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玲玲
摘 要:為了保證工學結合式以及校企合作模式能在高職人才培養方面發揮良好效果,應認識工學結合式以及校企合作模式的重要性,并能結合新型模式特點以及人才培養需要,制定科學培養方法以及實施途徑,本文就高職院校工學結合式以及校企合作模式以及實施途徑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高職院校;工學結合;校企合作;人才培養;創新
在社會對技術人才需要量提升之后,高職院校也獲得了更好的發展,在招生人數、院校規模方面了有了顯著提升。而社會的持續發展也讓社會對高職畢業生的要求也在提升,需要高職能通過開展校企合作或者是工學結合來滿足社會對高職人才的要求。
1 工學結合式以及校企合作模式分析
由于高職在進行學生培養的時候更加重視學生實踐技術水平,因此也需要在做學生理論教學培養的同時重點強化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等方面的能力,讓學生成為高價值復合型人才,這樣也能讓學生在未來獲得更好發展、讓社會發展更加高速。而高職院校為了達到這一目標,在實際發展、教學中發展出了工學結合式以及校企合作模式,讓高職教育和社會需要更為契合。
高職院校開展校企合作的時候,其核心是以高職畢業生的具體就業方向為導向,在高職院校和企業之間建立相應的聯系,在校企合作中也就能實現高校資源和企業資源的有效共享,為學生提供更多、水平更高的實踐環境,讓學生能在實踐中將理論知識內化、吸收,提升人才的綜合實力。同時企業在參與到校企合作當中的時候,也能掌握到相應領域中最新的發展動態,讓企業獲得更好的發展。而工學結合的工作模式則是指的高職院校在教學中采用工作和學習相互結合的模式,這種教學模式在實際運用中需要以及具體的教學目標以及課程內容為依據,靈活的制定具體形式。從當前高職院校實際教學情況來看,工學結合式以及校企合作模式有著相輔相成的特點,通過將工學結合式以及校企合作模式融入到高職教學中,就能讓學生接收到更全面、更貼合未來發展需要的教學培養。
2 落實工學結合式以及校企合作模式的措施分析
2.1 將企業模式引入到高職院校當中
在高職院校開校企合作模式的時候,需要讓學員能真切的感受到企業的工作環境以及對于工作人員技術的具體要求,因此需要高職院校能將企業生產線和高職教學結合在一切。校企合作的階段中,高職院校要能將部分生產線直接引入到課堂或者是實訓降低當中,在轉變了工作場景之后更有效的開展實訓工作,這樣也能讓學生更容易進入到工作狀態中,從而更好的接受相應知識。還有部分企業在開展校企合作模式之后,直接采用的定崗實習的方式進行學生培養,讓學生提前進入真正的工作環境中,發現自身的不足以及需要完善的部分。這種校企合作模式最大的優勢在于實現了學校與企業之間資源的共享,讓雙方均能獲得更好發展。
2.2 工學結合的教學安排
工學結合模式是提升學生專業技能扎實程度、強化高職學生個人能力的關鍵措施,而在落實工學結合教學模式的時候,需要高職院校做好相應的管理工作,尤其要能做好學生在校學習時間以及工廠學習時間的周期性轉變,這樣也就能達到學生學習和工作狀態之間的轉換。在對工學結合情況進行管理的時候,高職院校要能處理好理論姿勢學習和工作實踐之間的平衡,以強化高職生實際培養質量為目標,科學的分配學員理論學習時間以及工作時間時間。
2.3 “訂單”式合作分析
訂單式合作對于學校和企業都已不再陌生,這是在教學過程中開展的一項促進學生就業以及企業人才續航的戰略式合作,也是企業和學校都特別重視的環節,切實解決了校方、企業、學生、家長都關注的問題——人才就業問題。在此過程中,學生將提前自主選擇接受企業“訂單”,并且接受企業和學校多方面要求的教育元素,企業將根據自身需要開設更多企業所需求崗位職業技能的課程。另外是以企業員工為主體,根據企業要求,學校對其進行短期技能培訓教學服務,雙方互相交互各取所需,相互促進。這種合作針對性極強,對職業教育的影響深遠,對學生的培養也趨于靈活開放,培養出的人才適應性極強,就業率較高。
2.4 校企互動式模式分析
企業提供必要的硬件設施,并且參與到學校的教學計劃制定中,指派專業的技術以及管理人員,參與到專業技術教學中。學校引進企業優秀人才進行授課,積極促進教師與企業在職員工的互動及學術交流。提高教職工素質的同時,將企業技術人員實踐經驗與理論結合,將企業產品、新技術與教學理論相結合,使學生能夠從兩方面提升技能與理論。在此過程中,企業得到人才,學校得到技能,學生得到發展,實現互惠互補,資源共享,共同發展的長遠戰略共贏效果。
3 工學結合和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在落實方面的關鍵點
3.1 企業與學校共同參與課程體系開發與設計
職業教育方面,對于人才培養的定位要從教學課程開始,教學課程需要企業與學校共同參與,課程設置方面聽取企業專家的意見,對職業崗位人群深入分析的基礎上,加以必備的專業知識培養,職業素質培養等等,使學生能夠從實踐與理論方面得到有效提升,提升人才本身競爭力。
3.2 加強校企合作運行機制,調動企業積極性
在如今的市場經濟體制環境下,學校和企業想要建立穩定的可持續發展關系,在于良性的運行機制。一方面有關部門需要將職業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相結合,政策方面推陳出新,鼓勵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并對資金投入進行一定的引導和支持,以促進企業和教育的相互發展。另一方面,在環境條件允許的先決條件下,學校和企業可以建立利益驅動機制。學??梢詾槠髽I進行針對性極強的人才培養戰略機制支持,并且可以解決企業員工培訓、產品研發、技術改造、管理改革支持、知名度提升等等多方面的切實利益。企業可以為學校提供硬件設施、實訓場地、實習崗位、經驗豐富的專業技術人員等等多方面支持。要成立專門的部門進行校企合作保障的監管,及時解決過程中的問題,最終使校企合作科學化,效益最大化。
4 結束語
工學結合式以及校企合作模式更加符合當代高職院校發展需要,在高職院校落實了工學結合式以及校企合作模式之后也能讓學生培養質量獲得提升,為社會輸送更多高質量人才。但在高職院校采用相應模式的階段中,也要能做好各方面的管理工作,為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的落實創造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張智輝,韓志孝.基于現代學徒制的“校企合作、工學結合、頂崗實習”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6(22):52-54.
[2]劉浩.基于“工學結合,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創新研究[J].文教資料,2017(18):124-125.
[3]吳立明,程曉衛.高職中藥專業校企合作、產學研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國醫論壇,2016(2):60-61.
[4]李濤.高職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與反思——以蘇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江泰班”的實踐為例[J].商業經濟,2016(6):1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