住院時間更短,患者能夠更快恢復健康,早日出院,所用住院費用更少,一方面有效減輕了患者和家庭的經濟負擔,另一方面起到節省醫院資源的效果。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比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于對比組(P<0.05),提示骨創傷患者在實施封閉式負壓引流術治療后,治療效果更好,經治療后不良反應較少,患者能夠盡快康復,盡早回歸社會生活。封閉式負壓因引流術不僅減輕了患者的痛苦,減小醫護人員工作量,也極大地降低了工作難度,簡單方便且效果顯著。但是,封閉式負壓引流術也存在一定的不足,諸如封閉材料下積液、引流管堵塞、創面疼痛和出血等,因此,封閉式負壓引流術僅作為局部治療方式對骨創傷患者進行治療,無法取代常規全身性治療,臨床中多采用結合治療方式用以提高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封閉式負壓引流術治療骨創傷患者的臨床效果顯著,可有效縮短住院時間,減少住院費用,減輕患者壓力的同時,極大地提高了治療有效率,具有安全性和有效性,臨床應用價值較高。
[參考文獻]
[1]楊繼斌.持續封閉負壓引流在86例骨科創傷患者治療中的應用[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1):26-27.
[2]王家梁,黃玉良,鄔哲慧,等.骨外科中負壓封閉引流術治療創傷軟組織缺損的臨床探討[J].中國醫學創新,2016, 13(8):27-30.
[3]林紅,劉巖,宋愛華,等.封閉負壓引流治療骨科創傷感染臨床療效分析[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3,10(14):108-109.
[4]李斌.封閉式負壓引流技術治療骨科創傷感染的臨床效果[J].中國社區醫師,2016,32(31):35-36.
[5]劉豐.封閉式負壓引流技術在骨外科創傷治療中的應用[J].中國醫學前沿雜志(電子版),2014,6(10):59-61.
[6]林傳東,呂敏清,黃冠文.封閉式負壓引流術治療骨創傷的臨床應用價值[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5,26(18):4084-4085.
[7]王嶺.封閉式負壓引流技術治療骨科創傷感染臨床研究[J].中國傷殘醫學,2016,24(8):59-60.
[8]李國喜,魏慶華.封閉式負壓引流術治療骨科創傷感染的臨床療效分析[J].世界臨床醫學,2017,11(4):30-31.
[9]王長明.封閉式負壓引流術治療骨創傷的臨床研究[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6,7(21):30-31.
[10]陳龍弟.研究改良封閉式負壓引流技術在骨外科創傷治療中的應用[J].當代臨床醫刊,2017,30(1):2840.
[11]楊軍琪,張有為,李小宏.封閉式負壓引流治療骨科創傷及感染創面的臨床效果分析[J].中國醫學前沿雜志(電子版),2015,7(7):109-111.
[12]彭磊.持續封閉負壓引流術在骨科創傷中的臨床應用[J].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2014,14(12):41-42.
[13]李紅良.封閉式負壓引流技術治療25例骨科創傷感染臨床效果分析[J].吉林醫學,2014,35(6):1272.
[14]劉國榮.負壓封閉引流用于骨創傷創面的臨床療效觀察[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3,26(7):898-899.
[15]李潤香,蔣治莉.封閉式負壓引流技術在骨外科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當代醫藥,2017,24(32):186-188.
[16]呂志強,李興華.益氣活血方聯合封閉負壓引流術治療骨創傷感染臨床研究[J].陜西中醫,2017,38(4):480-481.
(收稿日期:2018-03-26 本文編輯:閆 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