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婷 李睿
〔摘 要〕近年來,肇慶城市化發展速度明顯加快,以經濟利益為訴求的城市開發給傳統古村落、古建筑帶來了巨大的危機,古建筑屋頂、屋檐上的灰雕作品也面臨著消失的危險。肇慶地區的灰雕建筑因受廣府文化的影響,而異于其他嶺南地域的灰雕工藝,有其自身獨特的美學價值。
〔關鍵詞〕 灰雕工藝;傳承;保護;新路徑
灰雕,又稱灰批、灰塑、雕花,是一種具有嶺南建筑特色的傳統裝飾藝術,主要是以廟宇、祠堂的裝飾為主。2008年6月,廣州灰雕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肇慶古建筑上的灰雕作品,從數量、種類和制作工藝來看,都具有嶺南建筑風格特色,堪稱嶺南建筑發展史上的一朵奇葩。
一、肇慶古建筑灰雕工藝的產生及影響
最早灰塑工藝的記載可追溯到宋代,《宋高僧傳:卷十八》記載:“中和四年……表進上僖宗皇帝。敕以其焚之灰塑像。仍賜謚曰真相大師。”唐僖宗中和四年己能作灰雕人像;據《廣州市志:卷十六》文物志記載,始建于南宋慶元三年的增城正果寺己使用灰雕龍船脊。現可考證最早的廣府地區灰雕為明代作品,為明代正德六年的“郡馬梁祠”牌坊;而番禺沙灣寶墨園影壁《清明上河圖》頂墻上的花鳥蟲魚、陳家祠堂灰塑作品也是嶺南灰雕中的代表作。而肇慶灰雕工藝受廣州、佛山制作工藝的影響,也多用于祠堂、寺廟及邸宅。目前,保留完整的肇慶灰雕有肇慶白沙龍母廟、包公祠、肇慶龍母廟、高要八卦村、黎雄才故居、高要南岸新江一村鄧氏宗祠、鼎湖硯洲島西江第一留洋博士——陳煥章故居等。肇慶灰雕作品以廣府民系中最為常見的民間神話故事或對于美好生活的祈愿為創作原材,這些活態的古建筑彌補了正史典籍和傳統建筑體系研究帶給我們的不足,協助人們更真實、全面、接近本原地認識廣府地區明清時期的歷史和文化生活。
肇慶地處廣府文化的發源地,灰雕又屬于廣府傳統建筑裝飾體系中的一環,從它的題材選取、設計造型、制作工藝和色彩的選取這四個環節來看,都反映出了傳統廣府文化的藝術審美情結;其不僅在屋頂使用這些灰雕建筑,并在墻體、屋檐使用磚雕、陶塑、木雕、石雕等工藝輔襯,并結合西方藝術元素,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廣府工藝美術系統。同時,灰雕工藝不是簡單的一門技藝,它具有跨歷史、美術、雕塑、化學、建筑、土木工程等學科的文化特征和知識屬性。因此灰雕工藝不僅保留了廣府文化特色,同時又對研究肇慶古建筑構造體系有著重要的科學研究意義;為后來騎樓建筑奠定了創新基礎,也為研究廣府建筑提供了極其豐富的史料和學術價值資料,是研究肇慶古建筑學科的重要材料。
二、古建筑灰雕工藝傳承和發展現狀
如今,灰雕工藝的傳承和發展問題日漸突出。梁思成先生曾說過:“一個東方老國的城市,在建筑上,如果完全失掉自己的藝術特性,在文化表現及觀瞻方面都是大可痛心的。”只有對灰雕工藝技術現狀進行深入研究,分析其所存在的問題,才能將這一古老的技藝傳承和保護下去。
1.現代建筑工藝的沖擊
隨著經濟節奏的加快和產業一體化的發展趨勢,在各種流行文化和材料的沖擊、融合下,新的建筑藝術應運而生,機械化制作代替了傳統手工技藝。而灰雕制作圖案立足于傳統風俗的形象和裝飾主題,廣府地區的灰雕技藝特點:裝飾夸張、活潑,形貌和尺度與實物不符,還有大量杜撰的民間神話元素的融合,這些具備廣府民間特色的灰雕被一一置于屋頂、墻體中,慢慢訴說著灰雕技藝的悠久歷史。如今,傳統灰雕工藝受到了市場經濟的擠壓,已出現日漸衰退的態勢。
2.灰雕制作內容缺乏創新性
目前,灰雕技藝只出現在景區、傳統古建筑民居樓或碉樓上,這些建筑只要求修復或翻新,很少有新造灰雕制品;另一方面,灰雕創作元素局限于傳統元素的創作,或者神話故事的改編。當今社會以創新為設計動力,灰雕技藝卻在創新上失去動力,導致灰雕技藝的制作內容受限,影響其自由創作發展,其制作內容和工藝也缺乏創新,灰雕的整體制作流程都處于劣勢,更不用說其發展與保護了。
3. 灰雕工藝市場萎縮,灰雕傳技人才缺失
近年來新的裝飾材料的競爭發展,灰塑技藝不能適應現代建筑風格,導致灰雕市場占有率逐漸萎縮。加之灰塑學習時間長,工作環境差,付出與回報不成正比;并且灰雕工作難以單一發展下去,導致灰雕技藝人越來越少,甚至面臨著失傳的困境,這也是灰雕文化傳承中遇到的最大問題。
三、肇慶古建筑灰雕工藝的傳承與發展新路徑
目前,肇慶古建筑灰雕工藝保護機制還沒完全建立,使得肇慶灰雕這一工藝面臨著消失的危險。因此,只有在文化大發展背景之下,尋找符合肇慶古建筑灰雕工藝傳承的方法和發展方向,才會使這項古老的藝術得到更好的傳承和發展。
(一)肇慶古建筑灰雕工藝的傳承新路徑
1.建立灰雕技藝人傳承機制
