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蓉
摘 要:高校對學生加強文學素養教育,有助于提升大學生的審美情操和綜合素養,并促進學生養成高尚人格,對學生未來發展意義重大。但是目前由于高校教育機制存在一定弊端,文化活動較為單調,再加上社會環境對學生的影響,導致目前高校學生文學素養教育現狀不容樂觀。基于此,本文深入探究高校學生文學素養教育的重要意義,結合文學素養教育現狀,提出相應對策,以有效提升高校學生文學素養教育質量。
關鍵詞:高校學生;文學素養教育;現狀;對策
一、前言
目前高校在文學素養教育課程設置方面存在一定欠缺,而大學生又受到閱讀環境和專業建設等方面影響,難以全面接受文學素養教育,導致大學生文學素養日漸下降,對學生全面發展產生一定阻礙。為了有效提升高校學生文學素養教育質量,有必要在高校教育工作中加強文學素養教育,并整合教材進一步培養學生文學素養,教師也要積極提升自身文學素養,強化校園文化建設,以有效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
二、高校學生文學素養教育的重要性
(一)增強學生審美情操
高校在對學生進行文學素養教育過程中,蘊含著多種內容都與審美教育有關,通過文學素養教育能夠有效增強其審美情操。在文學素養教育中,會接觸到大量優秀的文學作品,而這些作品內涵都表達著作者對人生、社會、世界、自然以及生命的思考,同時,學生進行相關作品的閱讀,也能更深層次的體會與理解文章中蘊含的真、善、美,進而逐步提高自身審美情操[1]。學生閱讀文學作品的過程,也是和作品作者實現無形對話的過程,在和文學巨匠進行心靈溝通與情感碰撞基礎上,可有效培養學生優良的情感素養和文化內涵,幫助學生提高自我審美情操。
(二)提升學生綜合素質
高校教育要提高學生綜合素養,一個重要途徑就是加強學生的文學素養教育,因此高校在有效提升學生文學素養教育過程中,也有助于進一步提升學生綜合素養。在教育改革不斷推進過程中,越來越重視素質教育,并且在素質教育中已經明確提出要全面推進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方位發展,而對學生加強文學素養教育,也能更有效的加強學生美育教育和德育教育,進而有效提升其綜合素養。
(三)促進學生養成高尚人格
高校教育是培養優質人才的重要場所,在人才培養中不僅要重視提高學生專業知識和技術能力,還要對其進行思想品質教育,以幫助學生養成優良品格。高校對學生加強文學素養教育,能夠有效的幫助學生養成高尚人格,對學生未來發展意義重大。文學素養源于人文素養,對學生進行文學素養教育,能夠使學生更深刻的感受到歷代文人內在的氣節與風骨,在熏陶學生內在素養過程中,將學生感受到的各方面精神轉化成自我情操,進而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三、高校學生文學素養教育的現狀
(一)高校課程設置缺乏文學素養教育
文學素養教育對大學生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意義重大,但是目前高校教育中卻沒有真正認識到文學素養教育的積極意義,尚未在人才培養目標中融入文學素養教育,導致當前高校課程設施過于看重專業課程設置,而忽略了對人文素養教育課程的設置,大部分高校的缺乏傳統文化教育和人文修養相關課程。因為高校本身不重視甚至不提倡文學素養教育,導致學生也缺乏文學素養意識,在日常學習過程中不關注相關書籍的閱讀,不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文學素養。雖然近年來社會層面在人才利用方面越來越重視道德修養和個人素質,教育改革也對素質教育提出了明確要求,所以各大高校逐漸開始認識到文學素養教育在人才培養中的作用,一些學校也在以往傳統大學語文教學之外,增加了現代文學賞析、文學欣賞以及詩歌賞析等選修課程,但是這些高校卻沒有在評價學生文學素養和文學選修課等方面做出相關考核要求,導致學生并不重視文學素養課程的學習,難以充分發揮這些文學選修課的積極作用,導致當前大學生文學素養依舊難以提升[2]。
(二)大學生閱讀環境發生巨大變化
結合相關調查報告顯示,大部分大學生在大學階段的文學作品閱讀量相較于高中階段有了很大提升,并且這些文學作品對自身精神層面以及心理層面實現了一定滲透,對自我素養的提升有很大幫助。可見大學生對于文學作品的需求還是很大的,并且大學生通過閱讀優秀文學作品確實對自身成長有一定作用。不過根據調查,發現大學生閱讀文學作品大部分都是通過網絡媒介進行閱讀而非傳統紙質書籍,且很少有學生去圖書館閱讀文學作品。這樣的變化源于現代社會網絡信息媒體的快速發展,導致當前傳統書籍閱讀受到巨大挑戰,而大學生習慣通過網絡途徑進行文學學習,導致其難以正確認知正統文學,并且很多學生自身文學知識還在淺薄期,很難通過網絡閱讀提升自身人文素養。學生通過網絡途徑閱讀文學作品,還帶來一個嚴重問題就是不能有效培養其語言能力和寫作能力。目前很多大學生在書面寫作中,錯字滿篇,并且語言表達不清晰,整體結構混亂,內容缺乏深度。大學生作為準社會人,即將步入社會生活,語言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是其必備的基礎素養和基本能力,但是學生缺乏文學素養的現狀非常不利于學生到企業推薦自己,對未來求職與工作都產生不利影響。
