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桂梅
摘 要:語文是中職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門學科,因而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需要進行多樣性和多面性的教學嘗試,既要抓基礎知識,又要兼顧對學生漢語語言綜合能力的提升,以全面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不僅要做好課本知識的教學,還要提高學生漢語語言的寫作能力。
關鍵詞:漢語語言學;語文教學;素養培養
前言
語文學科是中職教育系統的一條線,貫穿著學生從基礎知識到掌握創新和實踐能力的全過程。不僅能強化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還能提高學生對漢語文字的熱愛。中職語文教學可以提高學生日常生活和職業崗位需要的現代文閱讀、寫作、口語交際能力,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性格、健全的人格,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1激發中職學生的學習興趣
語文是一門內含豐富的課程,包括教材內外的名言、對聯、古詩文、歇后語、小故事、笑話、游戲、小品、相聲、戲劇、謎語、腦筋急轉彎、電影鏡頭、表演、模擬、扮飾、新聞等。教師要樹立大語文觀念,從中職生的專業入手,根據每篇課文的主題、作者、人物形象、構思、風格、修辭以及學生心理需求不失時機地搬與這些有神似的“家”,借其藝術地再現課文內容情景,通過呈現煥然一新、各不相同的情境聯系與對比,活化學生的思維與想象熱情,觸及學生的興奮點,豐富課堂內容。
2培養中職學生的人文素養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由此可見,對學生進行人文教育是必需的。人文教育對中職生有著重要意義,所以語文教師應營造和諧、愉悅、平等的課堂氛圍,將課堂當成學生思考、認識、理解、體驗人生的舞臺,這對凈化學生的靈魂、砥礪學生的意志等有積極作用。在講述一些常識時,也可大膽想象、聯想創造奇妙而有趣的情境記憶。如“唐宋八大家”,總有學生記不全,我就讓他們記住一句話:蘇三含淚贈王歐(蘇三:蘇洵、蘇軾、蘇轍;含:韓愈;淚:柳宗元;贈:曾鞏;王:王安石)。什么意思呢?即想象有個叫蘇三的溫柔女子在滿含淚花地贈別一個叫王歐的英俊男子。這樣,學生就不會忘掉這個知識了。再如記魯迅的常識,總有學生說他是教育家、政治家等,怎么記牢“三家”呢?只要記住“餓死蚊(子)(餓:革命家;死:思想家;蚊:文學家)”就行了。用這種方式記憶既簡潔形象,又全面準確,還避免了張冠李戴。
教師要用自己的智慧啟迪學生的才智,以教師的個性培養學生的個性,有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從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3提升中職學生的德育修養
語文教材中選入的都是文質兼養的作品。每課都有一定美的藝術特色,如構思奇特、想象豐富、語言質樸自然、用詞準確、詳略得當、首尾呼應、巧用修辭等。為何要歸納這些特色呢?一個字:用。可有的教師卻只單純講特點,很少強調要學以致用。這使得學生只繞進“死讀書,讀死書”的死胡同,寫作時仍不知所云,無病呻吟。因此,語文要與作文緊密聯系。
除了作文,語文肩負的更重要的任務是育人。每篇課文除了知識,更滲透著高尚的道德修養。教師若能將課文的“靈魂”(主題)與學生實際相連,并“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和學生一同體悟生命,陶冶性情,滋養心靈,那么學生定會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使其人格更完善,即使從課堂里走出來也不會忘記課堂上的“精神營養”。如《陳太丘與友期》教導我們要講求誠信;《行道樹》教會我們樂于助人、無私奉獻;胡適的《我的母親》讓我們學習胡適母親以身作則、寬容隱忍而又富有剛氣的美德,同時還體會到濃濃的母愛,懂得孝敬父母,報答父母。要讓語文課堂成為德育的增效劑,使做人成為語文教育的靈魂,絕不可將二者脫節。而且,德育滲透適合中職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也能克服學生的逆反心理。因為這是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最好方式。
4提高中職學生寫作能力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不斷加速,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斷提高,學生的學校生活距離自然和社會實際卻在不斷變遠。中職學校的學生,由于學校自身的特點加之學生自身的文化基礎比較弱,但生活實踐比較豐富,與自然生活的聯系比較緊密。按道理學生寫出有血有肉,反映自然與生活實際內容的作文不應該是難事,但由于在中小學長期不愛學習或過去的教學脫離了生活實際,給這些學生的寫作帶來極大的困難,好多學生根本不知道怎么寫作文,更不知道寫什么才能精彩。這就需要中職學校的語文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加以引導。
其實,作為學生寫作文無需太高水平,也沒有太大困難,只需要將自己內心想說的寫出來,語句寫得順暢,符合邏輯,篇幅符合要求,觀點鮮明,依據充分,表述清楚,布局合理,就能堪大用。中職學校的學生的生活實際具有貼近生活的鮮明特點,這為他們積累了豐富的寫作素材,所缺少的是他們把自己的生活實際恰到好處的寫進自己的作文之中,這方面的能力需要中職學校的語文教師積極的去引導學生,既要留心生活中自己見、聽到的,更要細心記錄自己內心的感悟,受到的啟迪,并鼓勵學生多動筆,可以從寫日記和隨筆做起,將自己的生活融入自己的作文,這樣的作文就鮮活起來了。
結束語
總之,在中職作文教學中,教師要樹立大語文教學觀,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構建其樂融融的課堂氣氛,添加無限情趣,增進師生間的情感交流,開拓教學空間,拓展學生視野,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和社會接觸面,才能收到“得法于課內,增益于課外”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田蕊.淺談新課改下中職語文教學改革[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7(34).121
[2]史艷.閱讀教學中語言訓練時機的把握摭談[J].小學教學參考,20158(1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