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萍 謝宇霞 李謙
【摘 要】本文基于“一帶一路”背景,以柳州城市職業學院國際貿易專業為例,論述高職留學生教學現狀與問題,從留學生語言基礎教學、課堂教學方式、跨文化適應性教育、教師指導方式、實習期管理等方面提出高職留學生教學建議。
【關鍵詞】“一帶一路”? 高職留學生? 教學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8)10C-0016-02
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既是中國擴大和深化對外開放的需要,也是加強和亞歐非及世界各國互利合作的需要。國家教育部高度重視職業教育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與產業領域的合作,提出高職院校要充分抓住機遇、迎難而上,豐富發展內涵、提升發展質量,有效服務于國家“一帶一路”建設。柳州城市職業學院把職業教育國際化作為辦學特色之一,積極開拓海外尤其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留學市場。該校國際貿易專業自2011年創辦以來,每年招收來自印度尼西亞、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等國家的留學生,在留學生教育教學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同時也存在著一些困難與問題。本文就該校國際貿易專業留學生培養中的問題進行分析,尋找解決路徑,進而探討高職留學生教學思路。
一、柳州城市職業學院國際貿易專業留學生教學現狀
通過對目前在校的留學生和授課教師進行個人訪談,發現國際貿易專業雖然從事留學生教學的時間比較早,但是在近幾年的專業教學上還存在兩方面不足。
(一)留學生的語言能力相對欠缺,需要強化語言教學
一方面,由于中文底子弱,留學生雖然可以應付日常生活的交流,卻普遍認為專業課的中文非常難理解,所以在中文授課方式下,聽課只能聽懂50%左右。而在中文學習板塊,留學生的短板是中文讀寫,表現為課堂上雖然能夠與教師通過口語進行交流溝通,也能大致聽懂和理解教師授課的內容,但是在教材閱讀上會存在困難,特別是對教材上的專業名詞的掌握更是十分艱難。另一方面,從歷年留學生國籍來分析,留學生來源主要是非英語母語國家,表現在課堂上即便老師用英文解釋,學生也需要一些時間消化,甚至要用翻譯軟件把英文翻譯成自己的母語才能夠正確理解。因此,從專業學習角度來說,留學生相對于中國學生,除了要克服中文障礙,也要克服英語障礙,中英文關必須“兩手抓”。
(二)留學生的學習專注度有待提高,教學管理有待完善
當前,留學生來華的目的趨于多樣化,除了進行中文學習掌握一門外語之外,更多的留學生選擇同時做生意、兼職或外出旅游等,精力和時間上的分散導致出勤率到課率相對中國學生比較低,專業學習也不夠系統和連貫。有些留學生由于經常不來上課,專業學習成績比較差,多門課程需要補考。此外,留學生在學院所在城市以外的地方實習會受居留證相關規定的限制,國內的企業因為外國人安全管理責任較大也普遍不愿意接收留學生實習,所以在第三年的頂崗實習和畢業實習階段,留學生實習只能是由本人在校外自主安排,非常不利于學校對于留學生的安全管理。畢竟在實習期間留學生由于各種原因出現突發事故或問題,都會給學校造成負面影響。
二、國內高職留學生的教學現狀
通過文獻研究可知,國內不少高職院校在留學生的教育教學上取得了一些成就,在留學生教育模式方面,廣州民航職業技術學院采取的是“1+1”合作模式,即與斯里蘭卡美國高等教育學院(簡稱ACHE)合作,開展外國留學生學歷教育項目,由ACHE在斯里蘭卡本地招收學生并選送到廣州民航職業技術學院學習。參加項目的學生第一年在ACHE學習基礎和理論課程,完成后學院對這些課程進行學分認證,學生再前往學院進行一年的專業知識學習和實操課程訓練。云南民族大學國際學院依托中國—東盟培訓中心,充分利用邊境口岸城市的開放性、便利性,與緬甸、老撾、越南等國邊境城市政府、境外綜合大學、高職院校、職業培訓機構及企業開展多方合作,通過不同的交流渠道和平臺,擴大留學生職業教育規模。
在留學生課程設置方面,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強調“因材施教”,針對留學生的實際,建設國際化的教材和課程,采用國際化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同時在教學方面,構建有競爭力的培養國際化人才的師資隊伍,改變“在中國留學就必須用漢語教學”的觀念。因為留學生來華學習,不只是學習漢語,而且要學習專業課程,用英語等中介語授課可以提高留學生學習效率,而且雙語教學對培養中國學生的國際化視野也大有益處。
