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曉濛
摘 要:大學體育是高校重要的教育內容之一,是學生在接受學校體育系統教育的基礎上,繼續增強和完善大學生的身心素質,使學生具有健康的身體和良好的意志品質以保證順利學習。高校體育課程是學生接受學校體育教育的最后階段,也是體育觀念、體育習慣和體育能力形成的最后時刻。從某種意義上說,將會決定著他們走向社會后能否經常參加體育鍛煉,決定著他們未來的生活方式,也決定著能否"為祖國健康的工作50年"。而體育課更是大學生的必修課,是小學體育、中學體育課程在大學更高程次的延續和發展,是不可或缺的一門重要學科。但目前,體育課的內容、形式及重視程度在全國各高等院校卻不相同,這種不同就給大學生帶來了對體育課的興趣的差異。因此在本文中我僅就自己原專業運動員14年的經驗并結合在學校4年的工作對專科學生對待體育課的態度和興趣這一問題及解決這一問題的相關對策,談一些自己的粗淺看法。
關鍵詞:體育課; 大學生;態度;興趣
一、外界因素導致學生無法重視體育課
1. 現代化的電子設備和網絡帶來的負面影響
在“ 全民健身計劃 ”的普及中,國家公布的“普通人群體質和健康標準”在逐步的推行,大學生更應該執行相應的“ 體質健康標準 ”,并在大學學習期間,認真完成學業,成為身體健康、學業有成的合格人才。但近年來,青少年體質下滑是不爭的事實。特別是在高校,體育最弱的不是教學、科研、競賽,而是群體參與意識。這其中的緣由要說到“計算機”,也就是無處不在的電腦,它對課外鍛煉影響絕對不容小瞧。現代電子設備可以方便人們交流信息,提高學習效率、拓展視野、方便交流。很多專業需要通過電腦運用軟件來完成課程的學習。但由于大學生鍛煉意識本就不強,再加上幾乎每人都會有一臺電腦或智能手機。在寢室用電腦,出門智能手機不離手,視頻、電話、游戲,幾乎占用學生大部份時間。高科技的電腦把同學們的活動區域轉到了室內,減少了戶外活動的時間和頻率。長此以往,養成了不愛運動的壞習慣,而且,在為數不多的體育課時內,有的同學還難以抵擋智能手機的誘惑,一邊跑一邊玩著手機的情況經常出現,完全不能集中精力在體育課中。
2. 學校對體育課的重視程度直接影響學生對體育課的態度
據了解一些高校的非體育專業的專科生而言,學生的體育課只上一學年。那么從大二開始,學生如自身沒有自我主動鍛煉的習慣,是很難把體育重視起來。只是靠學校強行要求的早操,那么一點運動強度,對正在全面成長的大學生遠遠不夠,很容易影響大一新生對體育課的重視度。而學校也沒有建立起切實可行的對體育課程的檢查和考核等相關的制度,通常都是隨堂考試,如是不及格,學生也可私下和老師聯系再“補考”。從這一點來看,對體育教師的要求也就相應降低了。在這種氛圍影響下,學生對體育課的興趣和熱情程度每況愈下。
二、傳統體育教學已不適應現代高校的發展,必須有所改革。
1. 體育課程枯燥單一導致學生不能全身心投入
就四川某高校的專科生中作了一些調查,有一部分學生表示“喜歡體育”,可同時他們表示“不喜歡上體育課”。對這一現象,作者做了反思和研究。如果學生不喜歡體育課,就很難實現體育課的教育價值。出現這個現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傳統體育課是用統一的競技標準來考學生,沒有考慮學生的各自需求,沒有按照學生的不同身體條件,也沒有滿足學生的自身愛好等。特別是男女生一起上體育課,很多課程內容,如:傳球、投籃、跳遠等和一些規定的簡單體操動作,這種單一教學模式,使得學生厭倦,他們找不到自己喜歡的運動項目,在好不容易有一門學科是在室外進行時卻不能滿足自己的內心的期待值,從而失去對體育課的興趣。
2. 男女生各有所好也會導致體育課程安排的失誤
由于男女生生理和心理差異,高校體育內容和形式都應該有所變化。從上課形式看,有一部分學生喜歡以男女分班的形式開展體育課程,而也有一部分的學生愿意合班上課。因此在安排體育課時應該多考慮學生的意愿,這樣會使他(她)們感到舒心、自然。男生更多喜歡球類項目,女生則更喜歡健美操,客觀上男女學生的愛好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更多的學生是為了能發揮展現自己特長愛好的機會,不愿受目前課中內容的約束。在調查中發現,從喜歡球類項目指標看,大部分的學生都喜歡乒乓球、羽毛球等小球類的項目,而籃球排球大球類的運動更多是男生的喜歡項目,這就反映出大多數學生喜歡運動強度不大的項目。再加上女生在做大球類項目時會不好意思,從而造成動作不規范,有可能還會導致受傷。這說明現在所執行的教學計劃已不適應目前高校體育教學的需要,學生上課很勉強,不情愿地參加體育課學習,這不僅直接影響了體育教學效果,對學生良好體育素質的養成,更是一大失誤。
三、結論與建議
1.結論
通過本文的統計分析,非體育專業的大學生不管是受外界一些電子產品的影響,還是本身就對目前的公共體育課的內容形式表示不滿意,由此能發現,大學生正在一步步淡化體育的重要性。在大學里,雖然體育課是一門必修課,但它應以娛樂健身為主,不應以競技考試為主,不能死搬硬套地讓學生去學習有關考試的運動技術,應讓學生在體育課中能有更多的時間和空間去展示自己的愛好,以愉悅的心情投身到強身健體當中,讓他們能從那些無形中捆綁的“枷鎖”中解放出來,養成良好的習慣,為終身受益奠定基礎。因此,適當改革現行的公共體育課教學計劃是有必要的。
2.建議
(1)創造良好的體育鍛煉環境及氛圍。大學是文化教育的搖籃,也是體育教育的基地。因此,需要有良好的環境和氛圍,學校應建設充足的設施和良好的運動場所,使學生一看到設施就有興趣去鍛煉。同時也能充分利用各種宣傳媒體,及時報導鍛煉中出現的好人好事和新的鍛煉方法,使每一位學生和教職工都能融入到常運動的狀態中去。
(2)建立必要適宜的體育俱樂部。根據地方特點和學生的愛好需求,建立必要適宜的體育俱樂部;如乒乓球、羽毛球、籃球、排球、足球、健美操等俱樂部,充分發揮各俱樂部的作用.能組織更多的人參加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簡單易行的體育鍛煉.激發人們的興趣,養成習慣,終身受益。
(3)教師掛牌,學生自主選課自擇教師。豐富的課程內容激發起大學生們對體育的熱情,滿足了各自興趣與愛好,教學資源也得到了充分利用。還把體育能力納入體育考核,將體育演講、組織比賽、教練與裁判能力、自我健康診斷、自我設計運動處方等課內實務和課外作業結合起來,考試可采用菜單式選擇考式。
參考文獻:
[1]長春市大學生課余體育鍛煉的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
[2]東北師范大學陳波
[3]武漢市高職院校學生課余體育鍛煉情況調查與對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