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經濟全球化發展和信息技術的不斷革新,文化產業呈現更為激烈的競爭態勢。以互聯網技術為主要特征的信息時代的快速發展,促使網絡經濟出現并快速發展,不斷朝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環節滲透,這對現代文化企業的管理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因此,我國的文化企業采取多種措施,提高企業管理水平,打造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應對挑戰和抓住發展機遇的關鍵。
【關 鍵 詞】文化企業;網絡經濟;管理創新
【作者單位】潘虹呈,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集團有限公司。
【中圖分類號】G231 【文獻標識碼】A
文化產業是黨和政府長期以來大力扶持發展的支柱型產業,也是我國未來具有巨大發展潛力的產業之一。隨著經濟全球化發展和信息技術的不斷革新,文化產業呈現更為激烈的競爭態勢。以互聯網技術為主要特征的信息時代的快速發展,促使網絡經濟出現并快速發展,不斷朝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環節滲透,這將在經濟領域與意識形態領域掀起一場不容忽視的變革,它不僅影響了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而且對現代文化企業的管理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多種歷史原因,我國很多文化企業不僅規模小,而且競爭力弱。因此,我國的文化企業采取多種措施,提高企業管理水平,打造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應對網絡經濟時代的挑戰和抓住發展機遇的關鍵。
一、網絡經濟概述
進入21世紀以來,通信技術與信息技術不斷發展,世界各國發展趨勢是逐步從工業社會轉向以信息為主導、以科技為后盾、以知識創新為核心、以網絡為載體的信息化社會。信息技術的發展成為助推生產力發展的關鍵因素和主導因素。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一種新的經濟現象產生了,這種經濟現象被人們稱為網絡經濟。
網絡經濟是主要從網絡上獲取經濟信息,以信息技術尤其是互聯網技術為工具,以知識要素為主要驅動要素,引導經濟主體進行生產、交換和分配的一種新的經濟形態和生產方式。美國是互聯網業務發源地,美國德克薩斯大學電子商務研究中心對網絡經濟有一個非常明確的定義,提出“網絡經濟是基于網絡尤其是互聯網所產生的經濟活動的總和。它是在信息網絡化時代產生的一種全新的經濟現象,表現為經濟主體的生產、交換、分配、消費等經濟活動,金融機構、政府職能部門等主體的經濟行為,都更加依賴信息網絡,不僅要從網絡上獲取大量經濟信息,依靠網絡進行預測和決策,而且許多交易行為直接在網絡上進行。網絡經濟是以信息產業為基礎的經濟,它以知識為核心,以網絡信息為依托,采用最直接的方式拉近服務提供者與服務目標的距離。在網絡經濟形態下,傳統經濟行為的網絡化趨勢日益明顯,網絡成為企業價值鏈上各環節的主要媒介和實現場所”。
網絡經濟具有顯著的特點。首先,隨著信息網絡技術的深入發展,信息傳播迅速,信息流動速度以秒來計算。網絡經濟建立在綜合性全球信息網絡的基礎之上,突破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網絡經濟活動可以全天候運作,不受時間因素的制約。在網絡經濟的闡釋中,整個世界的地理距離被忽略,國家與國家的相互依存性大大增強,經濟的全球化進程大大加快,因此,也可以將網絡經濟稱為全球化經濟。其次,網絡經濟是一種直接經濟形態,也是一種高度信用化的經濟形態。利用網絡技術,產品生產商和消費者能直接進行信息溝通和商品交易活動,其經濟結構變得更加簡單,因此也有人說這是一種產銷直接見面的經濟形式。需要注意的是,在網絡經濟中,交易的各方是彼此不見面的,交易的商品與服務基本以圖像形式虛擬存在,對交易雙方的信用度要求非常高,因此網絡經濟也可以說是一種高度信用化的經濟形態。
二、文化企業管理的特性
文化企業作為小眾企業,在管理上有一般企業的共性,也有自身的特殊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生產精神產品
