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們要正確認識情緒、了解消極情緒會給我們自身以及身邊的人帶來困擾,積極地情緒不僅可以促使我們事半功倍,也會以愉快的形式感染著身邊的人。本文寫了情景式教學法的定義、優點和實施情景教學的基本環節,同時,以做情緒的主人為例,寫了情景式教學法在中職心理健康課堂中的具體應用。
關鍵詞:情景式教學法;中職;心理健康
拿破侖曾說,能控制好自己情緒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將軍更偉大。我們要正確認識情緒、了解消極情緒會給我們自身以及身邊的人帶來困擾,積極的情緒不僅可以促使我們事半功倍,也會以愉快的形式感染著身邊的人。
中職學生處于青春期,容易沖動,不能很好控制自己的情緒,自控力差。如何能讓學生合理宣泄不良情緒,在學習生活中恰當的表達情緒和管理情緒,感悟積極情緒,造就積極人生的真諦,做到我的情緒我做主,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我們把情景式教學法融入課堂,讓學生愛上心理健康課,做個陽光的學生。
一、 情景式教學法的定義
情景教學法就是通過設計出一些真實性和準真實性的具體情形和景象,為課堂提供充足的實例,達到教學目的的一種教學方法。這種情景的生動性與形象性,有助于學生把知識融于生動的情景之中,有助于學生理解所傳遞的信息,觸景生情,激活思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
二、 情景式教學法的優點
1. 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情景教學法就是設法創設各種生動有趣,貼進學生生活的情景、畫面,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使他們寓樂于學,寓學于樂;學有所樂,學有所得。
2. 較快融入課堂。情景教學法能讓學生直觀地感受氛圍,在特定的情景下,能讓學生較快融入課堂,能夠引起情緒共鳴。
3. 有利于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教學內容。教師在設計情境時,它的目的就是要為學生掌握教學內容而服務。如:讓學生來表演生活中常見的幾種情緒,如喜怒哀懼等。學生學習了情緒分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積極的情緒使人心情愉快,事半功倍,而消極情緒需要加以管理和疏導。如:踢貓效應。學生學習了情緒管理的方法有轉移法、記情緒日記法、暗示調節法、音樂舒緩法、合理發泄法,學會這些方法,可以提高控制情緒能力。
4. 能寓教于樂,有利于加強德育教育。情境教學法把思想教育融入教學中,避免了以往“說教式”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學習中養成各種品質,形成道德規范。
三、 實施情景教學的基本環節
1. 情景準備。選擇好地點,布置好教室。充分利用多媒體優勢,準備好道具,如圖片、視頻、動畫、游戲等。學生在課前搜集一些相關的資料和信息。
2. 是情景創設。教師應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調動圖像、文字、音響、實物等因素來營造場景,以達到化靜為動,化抽象為具體的目的來增強應有的教學效果。
3. 模擬實踐。模擬實踐是情景教學法的核心環節。學生在實景或模擬場景中進行角色扮演。如讓學生來表演生活中常見的幾種情緒,喜怒哀懼等;如分角色扮演,從不同角色出發,體驗不同角色帶來的感受。通過實踐來學習感受。當有學生在進行角色扮演時,其他學生要仔細觀察,找出他人的不足之處,給自己以借鑒,教師也可以再提出不同的問題,讓角色扮演更具體更透徹。
4. 總結評定。每堂情景教學課結束后,教師要求學生分組討論,交流學習經驗,并就自己扮演的角色寫出感受和觀察意見。老師總結此次情景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及解決方法,對表現優異的同學予以表揚,對存在問題的同學提出改進建議。
四、 情景式教學法在中職心理健康課堂中的應用——以《做情緒的主人》為例
第一個環節是引用視頻,導入新課。在教室貼上不同情緒的圖片,營造好氣氛。接著通過觀看一則主人公煩躁不安的視頻,要如何應對這種情緒來導入新課。第二個環節構建新知,認識情緒。讓學生來表演生活中常見的幾種情緒,如喜怒哀懼等,其他學生仔細觀察,給出建議和意見。接著引出案例:兩個秀才進京趕考,遇到了一口棺材,其中一個心想:完了完了,遇到這么不吉利的事情,真是喪氣!而另一個卻想:官財,官財,升官發財,大吉大利啊!通過自主探究、小組討論后是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在起作用。情緒分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積極的情緒使人心情愉快,事半功倍,而消極情緒需要加以管理和疏導。第三個環節是通過管理,疏導情緒。有一個男孩,脾氣很壞,父親讓男孩每次發脾氣的時候就在籬笆上釘一個釘子。隨著時間的流逝,男孩終于能夠控制壞脾氣,父親又讓男孩堅持一天不發脾氣就可拔掉一顆釘子。最終,男孩學會控制情緒,籬笆上的釘子被拔光了,留下了一個個空洞……然而釘子洞永遠不可能恢復了。情緒管理的步驟是體察情緒、表達情緒、紓解情緒。接著播放微課《踢貓效應》,即因泄憤而產生的連鎖反應叫踢貓效應,人的糟糕心情和不滿情緒一定會隨著社會關系鏈條依次傳遞,那些無處發泄的弱小群體,便成了最終的犧牲品。學生討論交流如何管理情緒。情緒管理的方法有轉移法、記情緒日記法、暗示調節法、音樂舒緩法、合理發泄法,學會這些方法,可以提高控制情緒能力。第四個環節是知識延伸,拓展訓練。播放一張圖片,圖中是在名勝風景區中,游客認為老子交錢了,就該享受到好的待遇,并且亂扔垃圾。學生分組討論,通過分角色扮演導游和游客。讓學生分組合作完成活動,在活動中體驗導游和游客的不同心理,這與教法是相對應的,這是學生非常樂于參與的形式。通過任務的形式,教師當堂檢驗教學效果,同時,將影響延伸至課堂以外。
曾經看過這樣一段話:心育活動課教學主要是對學生情緒的喚醒,注重學生的心理感受及心理體驗。心育課的課堂是一種心與心的交流,情與情的碰撞,體驗在這里生成,感悟在這里形成。不要概念也不要原理,只要有心靈的成長。“蹲下身去”,和學生一起感悟。這樣才會有心靈的真誠交流,才會有情感的真摯碰撞,我們的心育教學才會達到更高的境界。
參考文獻:
[1]黃愛麗.從備課開始的50個創意教學法[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17.
[2]顏蘇勤.中職生心理健康關注中職生的心理健康,引導其健康成長[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
作者簡介:
沈藝雅,福建省泉州市,泉州市泉中職業中專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