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明月 張美玲 趙楠 孫琳琳 張璐
摘 要:2018年,氣候異常,高溫少雨,農業氣象災害頻發,盤錦市氣象局牢固樹立氣象為農服務理念,結合本地農業生產特點,統籌安排,切實推進農業氣象服務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
關鍵詞:盤錦市;農業氣象;服務現狀;分析研究
一、農業氣象服務工作開展情況
1、明確服務重點,強化責任分工
為切實做好2018年氣象為農服務工作,結合年初制定的農業氣象周年服務方案,我局便進行工作安排部署,明確工作重點,規范工作流程,加強服務意識,提高服務敏感性,著重做好“春播秋收”氣象服務工作。今年我市春季氣溫偏高,降水異常偏少,風力偏大,旱田作物播種一再延遲,水稻播種順利開展,但苗期受藥害,稻苗質量參差不齊,導致后期移栽受阻。夏季持續性高溫少雨,作物生殖生長發育受阻,直接影響產量形成。針對今年農業生產工作出現的種種情況,加強與農業部門的溝通和聯系,針對災害性天氣可能帶來的不利影響提早給出農事建議,高標準高質量完成了今年農業生產氣象服務工作。
2、拓展服務方式,提升服務質量
為使農業氣象信息與農民零距離接觸,通過氣象影視節目、電子顯示屏、手機短信、報紙、微博、微信等多種形式向公眾發布農業氣象信息,遇關鍵農時、轉折性天氣,提出農事建議,并隨之發布種種服務手段大大提高了農用氣象信息的傳播效率。按照農民的實際需求,改進氣象服務產品質量,力爭使氣象服務做到貼近農村、貼近農業、貼近農民。
3、加強部門合作,強化互動交流
2018年,氣候異常,復雜多變的氣候特點給農業氣象服務工作帶來新的挑戰。今年,盤錦市氣象局加強與農業部門合作,互助互利,以更好地發揮氣象服務的指南針作用。與農業部門聯合開展田間調查4次,進行農業氣象會商22次,共同制作和發布氣象為農服務產品,切實提高直通式服務產品的針對性和實用性。
4、積極深入基層調研農業生產情況
春季,盤錦農氣服務人員深入盤錦鑫葉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開展氣象服務需求調研,調查了解水稻幼苗長勢及蔬菜產業新品種新技術研發情況。根據調研需求,氣象部門將結合已建設的小氣候監測站,針對設施蔬菜在育種、栽培、加工等環節開展更有針對性的氣象服務,進一步增強服務敏銳性。4-6月份,盤錦市降水異常偏少,各地出現不同程度的旱情,6月底,深入田間地頭對玉米、水稻進行現場調研,了解作物長勢及受干旱影響情況,同時加密土壤墑情監測,抓住有利時機大力開展人工增雨作業,最大限度地緩解旱情。水稻收割關鍵期,為實地了解一年來農業氣象服務工作的服務效果及水稻產量情況,盤錦市氣象局聯合市農委農業專家赴中堯農墾集團水稻種植基地開展調研工作,圍繞今年的異常條件對水稻生長影響進行了探討,同時對氣象服務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征求了建議。
5、更新用戶數據庫,提高氣象服務效率
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進行統計,更新對象數據庫,便于開展直通式氣象服務,以點帶面傳遞氣象服務信息,進而有效提高氣象信息的傳播速率。
二、農業氣象服務工作受好評
今年的氣候異常給農業生產帶來諸多不利影響,春季階段性低溫、冰雹、夏秋連旱、持續性高溫,對我市大田作物生長及水產養殖帶來不利影響,但每一階段的災害性天氣都有盤錦氣象人“奮戰”的身影,為我市農業防災減災提供有利支撐。農業氣象服務工作得到了涉農部門、農業企業、種養殖大戶等好評,氣象服務滿意度提升。
三、存在的問題
2018年各項工作總體開展較好,進展順利,成效明顯,但仍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
1、專職農業氣象服務人員較少,高學歷和經驗豐富的專業農業氣象人員數量更少,現階段的農業氣象工作團隊在人力資源和知識水平等很多方面無法滿足現代農業氣象工作的發展需求,基層農業氣象預報缺乏精細,農業氣象方面科研成果較少,大大影響了農業氣象服務工作的發展。
2、服務產品質量有待進一步提高。農業氣象服務產品的針對性和精細化不夠,服務產品的內容和形式比較單一,服務產品不能滿足為農服務需求。農業氣象觀測項目中作物品種單一,沒有結合當地的種養殖特色和需求,豐富觀測內容。
3、農業氣象服務創新不足。受科研能力水平限制,近年來側重于農業氣象指標的研究,對農業氣象災害風險評估、監測與預報技術和農業氣象資源變化的影響評估的研究工作不能做到與時俱進。
四、發展方向
1、在不斷完善傳統的農業氣象業務服務產品的同時,充分利用天氣預報信息,增加與農業生產密切相關的農事專題服務、農用天氣預報服務。深入農村進行調查,充分掌握基層農業種植、生產方式,根據當地的農業生產實際情況了解農業氣象服務方面的需求,打造專業的農業氣象服務產品,切實服務農業發展。
2、繼續加大與農業部門的合作力度,氣象與農業要聯合開展需求調研,擴大合作領域,推動科技創新,增強氣象為農服務的針對性、適用性、時效性和精細化水平,提高合作實效。
3、進一步增加對農業氣象科研和服務的投入,積極支持針對設施農業和特色農業的氣象服務技術方法研究,建立并逐步開展農業氣象災害預報、監測研究,研發農業氣候資源利用及區劃,指導廣大農民趨利避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