(三)大學生課余閱讀時間少
目前高校受到傳統教育思維影響,依舊過于看重專業建設,而大學生也受到專業學科知識學習的影響,不重視文學素養積累。受到專業學習影響,大學生自身閱讀時間以及閱讀量依舊不高,并且很多學生都不會去圖書館學習和讀書,而更愿意在宿舍進行網絡閱讀,在學習過程中很容易受到其他因素干擾,影響閱讀專心度,很多學生在閱讀或者學習過程中會轉而做其他事情或者打游戲,導致閱讀學習中斷,難以有效培養自身文學素養。
四、高校學生文學素養教育對策
(一)加強文學素養教育工作
為了有效加強高校學生的文學素養教育,學校需要積極在教學課程中融入文學素養教育工作,以充分提升學生文學素養。高校開展的大學語文課程,蘊含多種文學知識教育,可以有效的培養學生文學素養。因此,在大學語文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求學生充分掌握漢語知識,還要對學生進行文學教育,有效激勵、塑造并培養學生文學素養。高校樹立正確的文學素養教育觀念,也能更全面發揮文學選修課程在文學教育方面的作用與功能。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需要深入理解文學素養教育的真正內涵與重要作用,合理安排相關課程,有機的結合課程教學融入文學素養教育,滿足現代教育對文學素養教育的要求,進一步提升學生自身文學素養和人文素養。高校除了要加強開展大學語文教學,多樣化開展文學素養教育相關選修課程,還要積極組織文學素養教育相關的課外活動,多方面展示漢語教學效果,以更加正面、直觀的評估高校文學素養教育成效,逐步提升文學素養教育水平。
(二)從教材中挖掘文學素養
高校大學語文教學中,使用的都是最新版教材,相比以往教材內容,在難度與深度方面都有所提升,為了有效提升教學成效,需要語文教師深入了解教材中重點和難點,結合教材中的疑惑與困難精選教學內容。同時,在使用教材的時候,需要對學生專業發展進行綜合考慮,并在此基礎上合理安排教學內容以滿足文學素養教育需求,有效培養學生文學素養。教科書在經過改編之后,有目的的結合文學素養教育增加了多篇優秀中外文學作品,教師需要把握這些教材優勢,通過合作學習或者自我探索學習等方式改革教育模式,并合理組織文學沙龍以及文學探討會等活動,引導學生深入交流文學思想,使學生更深入的理解與掌握文章內容,逐步提升文學素養。
(三)提升教師自身文學素養
為了有效的增強高校學生文學素養教育質量,還要求教師自身也要積極提升自我文學素養,通過樹立榜樣的形式引導學生增加對文學作品的興趣與閱讀熱情,逐步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教師在教學中,需要和中外名著文學、美學意義、思想以及審美等實現深度結合,在清晰認知與剖析中外文學發展關系與差異基礎上,深層次研究優秀的文學作品,高質量、高效率的向學生傳遞文化財富和杰出精神。高校持續加強文學素養教育,能夠使大學生深刻了解文學素養精髓,有機傳承中國傳統文化,將自身和文學作品中相應人物實現對比過程中,潛移默化的改變自身言行舉止,逐步培養優良品德品質。
(四)校園文化建設中融入文學素養
要提升學生文學素養,校園文化建設屬于一個重要途徑,需要高校教育中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并將文學素養教育有機的融入其中。高校要重視利用花草、圖書館、體育場所等多方面教育資源,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教育環境,激發其文學知識學習的興趣和欲望。高校需要加強圖書館與電子閱覽室建設,并切實提升圖書管理人員文學素養與成就,為學生做好閱讀服務。高校還可多樣化開展文化交流活動,為學生建立次要課程,在優良文化氛圍影響下,引導學生提升閱讀興趣,逐步培養學生優良的文學素養。
五、結束語
學生優良的文學素養,會直接體現在其日常活動中,高校加強學生的文學素養教育,對學生未來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目前高校學生文學素養教育存在諸多問題,不利于學生文學素養培養。因此,需要高校加強重視文學素養教育,在各方面教學管理工作中融入文學素養教育,引導學生通過自我閱讀與閱讀學習,提升自身寫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進一步提高文學素養,充分滿足現代社會對人才培養的需求。
參考文獻:
[1]沈姣.回歸人文之蘊——提升文學素養 培養大學生核心價值觀[J].語文建設, 2016(12):73-73.
[2]周柯.民辦高校大學生素質教育的現狀分析和對策研究[J].商情, 2017(44):8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