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梅
摘要 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為高原特色農業發展提供了人才支撐,為農業產業發展和促進農村勞動力就地就近轉移就業、增加農民收入、帶動扶貧脫貧發揮了積極作用。面對新形勢、新機遇,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迎來了新的挑戰。本文總結了騰沖市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成效,分析了其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關解決對策,以期為騰沖市農業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 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成效;問題;對策;云南騰沖
中圖分類號 G72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22-0277-02
騰沖市國土面積5 845 km2,總耕地面積8.07萬hm2, 2017年末總人口68.27萬人,糧食總產43.1萬t,農業總產值57.66億元,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人均10 331元,屬典型的農業大市。
2013年騰沖市被認定為首批國家級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試點,騰沖市農業廣播電視學校按照“科教興農、人才強農、新型職業農民固農”的總要求,以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為核心,以培養有文化、有技能、善經營的現代新型職業農民為目標,以提高農民專業技能、培育現代農業經營主體為重點,圍繞主導產業發展,認真組織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試點示范工作。按照生產經營型、專業技能型和社會服務型3個類型進行招生、培育,5年來共培育新型職業農民1 470人,新型職業農民初級認定808人,培育專業有水稻種植、油菜種植、馬鈴薯種植、茶葉種植及加工、蔬菜種植、中藥材種植、肉牛養殖、農村紀經人、農機服務人員、農村電子商務等。為發展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奠定了基礎,為高原特色農業現代化發展提供了人才保障,促進了農村勞動力就地就近轉移就業,增加了農民收入,為農民扶貧脫貧發揮了積極作用。
1 取得的成效
1.1 積極探索培育模式,全面提升新型職業農民的素質
結合騰沖市農業主導產業和優勢特色產業發展情況,重點以糧、畜、煙、茶、油、藥、果蔬、生物健康、高端冷水魚九大產業,以及農產品加工、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農村電商等為重點,采取分段式培訓模式,通過集中理論培訓、實踐實習、跟蹤服務、外出參觀交流等環節[1],對學員實行全過程跟蹤培養,使學員在跟蹤中共享服務、在服務中成長,實現農民教育從培訓到培養的轉變。
在培訓中,通過講解支農惠農政策、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政策、現代農業發展、農產品質量安全、農產品認定、農產品市場營銷等內容,提高了培訓學員從事農業生產的積極性,使農戶的生產經營觀念發生了明顯轉變,提高了農戶的食品安全和生態意識。圍繞主導產業產前、產中和產后發展關鍵環節,采取分專業、分組片、指定專業教師和技術人員,依據農時節令深入田間地頭做好跟蹤服務,有針對性地為學員解決生產中的實際困難和問題,提高了農戶的種植管理水平,促進了資源共享,形成了團結協作發展的良好趨勢。通過觀摩交流學習,使學員增長了見識,開闊了眼界,進一步激發了學員的創業意識。
1.2 為發展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奠定了基礎
按照“龍頭企業引領,合作組織帶動,能人大戶示范,園區化發展”的思路,將培育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作為創新農業生產經營體制、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的有效途徑,將新型職業農民打造為專業大戶、家庭農場主、合作社領辦人和農業企業骨干,積極引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朝著集約化、規模化、標準化方向發展,加快了農業產業化經營步伐。一是大力培育專業種養大戶。2017年末全市有專業種植養殖大戶1 940戶,總經營土地面積1 670.7 hm2,其中自有承包土地1 003.7 hm2,流轉土地666.9 hm2,常年雇工2 020人,季節性雇工1 125人。二是積極發展家庭農場。目前,全市有家庭農場180個,18個家庭農場認定為保山市級家庭示范農場,2017年申報保山市級家庭農場21戶。三是鞏固提升農民專業合作社。全市累計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759個,帶動農戶78 015戶,助農增收8.06億元。四是培育壯大龍頭企業。全市有涉農龍頭企業80戶,其中省級重點龍頭企業14戶,保山市級重點龍頭企業41戶。五是引導具備條件的農特產品加工企業上市。遴選出擬培育上市企業4家,分別是騰藥、極邊茶業、高黎貢山茶業、高黎貢山食品公司。
1.3 提高了農戶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意識和生態意識,使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不斷提高
在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中,應重視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目前,全市“三品一標”認證企業單位23家,其中有機食品認證企業6家、綠色食品認證企業5家、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證企業7家、地理標志農產品登記單位1個、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注冊單位4個。認證基地面積達12.8萬hm2,其中有機食品認證面積為1 333.3 hm2、綠色食品認證面積5 333.3 hm2、無公害農產品認定面積5.4萬hm2、地理標志農產品登記面積6.7萬hm2;認證有機食品、綠色食品、無公害農產品等共48個。有中國馳名商標2個(騰藥、高黎貢山)、云南省著名商標26個、云南省名牌農產品11個、“中華老字號”1個、“云南老字號”2個。
1.4 增強了農業科技成果轉化,促進了農業科技創新
一大批成長起來的新型職業農民成為農業新技術、新品種推廣應用的主力軍,廣泛推廣高產優質品種,使實用技術到戶應用率達90%以上。2017年度主推品種26項、主推技術16項,讓學員掌握了各產業的關鍵生產技術,促進了新品種、新技術的應用和普及,帶動周圍農戶增收致富,為農業產業提質增效提供了技術支撐。
1.5 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成為實現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基礎性工程