精神產品是精神生產者智慧的結晶,在管理實踐中,它提供服務的關鍵是產品中蘊含的精神內容,所以文化企業最重要的生產要素是人力資本、知識產權、作品創意等無形要素。這些無形要素和生產中的有形物質資源相結合,影響了文化產品的價值訴求,也決定了管理的差異性。文化企業的產品生產與一般企業不同,在文化企業的產品生產過程中,需要個人或團隊先創造一種純粹的精神產品(類似于企業的研發過程),純粹的精神產品再與一定的物質載體相結合,才能生產出準精神產品(類似于企業產品的生產過程)。準精神產品是對精神內容的復制保存,有的以實物為載體,需要消耗一定量的物質材料,如圖書、存儲設備、影片等,有的不需要實物載體,通過互聯網和數字技術為受眾提供服務,如網絡游戲軟件、網絡音樂等。
2.特殊的營銷活動
文化企業生產的產品是精神產品,對精神產品的消費是一種心理體驗過程。對精神產品的營銷在于能否集聚社會注意力,通過引導消費者參與精神產品的生產過程,獲得消費者的關注和認可。就像一部話劇,在劇本的創作之初,就要考慮好每個場景怎樣觸動觀眾的內心,從而達到更好的宣傳效果,實現利益最大化,這是一種營銷策略。因此,在產品設計之初就要對產品的營銷活動考慮周全。比如當下,幾乎我國的每部影視劇在播放之前,都要進行鋪天蓋地的宣傳營銷,以達到先聲奪人的效果。這是由文化企業營銷活動的特殊性決定的。
三、網絡經濟對企業管理的影響
網絡經濟時代,企業的外部生存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朝網絡化、信息化、數字化方向發展,這種改變增強了企業的內外聯系,提升了企業管理信息效能。
第一,使企業和社會大眾的溝通變得更加頻繁。消費者可以向文化企業表達自己的訴求,文化企業可以根據消費者的訴求做調整,從而為消費者提供更優質、便捷的服務,全面地滿足消費者的需求,進而為自身贏得市場先機。
第二,有利于提升企業的品牌形象并推進企業改革創新。網絡經濟的出現,給文化企業提供了重新發展的機會。網絡經濟是建立在實體經濟之上的一種網絡虛擬經濟形式,文化企業基于這種經濟形式進行企業無形資產——品牌形象的重構與塑造,傳播自身相關信息的同時,為消費者提供優質的信息服務和產品。通過實體經濟和網絡經濟的結合,企業的品牌形象得到有效提升。endprint
第三,可加速企業改革創新的步伐,督促文化企業在生產組織方式方面不斷改革創新。快速傳播的信息使得文化企業之間取長補短的可能性變大,尤其是對先進思想理念的運用和最新科學技術的使用,讓企業的組織方式趨于優化。網絡經濟時代,由于產品生產商和消費者能直接進行信息溝通和商品交易,產品生產端與銷售端的距離拉近,商品推陳出新的速度變快,如果文化企業想在參與市場競爭的同時保持優勢,就必須加快自身改革創新的步伐,推進誠信文化建設。同時,文化企業在經營管理過程中與網絡緊密結合,這一方面可以收集競爭對手和市場供求信息,另一方面可在消費者和文化企業員工心中樹立誠信形象,從而推動企業誠信文化建設。
四、文化企業的管理創新措施
網絡經濟給文化企業帶來發展機遇,但也增加了文化企業被市場淘汰的可能。隨著互聯網的普及,文化企業舉辦的各種商業活動大多通過網絡進行,可以說,互聯網和網絡經濟已經對現代文化企業的經營管理產生重大影響。然而,我國很多文化企業并沒有真正認識到網絡經濟的現實意義,沒有意識到它給文化企業發展所帶來的沖擊、挑戰與機遇,更沒有把信息化、網絡化上升到文化企業自我發展戰略的高度。因此,筆者認為,現代文化企業只有勇敢地面對挑戰,抓住機遇發展,構建一個新的經營管理體系,讓自身更好地融入網絡經濟生態圈,才能更好地參與市場競爭,實現利益最大化。
1.充分利用信息和網絡戰略資源
網絡是網絡經濟的載體,信息是網絡經濟的血脈,網絡與信息的結合可有效促進經濟的發展。對于文化企業而言,消費者群體正在發生改變,消費者的文化消費習慣、文化消費方式、文化注意力不斷向網絡轉移。毫無疑問,在管理創新上,文化企業的管理者要轉變思想觀念、與時俱進,加強對信息和網絡戰略資源的利用,優化配置資金、技術、職能等方面的資源,把企業的資源優先運用到現代化文化形態的轉變中去,以發展的眼光來洞察內部組織和外部市場的變化,如改變圖書供應方式、創建現代化的數字圖書公司等。另外,在營銷策略上,要高度重視網絡的作用,學習先進的網絡營銷理念與技巧,與時俱進,使產品契合大眾的需求。利用好網絡資源,是文化企業在網絡時代下主動調整自身狀態的重要戰略,也是創新管理機制的前提。
2.創新營銷方式
