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秋瑜
【摘 要】本文論述廣西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現狀,針對廣西電子商務基礎設施薄弱、電子商務人才匱乏、物流體系不健全等問題,提出利用“互聯網+”推進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策略:提高農村電子商務從業人員素質;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增加農民收入;打造品牌,擴大影響;加速建設農村電子商務基礎設施;完善廣西農村物流配送服務體系,構建“最后一公里”物流解決方案。
【關鍵詞】廣西? 農村電子商務? 農產品? 互聯網+農業? 對策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8)10C-0035-03
電子商務高速發展的今天,農村電子商務成為解決農產品和農副產品營銷的新方式,電子商務已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主導力量。本文對廣西電子商務發展現狀進行剖析,分析廣西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
一、廣西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現狀
(一)廣西農村電子商務戰略持續深入。我國的電子商務發展迅猛、規模龐大,已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主導力量。與此同時,我國農村居民的生存消費比重逐步降低,同時享受性消費和發展性消費則在不斷提高。當前,在“互聯網+”迅速發展的背景下,農村電子商務應抓住契機,大力發展“互聯網+農業”,而作為農業大省區的廣西,農產品及農副產品營銷抓住了這一契機,使廣西農村電子商務得到推進。
(二)廣西農村電子商務發展速度快。從數據上看,電子商務不僅改變了我國消費者的消費模式、消費思維,同時也將一種新的商務模式滲透到了人民群眾的生活方方面面中,帶來無可比擬的新優勢,農村電子商務保持持續增長趨勢。2011年以來,我國B2C電子商務交易額年均增長率達20.7%,其中農產品網絡交易量年均增長率達30%以上。廣西農村的經濟發展在“互聯網+”背景下開發適合電子商務模式的農產品、農副產品,促進了廣西農村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形成線上、線下相互融合、農產品進城與農資和消費品下鄉上下渠道雙向流通格局。
(三)廣西農村電子商務發展迫在眉睫。在互聯網與電子商務技術得到快速發展的今天,農村電子商務在廣西的發展顯得尤為急切。首先,廣西近幾年在農業產業化發展過程中已有可喜成果,農業逐漸規?;l展,然而如果沒有電子商務為農業產品的輸入提供便利,將會提高農業發展的費用和成本。其次,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的廣西,交通相對較為落后,信息流暢程度不足,因而廣西的優勢農產品難以向全國乃至世界推廣,繼而不能在銷售市場上實現廣西農產品自己的價值。新的商業模式電子商務可以有效宣傳廣西的優勢農產品及農副產品,廣西農業能夠實現跨越式發展。最后,電子商務模式推進的農產品銷售可以有效規避價格波動風險?!盎ヂ摼W+”將市場信息及時傳遞到農業生產者手中,減輕由于信息不對稱、農產品價格波動造成的損失。
二、廣西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廣西電子商務基礎設施薄弱。近十年來,作為計算機產業的衍生產業,電子商務產業得到快速發展,電子商務這一種全新的商務模式推動了同時期各行業的經濟進步。而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卻相對滯后,導致農村經濟發展未能趕上信息經濟發展的快車。廣西農業經濟的水平相對全國比較滯后,大多數農村地區的信息化建設也處于較為薄弱的勢態,導致廣西不少農村長期的信息閉塞,無法接受電子商務這一新生的商務模式。電子商務在農村推廣困難較大。廣西的電子商務較之全國整體而言相對起步晚,縣、鄉一級在電子商務的各方面落后更多。
(二)廣西電子商務人才匱乏。目前,廣西農村年紀較輕的農民大多數選擇離開家鄉外出打工,仍然居住在廣西農村的農民以留守老人、兒童為主,能夠理解電商、擁有互聯網思維的農村人才極其匱乏。根據目前已經取得成功的“電商之村”“淘寶之村”的數據顯示,需要通過一些有頭腦的年輕人成為村民的電商示范,全村人才能照著學跟著做。但是廣西的多數鄉村地區很少人懂電商,更不會做電商。
眾所周知,電子商務的發展由是電子商務人才作為主導的,而電子商務在我國的快速發展對人才需要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廣西電子商務行業高速增長、電子商務模式不斷創新的背景下,廣西電子商務行業卻呈現出人才匱乏的現象。首先,這是由于廣西電子商務人才培養體系尚未完善;其次,廣西的電子商務相關企業人力資源的機制尚未健全,導致人才流動性較大,電子商務企業員工凝聚力不足等。