在留學生文化適應性方面,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的做法是首先培養留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對留學生進行中國文化的介紹,學習相關的文化與信息,化解日常生活、學習中由于文化差異帶來的誤解和負面心理負擔。其次支持教師通過經常與留學生交流,盡力為他們解決生活學習中的困難,實現留學生的跨文化融入。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積極為留學生營造多元文化環境,組建留學生社團,以社團為紐帶,為中外學生的相互理解提供支持,為留學生的跨文化適應提供保障,增進留學生跨文化生活的歸屬感。
三、高職留學生教學建議
根據以上對問題的分析以及對國內其他院校做法的研究,為了推動高職院校職業教育國際化的良性發展,針對如何實施留學生教學提出以下建議:
(一)強化留學生的語言基礎,做到中英文“兩手抓”
在中文學習上,針對留學生的視聽說能力已經有一定的基礎,在中國人居多的大環境下中文也進步得非???,而在閱讀和寫字方面仍然感覺十分吃力的現狀,為留學生增設中文強化班,有效彌補留學生在這方面的欠缺。特別是對于來自非英語母語國家的留學生,可以在其入學時進行漢語水平測試,針對考試不達標的學生進行強化訓練,尤其是聽和讀的訓練,有條件可以進一步開展分層教學。此外,對留學生的英文水平進行入學測試也十分必要,讓英文基礎較弱的留學生輔修相關英文課程以提高其英文水平,這樣在英語課程學習上就可以做到與中國學生同步進行。
(二)雙語課本與雙語教學雙管齊下,輔以團隊學習方式
一方面,為留學生盡量選擇雙語版本的專業教材,以利于學生利用英語工具理解專業術語。課堂上授課也盡量推行雙語教學,便于留學生更好地理解專業知識,國內學生也能由此加強英文學習。但是由于雙語教學不論是對教師還是對學生而言難度都比較大,所以在開始時可以推行“二八”原則,即20%的英文+80%的中文,然后再根據實際情況逐步調整比例。另一方面,在學習模式上應采取小組模式,把留學生融入中國學生當中,通過團隊合作不斷增強留學生的集體感和歸屬感,在小組活動當中留學生也可以進一步提高自身的中文水平。
(三)做好留學生指導工作
相對于中國學生,留學生在專業學習方面需要教師更多的指導。教師只有做好對留學生的指導工作,才能促進留學生專業學習的順利進行。建議每周安排一個固定時間,由班導師和專任教師對學生進行集中答疑輔導。
(四)加強文化適應性教育
充分利用留學生的異國文化背景優勢,豐富留學生文化生活。通過定期舉行跨國文化交流或留學生國家主題活動,如講座、文藝表演等,既讓留學生與中國學生有更多互動與交流的機會,也讓中國學生開闊視野并拓展知識面。
(五)加強留學生實習期管理
針對留學生大三實習期的管理空白問題,學校一方面應有針對性地開放一些工作崗位以供留學生兼職,讓留學生更為安心地以學業為主,保持經常上課,提高學習專注度;另一方面調整留學生學習規定,要求留學生除了專業課程學習之外,還應從學院所有開設的選修課當中選修,擴寬其專業層面,增強其對中國文化的認同感,提高其職業素養與技能,減少留學生的實習時間,以利于留學生的安全管理。
【參考文獻】
[1]劉紅.“一帶一路”戰略背景下我國職業教育發展機遇、挑戰與路徑——“一帶一路”產教協同峰會會議綜述[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7(4)
[2]戈玲.高等職業教育輸出模式的實踐與思考——以廣州民航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6(3)
[3]唐志穎.云南邊境外國留學生職業教育發展策略探析[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1)
[4]孫海蓉.與時俱進,實現職業教育國際化——以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留學生工作為例[J].新課程,2014(10)
[5]龔蘇娟.來華非洲留學生的跨文化適應研究——以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4(34)
[6]馬骉.高職院校留學生社團建設的意義及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