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瑤??
摘要:《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中閱讀內容與目標提到了“非連續性文本”,對我國語文閱讀教學具有重大意義。通過對非連續性文本的內涵與特質的闡釋,提出非連續性文本的教學策略,從而提高學生閱讀非連續性文本的綜合能力。
關鍵詞:非連續性文本;特質;策略
社會的飛速發展對學生語文能力提出新的要求,因此語文教學也應與社會生活需求相聯系,致力于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語文素養;同時,提高學生“非連續性文本”的閱讀能力也昭示了語文教學發展新時代的訴求。
一、 非連續性文本的內涵
所謂“非連續性文本”是以圖表構成的文本,非連續性文本一般包括表格、清單、圖示、時間表、索引等,通常以表格、圖片等多種方式呈現信息。非連續性文本由于其實用性高、社會性強,不僅在當今社會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而且對我國語文閱讀教學的改革具有重要意義和啟示。因此,《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以下簡稱《標準》)針對第三、第四學段學生提出了學習非連續文本閱讀的課程目標與內容。
二、 非連續性文本的特質
(一) 直觀性
非連續性文本主要以圖表、清單等形式出現,給人一種直觀簡潔的視覺效果。此外,它還可以更直接地顯示出不同信息之間的區別與聯系,易于歸納比較,幫助讀者更全面更直接的認識信息、了解信息。
(二) 非連續性
非連續性文本打破了連續性文本的直線性和順序性,不是由大段文字組成,讀者閱讀時,可根據需求進行檢索、提取信息,因此非連續性文本最主要的特點就是非連續性。
(三) 概括性
非連續性文本可以用最概括的表現形式展現復雜的內容,它所能承載的信息量遠超人的想象,因此其具有很強的概括性。比如簡單的一幅畫卻傳遞了大量的信息,如畫家賦予它的情感、內涵等,小學生看得懂,成年人亦可受其觸動。
(四) 實用性
在現代社會生活中,處處可見非連續性文本,如目錄、地圖、說明書等,它具有極高的實用價值。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學生便可以將課內學習到的知識應用到現實生活中,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五)客觀性
非連續性文本大部分根據事實來呈現報告,因此有較強的準確性、客觀性。如藥品說明書、學術論文中的調查表格。
(六)情境性
非連續性文本的閱讀材料大部分是以現實生活為材料的,絕大部分來自于生活情境性,因此它具有一定的情境性。
除了以上主要的特性外,非連續性文本還有主體性、節奏性、多樣性、復雜性等。
三、 非連續性文本的教學策略
《標準》要求第三學段的學生能夠閱讀簡單的非連續性文本,找出有價值的信息。要求第四學段的學生能閱讀由較為復雜的非連續性文本,并作出反思評價,得到有意義的結論。我們可以發現,第三學段與第四學段的要求差異在于材料的難易程度以及學生提取信息能力的差別。但目前較為實用的教學案例還是很少。因此,探討非連續性文本有效的閱讀教學策略對閱讀教學具有重大意義。
(一) 明確非連續性文本的教學要求
第三學段的學生簡單理解文本即可;而到了第四學段,學生不僅要閱讀更復雜的非連續性文本,還有得出有意義的結論。教師在教學中若對高學段的學生的閱讀要求還僅僅是停留在材料表面,沒有指導學生更深的挖掘文本,會導致學生的閱讀水平停滯不前。因此,教師在教學的時候要注意對不同學段的學生提出不同的閱讀要求,明確課程標準中的目標要求,做到因材施教、循序漸進。
(二) 選擇恰當的教學內容,開發應用課外資源
首先要選擇符合學生發展需求的文本資源。其次,也可以從社會中或者其他學科中獲取相關的教學資源。最后,可以把教材中連續性文本稍加變動,以另一種形式出現在學生眼前,不僅可以使學生溫習舊的知識,還可以培養學生遷移知識的能力。
(三) 教學過程與方法
1 檢索信息
進行非連續性文本的教學,首先就是檢索文本信息,要引導學生初步感知文本,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仔細觀察材料,檢索出關鍵的信息。
2 理解信息
在初步檢索之后,教師還要引導學生整合信息,形成較為全面深刻的認識。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學生深入挖掘文本,而不是停留在信息表面。
3 反思評價
教師還要有目的的培養學生的反思評價意識。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對文本進行新的思考和判斷,學生可以對非連續性文本材料中的觀點作出新的理解,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疑問和看法。
4 運用遷移
非連續性文本如今已與我們的現實生活緊密結合。因此教師在教學的時候還要注意對學生遷移能力的培養,不僅是完成課內學習,在課外生活中遇到非連續性文本也可以輕易解決,這對學生的生活能力培養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四、 結語
非連續性文本區別于傳統閱讀方式,《標準》提出“非連續性文本”閱讀教學的要求,實則是為學生提供多元化閱讀體驗。因此,教師在非連續性文本閱讀教學中不僅要結合其本身文本的特質,還要根據學生發展特點,循序漸進、因材施教,才能提高學生非連續性文本閱讀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 張年東,榮維東.從 PISA 測試看課標中的非連續性文本閱讀[J].語文建設,2013(13)23-27.
[2] 李云霓.“非連續性文本”閱讀能力培養初探[J].閱讀寫作,2013(11).
[3] 許錦.非連續性文本的閱讀與解析[J].語文天地,2013(12).
[4] 張衛其.非連續性文本的教學策略[J].教學月刊,2012(2).
[5] 李清.非連續性文本與中學語文教學[J].教學參考,2012(3).
作者簡介:
王思瑤,遼寧省沈陽市,沈陽師范大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