(三)物流體系不健全?!盎ヂ摼W+農業”模式下,健全流通體系至關重要。廣西的農產品和農副產品要通過電子商務模式進行銷售,就需要建立健全現有的物流流通體系。物流作為電子商務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虛擬化交易模式下唯一實體與消費者面對面的重要環節。廣西的物流目前存在著重生產、輕流通的思想,導致農產品的銷售中存在供給與需求脫節的問題。鑒于這些物流體系存在的問題,廣西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受到了極大的制約。要讓廣西電子商務得到發展,尤其是“互聯網+”背景下農產品和農副產品能夠參與到新興的各類電子商務模式的銷售中,就需要對廣西物流體系的構建提出更高的要求。
三、利用“互聯網+”推進廣西農村電商發展的對策
(一)提高農村電子商務從業人員素質。目前,農村生產消費環境落后,農產品的銷售難題依然存在,同時城里優質的商品又無法惠及農民,一些山寨商品滲入農村。農民對政府開展“電子商務進農村”體現出非常支持的態度,希望通過電子商務的手段創業致富,實現個人生活水平的提升和家鄉面貌的改善。但農村留守的居民普遍缺乏電子商務應用的技巧和能力,依靠自主學習、自力更生掌握相關技能并不現實。因此,需要通過各類的電子商務培訓提升農村電子商務從業人員的技能,激發其創業潛力,促進廣西農民的創業、創新的熱情,為農村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動力。
在“互聯網+農業”的知識結構下,應建立多層次的培訓體系,通過與各級各類的學校和專業培訓機構、廣西本土電子商務企業和行業協會的合作,傳授“互聯網+”的知識、網店創業技巧和營銷技能,培訓一批農業企業高級管理及部門管理人員,培養一批農村、社區網店經營人員、個體和大學生電商創業者,確保每個電商村都有2~5名電商人才,為農村電商發展提供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
(二)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增加農民收入。廣西的農產品和農副產品資源豐富,其中沙田柚、芒果、香蕉,菠蘿、柑橘、荔枝、龍眼等亞熱帶水果產量多年來一直高居全國前列;此外,沿海地區的海產品、甘蔗、木薯、蔬菜、桑蠶等農產品均在全國占有較大份額;而特殊的生蠔、白果、荔浦芋、茉莉花、松脂、劍麻、香料等在全國的銷量也能名列前茅??v觀我們的銷售情況,已形成桂南糖料蔗優勢產業帶、桂北柑橘優勢產業帶,茶葉和中藥材等也逐步形成區域化產業。因此,大力推進農村電子商務,在廣西實現農產品網上銷售是電子商務進農村的重點任務及重大工程。
廣西農產品網上銷售體系建設,應以農村合作社為基本單元,將農村分散生產的農產品化零為整,增強產品規?;洜I;以涵蓋省、縣、村三個層面的電子商務基礎設施和服務體系為依托,與農村網絡服務體系相配合,形成“農產品進城,工業品下鄉”的雙向服務體系;通過移動終端軟件將零散的種養植戶、經營合作社、農產品檢測站、電商服務中心、物流快遞企業的信息化網絡建立起來,基于統一的平臺整合運營、計算、金融、倉儲物流等農產品產業鏈的各級企業,搭建完善的農業生態產業鏈,促進區域農產品交易及產業升級。
(三)打造品牌,擴大影響。具體措施如下:
1.挖掘和包裝電商產品。廣西農產品資源豐富,大力推進電子商務在農村的發展,實現農產品的線上銷售是當前電子商務進農村的重點任務及重大工程。
在“互聯網+農業”的背景下,廣西電子商務可以采取大力發展生鮮+農產品的線上銷售,引導廣西本土的龍頭農業企業在知名電商平臺如淘寶、天貓、京東等開設旗艦店或企業店鋪,并探索發展生鮮農產品“網訂店取”等O2O電子商務業務,實現線上線下相結合。與此同時,通過阿里巴巴、亞馬遜等各類平臺不斷探索廣西本土的農產品如何實現跨境電子商務零售出口;探索并發展農產品網上批發業務。重點是依托廣西區域產業聚集帶規劃,搭建區域性農產品網上批發平臺;推動大宗廣西農產品和農副產品的網上交易,網上現貨交易可選擇一批標準化程度高的農產品參與;引導廣西農產品的經營者通過“互聯網+”查找到涉農信息平臺用于發布供求信息,促進廣西的農產品實現產銷對接,層次多、品種全的廣西農產品展開網絡批發業務,并選擇季節性較強的農產品開展網上促銷??蓪⒕蹌澦?、拼多多等團購平臺作為基礎,開展季節性的廣西特色農產品的團購促銷活動,逐步構建工作機制,解決因廣西農產品信息不對稱而產生的滯銷問題。
2.統一標準、包裝、品牌。在廣西建設面向廣西全區農產品、快速消費品,集防偽、溯源、營銷、孵化、展示等為一體的省級二維碼中心,實現廣西區域內農產品的追溯、監督和管理一體化集成。二維碼中心通過為每一個產品貼上身份證(帶唯一標識的二維碼),不僅能防偽、溯源,而且能連接各大電商平臺,聯合營銷推廣,具備并支持以二維碼為基礎的多種營銷手段,包括即開抽獎、掃碼送紅包、掃碼送話費等。
在二維碼商品數據匯總管理的基礎上,二維碼平臺還將提供多維度的消費行為大數據分析;平臺根據消費者的消費習慣、消費能力、消費風格、消費地區形成多種主題報表,為廣西的農產品企業的營銷提供數據依據。在大數據分析的基礎上,為企業提供精準營銷,通過二維碼平臺向平臺農村用戶定向推送企業營銷信息,平臺的使用者足不出戶即可以通過微信或者其他網絡工具了解產品信息。廣西的農產品銷售企業可以通過此項功能為產品設置營銷活動以增加用戶黏度提升企業品牌形象。
