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秀湘
【摘要】目的 探究椎間孔鏡在腰椎間盤突出癥的圍手術期護理效果。方法 選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4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按照隨機數字法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各20例,兩組均給予椎間孔鏡治療,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試驗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綜合干預護理。比較護理后兩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疼痛程度。結果 護理后試驗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評分及疼痛評分均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進行椎間孔鏡手術的患者實施綜合護理,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能力,降低疼痛評分,值得臨床大力推廣。
【關鍵詞】腰椎間盤突出癥;椎間孔鏡;圍手術期;綜合干預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33..01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臨床上一種常見的外科疾病,以前多發于中老年群體,現有年青化的趨勢。腰椎間盤突出癥臨床癥狀十分明顯,會給患者帶來極大痛苦。而有效的護理方式可以減輕患者的疼痛,對患者的康復有促進作用[1]。筆者為進一步研究椎間孔鏡在腰椎間盤突出癥的圍手術期護理效果,選取我院收治的40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進行對照性分析,取得良好效果,現將結果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4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按照隨機數字法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各20例。其中,試驗組男12例,女8例,年齡30~75歲,平均年齡(46.89±3.24)歲;對照組男11例,女9例,年齡45~76歲,平均年齡(47.21±3.35)歲。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在開始前已與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常規護理內容主要包括:告知患者注意事項、術前了解患者的身體狀況,術后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若有必要,給予患者對癥治療和護理。試驗組給予綜合護理干預,具體內容如下:
1.2.1 術前護理
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要及時為患者安排床位,交代住院期間的注意事項,幫助患者及其家屬盡快適應了解醫院環境,幫助患者消除對陌生環境的緊張感。按照醫囑協助患者進行術前各項檢查,完成術前相關準備。
1.2.2 術中護理
患者入室后,認真核對病例相關信息,根據醫囑建立靜脈通路,對于需要進行后入路患者,在患者胸部和恥骨下墊15 cm厚度的軟墊,使胸部處于懸空姿勢,有利于手術的順利進行;對于需要進行側位入路的患者,可將患者置于有腰橋的專用手術臺上,盡量打開椎板間隙。術中盡量使患者保持清醒狀態,仔細觀察患者的生命指標變化,若有異常,及時報備醫生,保證手術過程順利。
1.2.3 術后護理
術后根據患者的自身情況,盡早安排患者睡硬質板床。盡早指導患者進行功能鍛煉,促進相關肢體功能的恢復。鍛煉可以從直腿抬高運動開始,循序漸進,過渡至腰背肌訓練,剛開始鍛煉不宜過量,患者稍感疲勞之后即可休息。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的Barthel(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指數以及VAS(視覺模擬評分法)評分,來判定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疼痛程度。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n)、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試驗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Barthel指數以及VAS評分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 論
本次研究證明采用綜合干預護理對應用椎間孔鏡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康復有積極意義,試驗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以及疼痛程度評分均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值得臨床大力推廣。
參考文獻
[1] 段 惠,郭召鵬.經皮椎間孔鏡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護理方法及效果分析[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4(17):3284-3285.
本文編輯:劉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