一是新型職業農民發展產業增加了收入,成為農村脫貧致富帶頭人,促進了當地農民就近就地轉移就業,增加了勞務收入,帶動了扶貧脫貧工作。二是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動了貧困戶。目前,共有28家企業帶動貧困戶1 501戶、45個合作社帶動貧困戶1 287戶、3個家庭農場帶動貧困戶36戶、10個專業大戶帶動貧困戶33戶,合計帶動2 857戶。三是向涉農龍頭企業征詢提供建檔立卡貧困戶就業崗位。目前,共有23家企業提供就業崗位499個,其中固定工崗位112個,季節性崗位387個。
2 存在的問題
2.1 農戶參與培育的積極性、主動性不高
長期以來,大部分農民群眾都是被動地接受培訓。一是由于扶持政策缺乏吸引力,新型職業農民證書的含金量不高,很難調動農民的積極性;二是農民自我提升的意識不強,部分農民在生產中嚴重依賴傳統和經驗,在接受現代農業新理念、新技術、新管理方式等方面缺乏主動性[2];三是由于農業效益低、生產周期長和市場風險大等原因,農民不愿種地和不愿學習的現象普遍存在,大部分農民寧愿外出務工或就地就近打工。農村中后備勞動力出現“不想務農、不愛務農、不會務農”的現象,這種現象嚴重影響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育。
2.2 職業農民培育層次不夠豐富,培訓能力不足
通過多年的農村勞動力培訓,騰沖市雖然已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在培訓模式上也有所創新,但現有職業農民教育培訓缺乏統籌協調,項目分散,圍繞現代農業發展需求的職業教育培訓和綜合培訓規模不夠,尤其缺乏高層次創業培訓。此外,培訓內容針對性不強、培訓方式陳舊以及師資力量薄弱、教學方式落后、實訓基地缺乏等問題仍不同程度地存在。
2.3 政策扶持力度不足
農業是弱勢產業,農民是弱勢群體,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具有明顯的公益性,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的成效與各級政府的重視程度密不可分。目前的土地制度無法進行有效的土地流轉,很難進行集約化、規模化的現代化農業生產,制約了職業農民隊伍的形成[3];還沒有建立規范的職業農民崗位標準和準入制度,缺乏相應的投入機制、補貼機制和激勵機制等保障制度,制約了職業農民隊伍建設。對認定的新型職業農民在后續教育培訓、更新知識結構和享受相關政策扶持等方面工作滯后。
3 對策
3.1 引導農民轉變觀念,提高農民參與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積極性
大力宣傳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的現實意義和相關做法,讓農民群眾更好地了解現代農業的發展方向,提高新形勢下自我學習的必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積極營造社會關注、政府支持、農民廣泛參與的良好輿論氛圍,形成合力,促進事業發展。從摸底調研、完善機構、幫扶指導、認定管理和政策扶持等方面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吸引農民參與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促使農民從被動接受培訓向主動參加培訓轉變。
3.2 加強新型職業農民培育體系建設,提高培育質量
一是以“職業農民培育”為平臺,以提升農民綜合生產技能為核心,整合協調各類培訓資源,滿足新型職業農民多層次、多形式、廣覆蓋、經常性、制度化教育培訓需求,構建手段先進、運行高效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體系;二是科學制定教育培訓計劃,創新培育模式,開展全產業鏈培養和后續跟蹤服務,開展“精準化”的培訓服務,確保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質量[4];三是圍繞壯大新型經營主體、推進農業綠色發展、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促進農村生態環保等為職業農民量身編制課程,開設便捷易學在線課程,全面提升農民信息化應用水平;四是加強職業農民隊伍信息統計和入庫管理,做到及時更新、動態管理;五是優化實訓基地建設,將實訓基地建設與現代農業示范區、農業科技創新與集成示范基地、農民田間學校、農業企業基地等結合,確保每個專業建立一個實訓基地,增強實踐實訓能力;六是不斷充實新型職業農民講師團隊伍,提升新型農民師資隊伍的業務素質和教學水平,推動農民職業化科學發展[5]。
3.3 建立系統完善的政策扶持體系,促進培育工作健康、可持續發展
目前,騰沖市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才剛剛起步,面臨著許多困難和問題,迫切需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逐步形成較為系統完善的政策扶持體系,以扶持促認定,以認定促培育。將新增的強農惠農資金和涉農項目向新型職業農民傾斜,扶持新型職業農民穩步發展,營造新型職業農民成長的良好氛圍。
3.4 充分發揮新型職業農民在精準扶貧中的引領作用
立足本地實際,通過培育和扶持新型職業農民,提升農業科技應用能力,加快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提升創業興業能力,帶動貧困農民脫貧致富,讓新型職業農民引領貧困農民做強產品、做大產業,有效對接市場,使新型職業農民成為現代農業發展的主導力量[6-7]。
4 結語
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是一項長期艱巨的工作,我們要立足當下,著眼長遠,科學制定培育計劃,提高培育質量,努力完成新型職業農民培育任務,為騰沖市現代農業發展增添新動力、開辟新局面。
5 參考文獻
[1] 劉永紅.阜陽市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現狀及成效[J].現代農業科技,2016(13):327-329.
[2] 李文忠,焦愛英.新型職業農民培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3(10):192-194.
[3] 李艷蒲.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農民致富之友,2014(14):292.
[4] 鄒鴻,張翠.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存在問題及對策[J].農業與技術,2015,35(8):225.
[5] 李偉.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問題研究[D].成都:西南財經大學,2014.
[6] 陳蓓蕾,童舉希.地方政府促進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思路與對策[J].貴州農業科學,2013,41(6):249-251.
[7] 黃莉莉,朱奇彪,米松華.浙江省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育路徑與戰略對策[J].浙江農業科學,2013(6):757-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