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宇
【摘 要】化學學習是高中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積極的開展自主學習是高中學生應該思考的一個問題。文章以自身實際經驗為基礎,對當前化學課程學習存在的困難進行分析,并探討自主學習能力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高中化學;化學學習;自主學習;能力培養
傳統機械化的學習模式下,學生只是記住了化學教材中的知識點,學會了如何解題,但任何的知識都是從生活中走出來的,最終也將應用到生活中去,傳統教學模式下的學生,學到了知識卻不會應用,或者說沒有應用到生活中的意識。新課程改革針對這一現象,提出了教學生活化的基本理念,讓學習回歸其最本質的目的,讓學生會學能用,在學習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發現問題、自主解題的學習能力。
一、高中化學學習存在的問題
高中階段的學習對學生的一生發展都會產生重要的作用,也是鍛煉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重要時期。很多高中生在化學學習中,其思維習慣還是停留在初中階段,學生的邏輯思維影響了他們對化學這門學科的認知。學生在化學學習中對老師的依賴性非常大,不能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其次,高中化學與初中化學相比,其理論性更強,體系非常大,這給學生的學習帶來難度。很多知識抽象難懂,打擊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高中化學學習中,在知識規律的認識上發生一定的變化,學生在初中化學的學習中已經形成了經驗型的思維模式,這對學生知識結構的拓展非常不利。另外,每個學生都會形成自身獨特的認知結構,形成很大的認知差異,導致高中化學學習中存在偏差。在初中化學學習階段,學生已經形成了慣性的邏輯思維,并且他們的認知模式非常機械,這種僵化的思維模式不利于高中化學的學習。高中化學知識點非常深奧和繁瑣,如果學生的思維不靈活,就會造成學習上的認知局限。
二、提高高中學生化學自我學習能力的方法策略
(一)理解原理
學習理科知識的首要任務就是要理解。理解是記憶的基礎,死記硬背效果不如弄懂其含義,只有真正理解的東西我們才能深刻記憶和運用。化學是有規律性、有嚴謹性的科學,物質反應和變化都遵循一定的規律,理解產生這種變化的內在原因,往往就能夠輕松記住結果。如化學反應類型這一部分內容把化學反應的類型分為化合反應、分解反應、置換反應和復分解反應,要想正確判斷反應的類型就要懂得這種劃分的依據。化合反應是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質反應生成一種新物質的反應,常見的化合反應如C+O2==CO2,其中碳在氧氣中燃燒,兩種物質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生成了一種新物質:二氧化碳。分解反應則是由一種物質反應生成兩種或兩種以上新物質的反應,根據分解反應的定義我們可以獲悉只有化合物才可能發生分解反應。生活中常見的分解反應如碳酸鈣受熱分解:CaCO2==CaO+CO2↑,由一種化合物碳酸鈣分解成了兩種新物質,氧化鈣和二氧化碳。置換反應是單質與化合物反應生成另外的單質和化合物的化學反應,常見的置換反應如碳還原氧化銅的反應C+2CuO==2Cu+CO2↑,碳是非金屬單質,與化合物氧化銅反應置換出了銅單質,同時生成二氧化碳。復分解反應是由兩種化合物互相交換成分,生成另外兩種化合物的反應。典型的復分解反應如硫酸和氯化鋇反應:H2SO4+BaCl2==2HCl+BaSO4↓,反應化合物中硫酸的硫酸根與氯化鋇中的氯離子交換,生成了鹽酸和硫酸鋇沉淀。只有正確理解了化學反應類型的定義,清楚各種反應之間的區別我們才能準確判斷反應類型。
(二)利用信息優勢,提高化學水平
現如今,學生生活在信息時代,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變得非常廣泛,而這些信息與高中化學知識有密切聯系。這類生活信息有一定實踐價值,能讓學生產生化學學習的新鮮感,感受到化學學習的魅力,進而提升學生學習主動性,提高化學學習效率。例如,在“金屬的腐蝕和防護”教學中,聯系實際,論金屬腐蝕的危害性,如安全性降低、增加破傷風的危險等,充分認識到學習金屬防腐的必要性。接著,讓學生學習金屬的電化學腐蝕及電化學防腐原理,掌握鋼鐵吸氧腐蝕的化學原理,通過對原理的分析,進一步提升學生分析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此一來,學生認識到金屬腐蝕對生產、生活的影響,掌握了金屬防腐的化學原理,感受到化學對人類進步的意義,這樣就容易激發學生責任感,促使學生積極走入生活,尋求化學知識的本質。
(三)動手實驗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脫離了實驗,就不能說真正學習了化學。實驗既能幫助我們建立對化學反應的認識,也能檢測我們對化學知識的掌握程度。在實際實驗中運用學到的化學知識,加深對課本內容的理解,是學習化學的重要途徑。所以要想學好化學,就必須親自動手進行實驗。進行化學實驗之前我們首先要了解實驗注意事項,這是化學學科的基本素養。在進行化學實驗的時候,要注意物質的反應條件,不同的條件下物質反應可能會有不同的結果,如乙醇和硫酸混合加熱,在170度條件下生成乙烯,在140度條件下會發生副反應生成乙醚;銅和硫酸反應實驗中必須使用濃硫酸,因為銅和稀硫酸不反應。總而言之,積極地動手實驗有助于我們掌握化學知識,提升實際運用能力。
(四)著眼基礎知識,構建完整的知識框架
高中化學知識量龐大,內容繁雜,這無疑增加了學生的記憶量,導致很多學生對化學產生厭煩的情緒。學習化學學科時,應掌握該學科的規律,即“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用途”的原則、運用類比法掌握一系列元素的性質以及一類化學反應的實質等。規律的掌握便于學生靈活學習化學知識,強化他們的學習基礎。學習中,應明確劃分主次,有目的地學習,提高學習效率。
(五)課后鞏固階段
課后鞏固階段是學生真正掌握知識的必不可少的階段。在前面的學習中,學生基本了解了化學的知識點,但是印象還是比較淺或者比較模糊的,這就需要學生在課后加強鞏固。首先,做好課后練習。有目的、有計劃、由淺入深的選擇數量適當、富有啟發性的化學習題,以調動并保持好學習化學的積極性。為了全面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我們應該要注意習題的多樣性、綜合性和適度的靈活性,并控制習題的數量。加強各類典型例題的指導,掌握解答各類題的基本思路、過程、格式與方法,通過適當的練習培養和鞏固自身審題、析題的能力。其次,準備糾錯本。對于考試或作業中出現的錯誤,建立一個錯題筆記,把自己容易犯錯的題列入其中,并且經常翻看,記住,爭取以后不會再出同樣的錯誤。同學們要樹立信心,只要你花時間去學化學,我肯定你會提高的。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因素,即興趣。有些同學也許會說,“我知道學化學一定會提高,但是我就不感興趣,不想去學。”那么我要勸你,同學,興趣也是培養出來的,愛因斯坦也不是一生下來就對物理感興趣的,同時,高考需要你學化學,所以你一定要學,你不得不學。但是,當你學了一段時間后,你會體驗到成功的喜悅,你會認識到化學的內部規律,那也是一個奇妙的世界。
三、結語
化學是人們認識和改變物質世界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之一,對人類社會發展、科技進步具有重大推動作用。學好化學,能為我們將來深入研究物質、改變世界提供基本素養,掌握好學習化學的方法,才能更好的學習化學知識提升化學水平。
【參考文獻】
[1]蘆榮超.新課改背景下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探討[J].教育現代化,2017,4(41):377-378.
[2]展君梅.試探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4(32):107.
[3]王串串,徐娣,姜敏.“教學生活化”理念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8(03):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