網絡經濟時代,文化企業應隨著環境變化適時調整營銷策略,準確定位盈利模式,不斷豐富產品類型和優化產品結構,實現發行銷售渠道的系統化。這需要從營銷策略、渠道、方法、廣告促銷策劃等方面不斷創新營銷方式。一是優化產品的結構和種類。以聲音、影像、圖片、動畫等多種媒體形式傳遞的信息,依托互聯網進行高速、大容量傳送,人們的消費不再局限于實體店,在網上同樣可以消費各種信息。隨著人們消費方式的多樣化,文化企業應不斷優化產品的結構和種類,不斷創新,讓產品更具特色。二是加強對網絡的利用,如開通微信、論壇、微博等現代社交平臺賬號,加強企業和客戶之間的互動。三是利用多媒體加強宣傳推廣,提高文化企業的影響力。
3.加強人力資源管理
文化企業員工是創意人才亦是知識型員工,他們是文化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礎,為企業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因此,文化企業要從人力資源管理層面提升員工素質。首先,企業要加強對員工網絡知識素養的培養。其次,企業要加強員工無形資產知識教育,讓員工積極參與知識產權的維護工作。再次,企業要建立健全文化企業知識產權保護機制,以制度增強員工的無形資產管理意識。最后,創建新的人力資源管理模式,變“人管人”制度為“制度管人”,利用新技術加強人力資源開發工作。
4.提升員工的整體素質
要使企業的管理流暢、有效,必須提升員工的整體素質。如在企業的各項管理措施中,對員工的激勵是非常有效的方式。激勵簡單來講就是激發,即鼓勵員工通過自己的努力來實現企業所制定的目標,并最終獲得企業所給予的獎勵。激勵制度能提升員工對各項制度的滿意度,讓他們對工作保持熱情和積極性。激勵可以使員工產生內在動力,誘發員工的潛在需求。因此,文化企業應該從企業的實際需要、員工的實際需求和社會需求出發,既著眼于現在又展望未來,通盤考慮企業文化建設、企業發展方向、員工個人素質、企業現存主要問題等因素,在此基礎上設置培訓課程,大力提升員工素質。筆者認為,可以采用“學習+激勵”模式。所謂“學習+激勵”模式,即培訓內容并非注重“告知員工不許干什么”,而是注重“啟發員工應該干什么”;并非“強制員工必須干”,而是“激勵員工我要干”。在網絡經濟時代,文化企業需要員工主動參與企業管理工作,為企業的發展貢獻力量。
5.在企業內部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
一個具有光明前景的企業必定有良好的文化氛圍,網絡巨頭阿里巴巴、騰訊等的發展就是典型。文化企業的特殊性要求其必須在企業內部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良好的文化氛圍在企業內部的管理創新中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網絡經濟時代,文化企業的企業文化要盡量做到精簡、生動,結合企業自身的特色,傳遞企業的價值觀。同時,要注重培養企業員工對企業文化的認同感,增強員工的凝聚力。只有這樣,才能在管理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文化產業是具有巨大發展潛力的產業之一。在面對發展網絡經濟的挑戰時,文化企業必須做到與時俱進,不斷更新經營理念,創建新的經營管理體系。只有確保經營理念與經營管理體系的創新,才會有經營活動的創新,才能讓企業更好地融入網絡經濟生態圈,更好地參與市場競爭,實現利益的最大化。
參考文獻
[1]楊向陽,胡迪,童馨樂,等. 企業家社會資本對文化企業財政支持可獲性的影響——基于江蘇省文化企業調研數據的實證研究[J]. 財經研究,2016(3).
[2]荀阿先. 基于網絡經濟的整合營銷傳播模式研究[J]. 中國流通經濟,2009(5).
[3]劉文靜,楊曉穎. 論激勵機制在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中的應用[J]. 東方企業文化,2013(22):266-268.
[4]胡燕. 文化企業的營銷創新策略之路[J]. 企業家信息,2011(26):75-77
[5]武繼任. 對我國企業財務管理創新的探究[J]. 中國集體經濟. 2016(12).
[6]張繼德,胡月. 新常態下企業財務管理創新動因、初始條件與策略研究[J]. 會計研究,2016(8).
[7]徐美華. 企業財務管理創新的初步探討[J]. 商場現代化,2015(12).
[8]黃金鳳. 淺談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 漳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09(3).
[9]李忠明. 網絡經濟下的財務管理創新探討[J]. 財經界,2014(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