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鋒
【摘 要】本文論述專業課程教育中融入創新創業教育的策略,分析當前高職財務管理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提出在財務管理課程中融入創新創業教育的策略:基于創新創業理念,依托崗位職責,提煉工作任務;基于工作任務,融入創新創業理念,創新教學方法。
【關鍵詞】專業課程教育? 創新創業教育? 融入? 策略? 財務管理? 高職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8)10C-0179-02
2015年發布的《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指出,高校要完善創新人才培養機制,健全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要想培養出創新人才,就必須對學生進行創新教育。而在專業課程教育中融入創新創業教育,有助于培養具有職業技能、創新思維、綜合素質高的人才。因此,本文以高職財務管理課程為例,探討如何在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融入創新創業教育理念,如何在專業課程中融入創新創業教育。
一、當前高職財務管理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重理論、輕實踐。高職財務管理課程授課內容以貨幣的時間價值、風險報酬率、財務預算與控制、資金的籌集和營運、投資管理、利潤分配、財務分析等理論內容為主,教師在有限的課時內重點進行了理論知識的講解,實踐教學較為缺乏,學生很少有機會運用所學專業知識去剖析、化解企業在經營中發生的各種實際問題。這降低了學生學習的滿足感和成就感,進而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教學方法落后,不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創新創業思維。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環境下,各高職院校、省市乃至國家都在積極舉辦各種“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財務管理則是每一個創業項目中不可或缺的一個內容。按照傳統授課方式講授財務管理課程,學生很難透徹地理解相關理論,案例分析不深入,學習的過程只能是聽、理解、記憶。學生對課程學習的主動性、探索性沒有凸顯出來,無法將課程知識與創新創業活動相聯系,在創新創業競賽中也無法體驗職業崗位技能的培養和在創新創業中的應用。
(三)考核方式單一,難以開發學生創新精神。任課教師對財務管理課程的考核,大部分采用的還是應試試卷的考核方式,單純地考核學生對教材內容的掌握,沒有體現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缺乏對學生職業素養、崗位技能、職業探索的綜合評價,限制了對學生創新精神的開發。
二、財務管理課程中融入創新創業教育的策略
(一)基于創新創業理念,依托崗位職責,提煉工作任務。基于當前的創新創業環境,以及企業對財務管理人才的能力要求和高職層次學生的特點,對財務管理課程的改革應結合“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理念和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目標進行定位,以管理企業財務、提升企業價值為核心,融入創新創業理念來提煉工作任務。各項工作任務應突出企業在創新創業過程中對財務管理能力的技能需求,刪掉公司并購與重組等理論性強且在創業過程涉及較少的業務內容,加強與創業聯系密切且日常頻繁發生工作任務的提煉講解,搭建從職場新人到職場能人的橋梁。基于企業財務管理工作崗位職責及創業過程中財務管理職業能力的技能需求,具體提煉出財務管理課程以下工作任務:
1.推開財務管理之窗,探索工作性質。資金流的管理是企業管理的核心,對財務預算、財務決策、財務分析、業績評價等財務管理工作的各個環境有所了解是創業的前提和基礎。此項任務目的是讓學生在創業過程中把握財務管理的法律、經濟、金融環境,學會使用各種財務和非財務信息,培養既要懂技術,又會協調、善溝通的素質。
2.樹立時間價值觀念,識別投資風險。此項任務讓學生建立貨幣資金與時間的關系,進而從貨幣時間價值的角度,理解現值、終值的含義并能正確對其進行計算,對創業就業進行對比。
3.把握市場動態,做好財務預算。此項任務讓學生在充分分析市場環境變化的基礎上,能夠運用財務預算的編制方法,以銷售預算為突破口,確定資金缺口,根據材料、人工等成本變化,進行產品成本核算,現金、利潤的預算,進而確定創業項目的規模。
4.籌集所需資金,添加新鮮血液。此項任務讓學生認清資金對企業的重要性,了解籌資的渠道,特別是掌握小微企業在創業過程中的籌集渠道,并最終確定企業需要籌集的資金數量。
5.計算資金成本,確定籌資渠道。在確定了企業所需籌集的資金后,這一工作任務的作用是讓學生明白一個道理,企業在創辦的過程中需要資金,而籌集基金一定要考慮資金成本。通過這一工作任務,讓學生掌握債券、股票、借款等各種籌資方法的成本計算,并爭取用最低的資金成本取得企業發展所需資金。
6.完善內部管理制度,管好用好營運資金。這一工作任務是讓學生掌握創業企業日常資金的管理。一是知道在現金、存貨、應收賬款等流動資產上企業應該投資多少。二是明白應該如何對銀行短期借款、商業信用、客戶信用檔案等進行管理,以降低資金占用成本,減少不必要的支出,為企業創造價值。
7.挑選投資項目,獲取未來報酬。這一工作任務是為了讓學生學會把握市場投資機會,通過對創業項目財務進行可行性分析,謹慎選擇投資項目,確保企業資金安全的同時為企業創造更多的利潤。選擇投資回收期、投資內含報酬率、凈現值等方法對投資項目進行可行性分析,為經營者提供有價值的參考,為企業選擇投資項目。
