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網絡技術的飛躍發展,信息技術在現代化教育中得到了更加廣泛和深入的運用。中學的課堂教學中,以多媒體技術和網絡資源為主要手段的信息技術的運用為初中物理的新型課堂教學模式開辟了新的途徑。那么,如何讓信息技術和初中物理教學兩者之間進行優化整合,提高初中物理課程的教學質量?文章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談談對信息技術與初中物理教學優化整合的看法。
關鍵詞:信息技術;初中;物理;優化整合
初中物理課程的教學是初中義務教學的重要學科,其教學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能力,將物理知識與生活實際相聯系,使學生不僅能夠運用物理知識解釋生活中的各種物理現象,還能運用物理知識去分析各種問題的原因,并找出解決的方法。信息技術和初中的物理教學兩者之間進行整合,對物理學科的教學來說具有重大積極意義和促進作用,因此,積極探索優化整合的方法,能夠促進物理課堂的教學質量的提高。
一、 信息技術和物理教學優化整合的內涵
信息技術和物理教學優化整合的內涵是指把信息技術、信息資源、信息方法與物理課程的教學資源、教學要素和教學環節相互組合,以達到整體優化的目的。目前我國初中物理課程的信息技術運用的主要手段是使用多媒體技術和網絡資源。信息技術和物理教學的優化整合,能夠打破傳統的單一性教學,豐富初中物理課堂的教學環節,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習熱情,從而能夠提高初中物理課程的教學水平。
二、 信息技術與初中物理教學優化整合的意義
(一) 豐富課堂教學手段
將信息技術和物理教學相整合,使教師可在以課堂中開展更多的教學活動,豐富物理課堂的教學手段。教師在物理課程的教學中可以利用信息技術開展更多探索性研究學習,看到更多物理實驗具體變化和過程,并且還可以利用豐富的網絡資源獲得更多的信息資源,使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式學習,增加物理教學的開放性和延伸性,使得教學方式多樣化,課堂的教學效果得到提高。例如,教師在教授《凸透鏡成像的規律》時,可以利用關于實驗模擬的多媒體課件,在課件上輸入數據,通過數據分析,學生能對物距、像距、成像的不同規律更加明白,并且通過多媒體課件還能發現“兩倍焦距”這一在實驗中不容易想到的物距、像距存在的對應范圍規律。
(二) 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信息技術的運用除了可以在網上獲得更多的信息資源,利用教學課件還能夠使一些在平常實驗中無法觀察到的內容通過信息技術顯示出來。通過信息技術和物理教學的相互整合,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能夠將理論和實際聯系起來,使抽象的物理內容形象化,復雜的理論知識簡單化。這樣,學生在接受課堂知識學習時,更容易對物理的學習產生興趣,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欲望加強,對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具有積極的作用。例如,教師在教授《聲音的特性》時,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將在上課前利用互聯網資源收集好的周杰倫、王菲、張杰等時下比較流行的歌手的不同音高的歌曲片段進行播放,運用示波器,讓學生觀察不同音調下的聲波產生的不同變化,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 信息技術和初中物理教學優化整合中應注意的問題
(一) 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鼓勵自主探索
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在信息技術和物理教學的優化整合中要始終堅持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積極為學生創造機會和不同的物理情境,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活動中,突出學生的自主學習,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提高學習的主動性。例如,在教學中,物理教師可以根據一個課題,讓學生運用信息技術搜集學習資料,還比如,在操作實驗模擬軟件時可以多讓學生動手操作。并且在這其中,教師要在一旁引導,為學生指明正確方向,幫助學生解決在自主探究過程中遇到的困難,認真解答學生的各種問題。
(二) 注重整合的同時,重視知識的實質
信息技術在教學中應是作為輔助的手段,它的作用是促進學生自我學習和交流協作的工具和手段,既不能過分強調,也不能過分地依賴。在教學過程中如果隨意濫用信息技術,則會造成教學資源的浪費,并且過多的讓學生接受多媒體提供的外部感光刺激,會使學生在課堂上分散學習注意力,影響教學質量。因而在教學過程中,信息技術和物理教學的整合要與具體的教學情況相適應,重視課堂教學的需求,重視物理知識的實質,從實際的教學內容出發,選擇合適的整合技術措施,不要隨意運用信息技術,造成本末倒置的現象。例如,在學習《光的色散》時,課件要能模擬展現出折射的現象,學生雖然通過實驗能得到一些認識,但很難理解其中的物理規律,這時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就能夠很好的優化教學目標,彌補教學中的不足之處。
(三) 把握課堂教學容量,不能“滿堂灌”
信息技術擁有豐富的教學資源,以信息技術來輔助課堂教學,課堂的學習內容多,上課的節奏快,但學生對于知識的消化和掌握能力有限,若上課的課件過于豐富,教授的信息量過多,超過學生的接受能力,知識就會像漏斗一樣,一邊進,一邊出。因而,教師在整合過程要遵循科學合理的學習規律,堅持適量原則,在教學中要有側重點,把握學習內容的容量和難易程度,不要人為增添多余的教學內容。
信息技術和初中物理教學的優化整合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教師在課堂中要發揮積極的引導作用,要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并且還要采用正確的教學方式,在注重整合形式的同時重視知識的實質,在課堂上把握教學容量,不能“滿堂灌”,從而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相信在廣大教師的不懈努力之下,今后的物理教學質量將會不斷提高,可以為社會培養更多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張忠鋒,王洪俊.微課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7(13):126-127.
[2]劉尋貝.生本理念下初中物理微課教學研究[J].經營管理者,2017(25).
[3]郝躍忠.淺談多媒體技術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7(24):166.
作者簡介:
王志剛,甘肅省白銀市,會寧縣會師初級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