灰雕的保護和傳承離不開當地政府的主導,政府在推動社會精神文化建設和經濟建設的步調上,要雙調并走,一邊要弘揚灰雕文化,不斷加強灰雕文化的宣傳力度;另一邊要開發灰雕延展物的設計,形成灰雕產業化的經濟鏈。同時政府還要建立行之有效的灰雕傳承和保護機制,才能讓灰雕技藝人安心創作,更好地對灰雕技術進行創新發展。
2.強化灰雕文化傳承
灰雕文化的傳承需要“政府——企業——技藝人”三方共同來完成,政府提供一個思想交流的平臺,企業和民間組織可利用平臺定期召集灰雕技藝人進行文化交流,共同探索灰雕藝術創作、文化傳承與創新發展。文化的傳承不是口號,也不是固守默認。政府為引導者,企業是執行者;技藝人為主導者,文化的傳承不能固守傳統,應進行思想、文化的交流。三者應共同探索灰雕發展之路,推進灰雕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3.創新灰雕技藝的傳承方式
灰雕技藝的傳承方式以家族傳承為主,傳男不傳女,這必然導致灰雕技藝衰退和失傳。整個嶺南地區的灰塑技藝都是一脈相承的,在工藝、制作及表現題材上都極為相似。可是傳統傳承方式雖讓技藝精準傳承,但是外延卻不足。在產業一體化的今天,灰雕這一傳承技藝必須改革,由家族式傳承方式改為社會化傳承方式,讓灰雕這一非遺走進高校,并讓學生參與學習灰雕的制作,挖掘灰雕藝術創作的靈感。同時加大灰雕裝飾品的開發,讓灰雕重新煥發新的光輝。
(二)肇慶灰雕工藝發展新路徑
1.探索灰雕文化發展新模式,開發旅游文化創意商品
灰雕文化特色在于藝術造型精美,因此技藝人要在保留文化的內涵和獨特性的基礎上,對造型進行設計思考,探索材料、技術的創新;只有做到與時俱進,創新發展,才能更好地探索灰雕發展的新模式。2014年劉娟老師的灰塑作品《嶺南水鄉》榮獲“中國工藝美術文化創意獎”;并在第六屆中國國際旅游商品博覽會上榮獲“最佳必購商品獎”;2015年其灰塑產品再獲殊榮,被評為“廣州十大手信”。灰雕技藝只有不固定為建筑裝飾品后,其技藝和制作工藝才可以融入設計中,開發各種代表灰雕工藝的旅游文化創意商品,實現旅游與文化的融合,這些都已成為灰雕文化發展的新模式。
2.“旅游+文化”的捆綁宣傳,開發產業新思路
2001年,開平政府為開平碉樓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灰雕作為碉樓的建筑裝飾,結合旅游開發的背景,將灰雕文化產業與碉樓旅游相結合,進行“旅游+文化”的捆綁宣傳,其文化價值、經濟價值都得以增加。肇慶地處廣府文化中心,文化悠遠,其周邊各種旅游資源豐富,政府應大力推廣文化底蘊旅游,將灰雕文化作為主推方向,推出肇慶白沙龍母廟、包公祠、肇慶龍母廟、高要八卦村、黎雄才故居、高要南岸新江一村鄧氏宗祠、鼎湖硯洲島西江第一留洋博士——陳煥章故居等一批具有廣府特色的灰雕建筑,形成“旅游+灰雕文化”的捆綁宣傳,不僅能夠擴大灰雕文化在肇慶的影響力,同時促進肇慶灰雕文化與旅游的結合。
3.建立肇慶灰雕工藝品牌名片
灰雕品牌形象建立的關鍵點是特色,而特色是整個品牌的保障力。2001年開平碉樓申遺,開平灰雕文化抓住碉樓文化的特色和價值,將其與旅游進行捆綁,形成一個旅游文化品牌;2009 年廣州市花都區的灰塑申遺,抓住灰雕修復工藝的研究這一特色,形成灰雕工藝品牌。肇慶灰雕技藝品牌應抓住廣府文化這一建筑特點,建立屬于廣府文化的一整套灰雕品牌形象,如灰雕總標志、吉祥物等,形成灰雕文化品牌;并將各種灰雕景點串聯起來統一設計旅游名片,開發肇慶灰雕的廣府文化特色。同時,利用“互聯網+”的模式,將景點與文化創意商品結合起來,大力進行灰雕文化品牌名片的推廣,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共謀長遠的發展。
肇慶地區灰雕建筑因其獨特的廣府文化,而異于嶺南其他地域的灰雕技藝,有其自身獨特的美學價值,對于研究廣府建筑裝飾工藝有著極高的社會和文化價值。因此,必須注重其傳承、發展,對灰雕建筑工藝在內容上進行創新,在主題形式上進行突破,開發新的灰雕傳承與發展模式。
參考文獻:
[1] 張怡林.互聯網_灰塑_裝飾品創新設計[J].美術教育研究,2018.08.
[2] 楊志.開平灰雕文化遺產的價值研究及發展建議 [J].美術教育研究,2014.02..
[3] 林暢斌.嶺南廣府地區建筑灰塑工藝及保護研究 [D].華南理工大學,2011.05
[4] 陳燕萍.淺談廣州花都灰塑文化品牌的構建 [J].學理論,2015.11
本文為肇慶市哲學社會科學項目(18ZC-44)和廣東理工學院科研一般項目(GKJ2016012)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