8.合理分配利潤,維護企業穩定。企業成立并營運后,賺取利潤并對利潤進行合理分配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提前。這一工作任務是為了讓學生在考慮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同時,將企業的凈利潤在企業和利益相關者之間進行分配,同時考慮通貨膨脹、現金能力、稅收等內容。
9.分析財務報表,做到心中有數。這一工作任務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收集、整理企業財務報表中的有關數據,利用財務指標對企業的運營能力、償債能力、盈利能力進行計算分析,進而對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情況進行評價分析,發現其問題,為決策者提供有價值的信息。
以上提煉的九大任務,將財務管理的基本理論、核心技能融入其中,并與創辦企業、公司運營過程相結合,同時在教學過程中加入創新創業案例、政策,進而讓學生掌握企業創新創業中財務管理中典型工作任務的技能,每個任務的執行都能激發學生創新開拓的意識。
(二)基于工作任務,融入創新創業理念,創新教學方法。具體如下:
1.結合“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按團隊創建項目,基于任務驅動法在教學過程中完成對以上九大工作任務的學習、應用。首先,在教學初期,向學生介紹“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的內容、形式,要求學生通過調研或根據生活中的痛點按小組尋找創業項目,準備項目商業計劃書的撰寫。在此期間,教師講解探索工作性質、樹立時間價值觀念2個工作任務,學生學習創業過程中財務管理的法律、金融環境,能正確計算現值、終值,識別財務風險。其次,隨著教學的深入,在教學中融入創業項目。在學生確定了創業項目后,在教學過程中不斷讓學生完善項目商業計劃書。例如在講到財務預算這個任務時,讓學生通過材料、人工等成本變化,確定好團隊創業項目的規模。講到籌集資金、計算資金成本確定籌資渠道這2個工作任務的時候,讓學生在了解了籌資渠道后,根據前面已經確定的創業項目的規模,確定用最低的資金成本取得企業所需資金的籌資方式。講到利潤分配、財務報表分析等工作任務的時候,讓學生基于創業項目的經營情況,編制項目利潤表,在考慮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同時,對凈利潤進行分配。在各工作任務學習的課堂教學中,各團隊可以向大家展示創業項目內容、籌資方式、項目利潤等情況,并和大家交流討論,進一步完善創業計劃書。最后,課程終結,提交創業項目商業計劃書,并由各團隊選派代表講解團隊創業項目,教師及學生對項目進行提問,點評、檢驗學生對企業在創業過程中財務管理職業能力需求的掌握。學生還可以將創業項目參加“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獲得更多的榮譽。
創新的教學方式,充分體現了學中做、做中學的教學理念,并且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在創業項目商業計劃書的撰寫中完成了九大工作任務的學習、理解、掌握、應用,學生全程參與,激發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激發了學生的創新和創業意識,體現課程教學與創新創業教育的有機融合,實現了理論與實踐的完美結合。
2.基于MOOC教學平臺,搭建教學資源庫。信息化教學是職業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借助“互聯網+”在MOOC教學資源平臺上建立財務管理網絡課程,將電子課件、課程案例、教學錄像、微課等資源上傳到平臺,學生可以隨時隨地在平臺上查看各種教學資源,教師可以在MOOC平臺發布各創業項目商業計劃書,供其他學生參考學習,積累課程教學案例資源。便于教師利用各種碎片時間跟蹤檢查各任務完成情況、考勤、考試、交流討論等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指導、監督。學生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利用碎片時間進行理論及創業案例的學習,激發創新思維和創業意識。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大環境下,通過專業課程教學來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業意識,讓學生在踏入社會之前了解、感受乃至參與到創新創業活動中,是高職院校應該肩負起的責任。這就需要教師轉變教學理念,在專業課程教學中不斷融入創新創業教育理念,并對創新創業的實踐進行強化練習,以實現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課程教育的有機融合,激發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
【參考文獻】
[1]王運陳.以創新創業能力提升為導向的財務管理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會計教育,2017(4)
[2]于廣敏.“雙創”形勢下高職財務管理課程改革探索[J].會計教育,2016(7)
[3]閻佳星.應用型本科創新教學與會計實訓課程的融合[J].經營管理者,20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