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世佳
摘 要:在新形勢背景下,政府機關行政建設已經成為了政府機關部門發展中的一項重要任務,機關行政管理主要指的是機關單位行使國家權利對社會事務進行管理,是政府機關能否順利完成行政工作的關鍵所在,因此,相關人員應該對機關行政管理能力的進一步提升產生足夠的重視,及時對機關行政管理的方式進行合理創新。本文概述了機關行政管理,并對機關行政管理方式方法的創新原則進行了分析,然后基于創新機關行政管理方法形式的分析,提出了相關策略,僅供參考。
關鍵詞:新形勢;機關行政管理;管理方法;創新策略
現階段,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已經步入了一個新的階段,社會發展承接了新的歷史任務,在這一背景下對機關行政管理工作有了更高的標準與要求;機關行政管理工作的內容主要包括:機關工作人員管理、工作制度與秩序管理、會議管理、文檔管理、財務管理、后勤管理以及辦公環境管理等一系列方面,每一項管理工作的開展情況對于機關行政管理均具有一定的影響,所以應當做好機關行政管理過程中的每一項工作,確保機關行政管理工作的正常開展。除此之外,為了做好機關行政管理工作,應當對機關行政管理方式方法進行合理創新,在此基礎上提升機關行政管理整體水平,確保機關行政管理工作的正常開展。
1 概述機關行政管理
1.1 對機關工作人員的管理
通過管理機關工作人員的工作行為,能夠對提升機關工作人員在工作過程中的責任心和積極性起到良好的作用。
1.2 對工作制度、秩序的管理
在制定工作制度、秩序時,要確保其具有足夠的合理性,要能夠使機關工作人員認真完成工作,從而機關行政工作的正常開展得到保障,制定合理的工作制度與秩序,能夠有效提高機關行政工作的工作效率與工作質量。
1.3 對會議進行管理
會議在機關行政工作中是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合理的會議對開展相關的機關工作能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但如果開展會議的次數過多,就會對開展機關工作造成一定程度的不良影響,所以對會議要進行科學合理的管理。
1.4 對文檔進行管理
要對公務檔案、文書進行科學的管理,使其能夠更好地運用于機關行政管理工作中。
1.5 對財務進行管理
要處理機關單位的行政事務,就需要充足的經費,所以機關行政管理應該充分重視財務管理,要完善保管并合理分配財力資源和物力資源,在解決工作問題上要堅持以解決問題為原則,與此同時還要盡可能地節約資金和物力。
1.6 后勤管理
機關單位的正常運行離不開完善的后勤管理,因此后勤管理工作也必須得到足夠的重視。
1.7 辦公環境管理
辦公環境的良好與否對機關單位辦公人員的工作情緒和工作效率是直接掛鉤的,所以有關人員要重視對辦公環境的管理。
2 新形勢背景下機關行政管理方法創新的原則
傳統的機關行政管理方法的特征之一是權力導向。這種機關行政管理方法是在計劃經濟的條件下形成的。隨著改革開放的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成為主體。新形勢下,機關行政管理方法應該從權利導向轉變成為規則導向。新的歷史時期,要形成公開透明、規范和便民高效的機關行政管理方法,就要進行創新,要遵循下述原則:
首先,開放原則。機關行政管理應該以開放的姿態不斷地適應形勢的變化,保持黨、國家和政府的執政地位,承擔新形勢下的社會職能。機關管理方法可以逐漸地從封閉變成開放,機關政府可以適時適度地與非機關政府合作,通過非機關政府來彌補機關政府失靈時的空缺,兩者實現良好地互動。其次,靈活原則。長期以來,機關政府重視權力的集中和歸屬,有時輕視了機關行政權力的使用。隨著經濟社會的飛速發展,當前機關政府的執政環境與條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執政時,機關要從整個國家大局行使權力,在注重機關政府統治職能的同時,注重機關政府管理職能,靈活變通。第三,法治原則。隨著社會經濟和法制的發展,機關行政管理方法創新應該遵循法治原則,依法執法辦事、依法執政,處理好機關政府政策與法律法規之間的關系,逐步完善依法執政機制。
3 創新機關行政管理方式方法的形式分析
3.1 由審批型向服務型轉變
政府機關在開展行政管理工作的時候,對于社會事務、經濟事務的處理,通常選取行政許可方式,將重點放在機關單位的證書發放、審查批準等多個方面。現階段,為了更好地順應新形勢的發展,必須對機關行政管理方式方法進行創新,對機關行政作風予以進一步改進,提升機關行政管理工作人員的服務意識,使機關由審批型向服務型轉變,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提升政府機關的辦公效率與質量,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多的便捷服務。
3.2 由無限型向有限型轉變
