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娟
摘 要:在創新創業的浪潮下,高校也積極鼓勵在校大學生進行創新創業。然而,大學生在創新創業的過程中,既存在著有利因素,同時也存在一定的困難和問題,這就需要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本文先就在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進程中應遵循的基本原則進行闡述,再重點介紹了教師在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指導方法中的一些具體舉措,以期為其他教育工作者研究和實施這一課題提供參考。
關鍵詞:大學生;創新創業;指導方法;基本原則;具體措施
引言
當前,我國經濟雖然整體處于平穩發展階段, 但經濟也面臨著諸如中美貿易摩擦,經濟結構失衡等問題。經濟增長速度減緩與就業需求之間的矛盾日漸突出,大學生畢業就失業情況時有發生。因此,推動大學生進行創新創業一方面有助于緩解就業壓力,提升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全面發展;另一方面也是教育部關于推進高校教育質量改革的重要舉措。可見,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在大學生創新創業的過程中,教師又發揮著關鍵作用。本文正是從該視角,探討教師應如何尋找有利于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有效方法和舉措。
一、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指導工作的基本原則
(1)高校提供物質保障
大學生創新創業不應只是大學生自己的事情,而應當是學生所在學校、教師與學生為一體的實踐體系。大學生固然要刻苦鉆研,利用所學知識和資源進行創新創業,但高校作為大學生創業的“大后方”應盡力提供資金、設備等物質保障以及強大師資力量等軟件方面的援助[1]。
(2)指導方法角度要立體化
大學生創業是一個聯結著高校、社會和企業的復雜體系,因此,教師在對其指導時應綜合考慮多方面因素,積極尋求當地政府優惠政策的支持,同時,還應尋求社會團體例如愛心基金會等的援助。此外,教師在指導大學生創業時必須尋求企業的幫助和支持,最終形成一個高校、社會、企業互相融合的立體化的實踐體系。
(3)立足實際,綜合考量
雖然大學生身處校園,但是創業必須要立足實際,走出校園,走向實踐。創新創業只靠大學生的理論研究和紙上談兵是錯誤的,是不可行的。無論是前期調研調查還是中后期項目的實施都必須要立足實際,立足大學生自身綜合素質的實際,立足社會客觀實際,從實際出發,充分做好調查和研究,并綜合分析項目在當前社會環境下是否具有前景和潛力,分析大學生的知識儲備和社會經驗能否滿足項目實施的需要[2]。
二、教師在指導創新創業中的具體舉措
(1)樹立指導意識,提高自身責任感
當前一些高校教師重視教學或自身科研,對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態度持中立態度,對指導學生進行創新創業項目重視程度不夠。由于絕大部分學生缺乏經驗,能力和資源也缺乏,長此以往,脫離教師指導和幫助的大學生,創新和創業的動力不足,信心不夠,創業的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師應道樹立指導意識,從內心認識到指導大學生創業的重要性,認識到這一工作對大學生發展以及教師自身綜合素質提升的重要意義與價值,意識到這實則為教師分內之事,提高自身的責任感[3]。
(2)注重采取多樣化的指導方法
教師在對大學生創業課題的指導評價方面可以采取多元化、多樣化的形式,這既有利于充分討論論證創業項目的可行性,又有利于提高大學生參與創業項目的興趣和積極性。
比如,對于比較成熟的創業項目,教師可以采取一對一的形式加以指導,全程指導該學生的創業項目,在其遇到困難和疑惑的時候可以在第一時間得到解決。再比如,在討論創業項目時,教師可以采用主題沙龍的形式,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氛圍,激發學生進行頭腦風暴,獲取創新創業的靈感。在項目中后期,教師組織學生去同類或相似項目的企業進行實地考察,以便對自己的創業項目進行修改和補充,使其更容易被社會和消費者認可。
(3)準確定位,重視學生主觀能動性
在確定開展創新創業項目后,很大一部分都是由教師牽頭確定創業方向和內容,而在課題具體實施之時,很多教師會采取“一言堂”、“一刀切”的形式指導學生參與,教師把課題的內容灌輸給學生,學生則根據老師的要求進行執行操作,缺乏主動性思考,更談不上及時提出自己的合理化建議和意見。事實上,創新創業的主體是大學生,教師只應當扮演引路人的身份,教師的作用主要集中在根據大學生的身心素質來指引創業項目的方向,解決大學生在創業項目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教師要把創業的主人翁地位還給大學生,充分調動大學生的參與意識,重視發揮大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那種全權代表、全權處理的做法不利于大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綜合素質的提高[4]。
具體做法可以參照此思路:學生先把自己有所涉及的創新創業方向告訴教師,教師根據學生的想法協助其選擇較為具體的創新創業項目,協助學生把項目相關資料分享學生,剩下的調研、討論、可行性分析以及具體的實施細則都有學生獨自完成。大學生這一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困難,教師則針對困難和問題予以指導,結論分析等仍然要交給大學生來完成。
(4)立足實踐,對接社會
實踐是我們認識的來源,也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大學生創業也必須立足實踐,紙上談兵是毫無意義的,教師應當帶領大學生從實際出發,分析社會需求,分析創業項目的市場前景,并且要注重理論聯系實際,注重社會企業的力量,借助比較成熟的企業或者社會團體來探究創業項目的可行性和未來發展。
例如,邀請與創業創新項目相關的企業家進校園進行演講,分享成功心得和經驗教訓,這有助于激發大學生的興趣,調動其參與討論參與研究的積極性,明確其創新創業方向。
再例如,教師可以選取與創業課題相關的企業,然后帶領學生去這些企業實地參觀學習,感受企業成功背后的故事和企業家創業的風雨歷程,接受企業文化的洗禮和熏陶,這些形式有助于大學生對自己所選的創業項目有更深刻更清晰的認識。
三、結束語
大學生創業是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現階段嚴峻就業形式的時代要求。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的指導工作,是高校及其教師的重要任務,教師必須立足學生實際、立足社會實際,采取多種有效的方式方法來推進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的合理開展。
參考文獻:
[1]廖生成.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的指導工作探索[J].現代國企研究,2016(6):36-39.
[2]張王斌,劉振亞,楊明祿.指導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實踐與體會[J].高校實驗室工作研究,2017(2):81-82.
[3]于平,焦健,馬國慶.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過程管理方案探索[J].科技創新導報,2017(18):237-237.
[4]蔡宏亞,茍占平,徐美奕.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管理中的思考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8(1):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