(四)加速建設農村電子商務基礎設施。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進下,廣西農村電子商務已經有了初步的發展基礎。一方面,農村電子商務的網絡基礎基本建立。自1999年至今,已建立廣西農業信息網(1999年)、廣西農產品貿易網(2005年),開通廣西“12316三農服務熱線”(2006年),完成“金農”工程、“三電合一”工程、農業信息人才隊伍培訓工程、農產品網上流通工程等。農業專家系統開發工程和多媒體教材建設工程相繼投入實施。另一方面,政府大力推動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廣西人民政府在2002年把農業信息工作提上工作議程,提出“生態農業、信息農業、品牌農業”的發展新思路。
作為系統工程的農村電子商務,涉及交通、物流、倉儲、光纖網絡、信息服務網絡節點、信息網絡平臺,等等。應創新農產品流通方式,支持電商、物流、商貿、金融等企業參與到涉農電子商務平臺建設中來。
(五)完善廣西農村物流配送服務體系,構建“最后一公里”物流解決方案。建立全新的農村電子商務物流體系,降低物流所產生的成本,加快物流配送時間,要有從田間地頭到電商物流中心,或者農戶包裝成快遞網上直銷的“最后一公里”物流解決方案?,F代電子商務除了依托高效率的互聯網或移動互聯終端,同時也需要方便快捷物流配送體系。農村“最后一公里”的配送是限制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主要瓶頸,圍繞廣西農村區域交通通達能力、人口密集度、網絡光纖等情況,在市、縣、鄉鎮合理布局物流配送網點及倉儲中心,同時鼓勵其他物流配送公司(順豐、圓通、中通等)的加盟建設,形成完善的農村物流體系,保證農村消費市場的上行和下行路徑,為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提供基礎支撐。
建立農產品的貨物交割點和物流倉儲體系,為經營合作組織提供農產品分類貯存的倉儲環境和物流配送服務。在充分競爭的基礎上建立廣西農村電子商務物流體系,使得物流成本降低,物流配送效率得到提升,以此打破廣西農產品物流所存在的“瓶頸”問題。廣西農村電子商務物流體系應支撐農村消費品下行配送體系和農產品上行配送體系。
一是農產品上行。建立兩級物流配送中心,以解決農產品上行物流問題為主。通過以示范性的方式打造兩級物流配送中心,結合具備物流功能的村級服務點,樹立農產品上行物流的體系范例。其中,一級物流配送中心作為廣西農村電商的物流核心,是整個廣西的物流聚集區域,可承載多家不同類型的物流企業和品控溯源企業入駐,具備綜合的物流服務能力,配套有農產品分揀、清洗、加工、包裝等初步加工功能和品控溯源。實際上,具有較大量生鮮產品上行的縣(市),一級物流配送中心應支撐冷鏈物流功能。
二是農村消費品下行。農村消費品下行體系的物流支撐,在縣、鄉兩級以各下行銷售渠道自行配套的物流配送體系為主體,下行主要通過結合村級服務點的物流功能以及合理協同農產品上行倉儲物流資源等方式,主要解決村級“最后一公里”的問題。
總之,“互聯網+農業”背景下大力發展農村電子商務,可以降低廣西農村流通成本,提高廣西農民收入和農產品商品化率,并以此推進廣西新型城鎮化建設,拓寬廣西農村就業渠道,帶動扶貧開發等。通過“互聯網+農業”模式構建的廣西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模式,能夠讓廣西的貧困地區基本建立鄉鎮各級農村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或者形成電子商務集聚區、鄉鎮健全電子商務工作站、農村建設電子商務服務點,貧困戶能通過電子商務銷售自產的產品、購買所需的生產生活資料。
【參考文獻】
[1]阿里研究院.縣域電子商務發展微報告[EB/OL].(2014-07-24)[2018-05-11].http://www.aliresearch.com/blog/article/detail/id/19461.html
[2]季嵐,吳夕,徐紅.電子商務的現狀與發展對策[J].中國經貿,2015(6)
[3]崔小委.數據分析在電子商務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電子商務,2012(8)
[4]陳劍.某電商網站數據抓取策略的設計與實現[D].北京:北京大學,2014
[5]周偉.農產品電子商務,農業發展的變革前沿[J].中國農村科技,2014(10)
[6]吳磊.構建“新絲綢之路”:中國與中東關系發展的新內涵[J].西亞非洲,2014(3)
[7]王娟娟.電子商務時代的物流發展分析[J].中國流通經濟,2014(3)
[8]徐曉潔.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現狀分析及對策[J].南方農業,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