由于傳統觀念對一部分機關工作人員的思想觀念產生了不良影響,導致這些機關工作人員錯誤地認為政府機關工作人員具備的權力無限大,不會受到任何的制約,甚至認為政府機關是無所不能的。但是,政府機關所具備的職能是有限定范圍的,其并不具備決定一切的權力,而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政府機關權力下放,其具備的職權范圍更加有限。因此,為了順應新形勢的發展,政府機關應當由無限型向有限型轉變。
3.3 由權力型向責任型轉變
政府機關具備一定的權力,而在權力的背后也擔負著相應的責任,因此政府機關在行使自身權力的同時,也要履行自身的職責。在社會法制化發展的新形勢背景下,政府機關應當嚴格按照法律法規行事,充分尊重社會團體、人民群眾享有的發言權、知情權,在行政管理方面保持透明性、公開性,由權力型向責任型轉變。
4 創新機關行政管理方式方法的策略
4.1 重視行政服務性進程的推進
行政服務作為行政管理方式方法創新中的一個重要事項,應當進一步對行政服務性進程予以推進。首先,應當制定與行政服務相適應的問責機制與法規,對行政管理過程中行政服務的責任、低位予以明確;其次,應當建立一個健全的行政服務機構,并對行政服務建設方式進行合理創新,對行政管理體系予以進一步完善,在此基礎上使行政體制改革發展得以推進。
4.2 重視政務信息時效性
國家行政機關在行政管理的過程中,應當按照相關的法律規定,選取合法形式,對政務信息予以公布,而公布的政務信息必須要具備時效性,只有這樣才能確保政務信息的價值。因此,首先應當制定并實施一個合理的政府新聞發言人制度,依靠發言人將公共服務信息、政務信息及時傳達給公眾,還要建立一個健全、透明的政務機制。其次,發布的政務信息應當保持多樣性,主要在于不同的發布方式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擴大政務信息的發布范圍,還有利于政務信息公開進程的進一步推進。
4.3 加大電子化平臺的建設力度
從機關行政管理工作的開展來看,行政管理方式方法應當隨著機關行政管理工作的開展情況作出相應的變化,需要建立一個創新性平臺,進一步加大行政管理電子化建設力度,保持行政管理的先進性、現代化。
首先,電子化行政管理平臺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政務信息的共享速度,有利于各個部門在績效方面的有機評比,還可以進一步提升行政管理效率。其次,電子化行政管理平臺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政務資源配置的合理性,對于行政管理業務結構具有優化功效,還可以進一步提升不同部門之間的協作能力。第三,電子化行政管理平臺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升行政服務能力,通過對政務信息資源予以合理配置,對不同的公共服務手段進行合理整合,在此基礎上制定科學、合理的公共服務制度。第四,電子化行政管理平臺能夠在很大程度上促進政務監督管理制度的合理制定,人民群眾可以通過電子化平臺及時、全面地了解政務管理信息,并在第一時間進行評議、反饋,使公共服務與行政管理的統籌協作得以實現。
4.4 重視行政管理體制的公開性、透明性
為了避免機關行政管理過程中出現濫用職權狀況,應當充分重視行政管理體制的透明度、公開性,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促進行政管理方式方法的創新。首先,應當建立一個公開、透明的政務評議制度,并對其予以大力推廣,積極組織人民群眾評議已經公開的政務內容,對政務內容的有效性、真實性等一系列方面予以評議,然后在政務考核、監督范疇內納入政務評議,制定一個健全的評議制度,同時加大這一評議制度的推廣力度。其次,應當建立一個公開、透明的政務監督、考核制度,并建立專業的政務監督、考核機構,對不同部門所具備的責任予以明確,并在此基礎上建立一套健全的政務監督、考核機制與問責機制。
5 結語
總之,新形勢下機關行政管理要堅持開放狀態,適當地改變其方式方法,嚴格遵守法制法規。形成一個服務性強、有權利限制、充滿責任感的行政管理機制,保證其內部外部絕對的公開透明。同時加強管理平臺由的科技化建設,保證行政要務的高效性,創造出具有真正意義的新型行政管理方式。
參考文獻:
[1]莫于川.行政體制改革和行政法治發展的中國實踐——工商行政指導千份調查問卷分析報告[J].法治研究,2014(04):21-43.
[2]楊雪蓮.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行政自由裁量權行使的困境與對策[J].唐山學院學報,2012(02):64-66.
[3]崔卓蘭,劉福元.社會管理創新過程中的行政機關及其行為[J].社會科學輯刊,2012(03):75-80.
[4]周漢清.淺談加強機關行政管理[J].科技經濟導刊,2016(06):180.
[5]周漢清.淺析機關行政管理的改革[J].科技經濟導刊,2016(06):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