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菁菁
【摘要】本文論述“小先生制”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途徑,教師應結合教學實踐,從有序指導、讓學生互教互學、評價反饋、堅持不懈四個方面開展小學英語教學,以讓學生獲得更多的學習主動權。
【關鍵詞】“小先生制” 小學英語 應用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8)10A-0098-02
陶行知先生曾說:“小孩子最好的先生,不是我,也不是你,是小孩子隊伍里最進步的小孩子!”陶行知先生為中國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了杰出貢獻,在長期教育實踐中,他創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教育理論,時至今日,這些教育理論仍有高度的借鑒價值。“小先生制”指的是,人人隨時隨地地將自己認識的字和學到的文化教給別人,而兒童是這一傳授過程的主要承擔者。“小先生制”在教學中得到了廣泛推廣,并獲得了良好的實施效果。在小學英語課堂上引入“小先生制”,讓學生擔當“小先生”,不但能夠調動學生的探究熱情,而且能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與當前教育改革思想相契合,符合新課標的理念和要求。
一、多觀察,巧引導,激發學生當“小先生”的熱情
“小先生制”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應用,首先需要教師科學有序的指導,對“小先生制”有全面把握;其次還需要師生保持良好的互動和默契,同時還需要教師提前做好充分的準備,以保障教學的連續性和高效率。教師的組織作用尤其重要,要根據學生的接受能力、知識水平、表達能力等把握問題難度,使“小先生”們能夠勝任這份工作。在“小先生制”嘗試階段,學生可能會因為好奇、緊張等造成課堂秩序混亂,教師要和學生一起制訂規則,并對學生進行適時引導,維護好教學紀律,以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和思考積極性,激發學生當“小先生”的熱情,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只有這樣才能使小學英語課堂充滿活力,使得在英語教學中運用“小先生制”成為常態。
二、多環節運用“小先生制”,充分發揮其教學輔助作用
在小學英語課堂中,不但需要賦予學生“小先生”的角色,而且要充分發揮“小先生”的作用,倡導學生互教、互學,從而形成更濃厚的互助學習氛圍。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小先生答疑”情境,首先確定3至5名學生組成“小先生”組,其他同學提出問題后,“小先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進行解答,如果回答不夠完整,組內的其他成員還可以補充。比如,譯林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下冊Project 1 “My school life”是復習單元,在舊知中加入了部分新的學習內容。在教學時,教師將學生每四人分為一組,利用情景式思維導圖讓學生對“小先生”提出如下問題:“What day is it today?”“What subjects do you like?”“What lessons do you have this morning?”“When do you go to school?”“ What can you see in the classroom?”……“小先生”們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回答,如果遇到不會的問題,可以在小組中討論,一起解決。人人都有機會成為“小先生”,學生主動探索、主動思考、主動回答的意愿被進一步激發,課堂氛圍更濃厚,這樣的課堂教學模式更受學生歡迎。
教師也可以組織學生組建課外學習小組,組內成員有學習比較優秀的學生,也有學習稍微落后的學生,每名組員輪流擔任“小先生”,根據教師布置的課后復習內容相互監督、共同學習、共同進步。“小先生”除了起到組織作用,還負責檢查組內同學的作業質量、對作業進行評價、代表小組與教師進行交流、在班級上進行互動等。
在朗讀、默寫等環節,同樣可以運用“小先生制”。例如,早讀時可以選擇朗讀能力較為出眾的一些學生作為“小先生”,帶領其他學生朗讀課文或其他文章,讓其他學生模仿他們的語音、語調,共同提高朗讀水平。默寫時,讓平時默寫經常得滿分的學生代替老師,帶領其他同學默寫單詞、詞組、句子并批改,從而調動學生背誦的積極性,也能讓他們扎實掌握英語基礎知識。
互教、互學模式下的“小先生制”,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采取這一方法,教師需要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觀察分析,及時糾正學生出現的一些錯誤。
三、科學評價,適時激勵,充分發揮“小先生”主觀能動性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對于“小先生制”的評價尚未有統一標準,因為在英語教學中,隨機性、生成性、教學主體、教學風格等都有一定差異性,不可能有硬性標準對其進行評價。這就需要教師因地制宜,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在教學評價中做到“客觀、細致、積極”,突出教學評價的導向性。
在評價形式上,教師可以采取個人、小組、全班三級評價制度,針對不同學生的表現、每一個學習小組的表現以及全班的表現進行評價。值得注意的是,在教學評價中引入“小先生制”,引導學生進行自評、互評,這和譯林版小學英語教材中的英語課堂教學評價環節Ticking time又是不謀而合的。
根據教師給出的客觀評價,學生對自身英語學習情況有客觀認識,同時通過其他同學的意見,找到自己的不足之處并盡快完善,促進其主動反思、主動要求進步。在教學評價中,對于表現較好的學生要給予一定獎勵,同時,對于敢于評價的“小先生”也要給予肯定和鼓勵,讓學生認識到參與學習評價的正面作用,使更多學生主動申請擔任“小先生”,在班級學習、管理中發揮主動性,促進英語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
四、常抓不懈,讓“小先生制”成為英語教學常態
實踐證明,“小先生制”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具有很高的可行性,對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英語水平有明顯促進效果,只有在英語課堂上長期堅持,才能真正發揮其效果。因此,教師在英語教學中引入“小先生制”一定要適時、適量、適宜,在長期堅持中提高英語教學的有效性。
“小先生制”使學生獲得了更多的學習主動權,在民主、輕松的學習環境下,學生具備了“教”與“學”的雙重角色,有效激發英語學習積極性,在學習過程中也會有更大的收獲。教師則成為教學的引導者,起到了整體把握、綜合設計、適時評價、高效指導的作用,為小學英語教學拓出一條更寬廣的路。
【參考文獻】
[1]廖延芳.借鑒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指導數學“綜合實踐活動”[? J ].福建陶研,2014(1)
[2]儲劍峰,丁小蘭.讓學生成為課堂的“小先生”[? J ].教書育人,2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