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潮英 王娟
【摘要】高中生生涯教育是推進高中招生考試制度改革的基礎性措施。筆者結合理論研究與教育實踐,從課程介入、學科滲透、專題輔導、活動實踐、家長輔助、平臺搭建六個方面就如何開展生涯教育進行了探索。
【關鍵詞】普通高中 ?生涯教育 ?探索
【基金項目】本文是2017年度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部分研究成果,課題立項號:GS[2017]GHB2225,課題類型:《高中生生涯規劃素養提升的策略研究》。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0-0022-02
隨著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高中生生涯教育已在各普通高中有序展開。普通高中如何有效開展生涯教育?筆者作為高中班主任,對此進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思考。
一、課程介入,普及生涯教育的知識和方法。
生涯規劃課程是實現生涯教育目的,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載體。普通高中獨立開設生涯教育課,可以對學生有計劃、有目的、有組織的進行生涯教育,讓學生掌握生涯規劃的基本知識和基本理念,增強生涯規劃的意識,提高生涯規劃能力。高中生生涯規劃課程的內容應該以高中學生的學校生活為基礎,以其成長與發展需求為出發點,以生涯適應、生涯探索、生涯規劃三個模塊為主要內容,通過系統的、完整的生涯指導與規劃,讓學生學會設計自己的人生目標,規劃自己的未來,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
二、學科滲透,豐富生涯教育的內容。
普通高中的生涯教育不僅僅局限在生涯教育課堂,各學科教學也是生涯教育的重要途徑和有益補充。譬如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習梁思成的《中國建筑的特征》,同學們會驚嘆于中國古代建筑的奇巧與精美,產生對我國古代建筑藝術的熱愛之情,進而會對建筑這一行業產生興趣,可能并將其作為自己的一個奮斗目標;學習霍金的《宇宙的未來》,也許有同學會對神秘而浩瀚的宇宙感興趣,進而勵志要去探索宇宙的奧秘,要做一名天文學家;學習了梁實秋的《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同學們仿佛也聆聽了梁啟超先生那一場感情充沛、風趣幽默的演講,他們會被先生的睿智瀟灑,博學多才而深深折服,也許會在內心深處萌發一種想成為梁啟超先生那樣的學者的一種想法,說不定將來會成為一名老師。數學的嚴謹,物理的奇妙,化學的有趣……在這些課堂中教師有意或無意的啟發,都會激起學生對某一行業或某種職業的興趣,進而有助于他們規劃自己的人生。
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有意識地挖掘學科教學中蘊藏的生涯教育素材,既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又擴大了教學的目標,也豐富生涯教育的教學內容。
三、專題輔導,著力生涯教育的重點。
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和生涯教育的需要,學校可以有計劃地針對生涯教育重點開展一些專題活動輔導。譬如邀請一些各行業知名人士來學校開展講座,介紹各個行業的特點,探討在職業生涯中,個人興趣、學校、家庭和社會對自己職業發展的影響,談談同學們自己目前的人生目標,未來的人生規劃,從而增強他們的生涯規劃意識;或利用各種傳媒資源如“感動中國”、“藝術人生”、“大家”等電視節目,讓他們看到各行各業人士的風采;或組織學生參加校外研學、實踐活動等了解各類職業。這些專題輔導不僅讓同學們了解各行各業的特點,還可以讓他們結合自身的能力、專長、興趣來準確定位自己的人生目標,進而進行自己的人生規劃。
四、活動實踐,激活生涯規劃的意識。
高中生生涯教育不能等同或窄化為升學指導,其主要內容應該以開發學生自我潛能和提升自我素養為主。活動實踐是課堂學習的方式,學校可通過多種實踐、展示活動來增進學生了解自我潛能,激活生涯規劃的意識。如通過演講、辯論、朗誦、征文活動來開發語言才能;編程、建模、科技發明創造活動來增強數理邏輯才能;營銷、組織策劃、角色模擬活動可發掘人際交往才能;體育表演、競技、舞蹈、手工活動可展示身體運動才能。學生通過活動能發現自我,認識自我,學會積極反思評價自己的能力,并找到個人興趣、優勢、適合自己的職業發展方向,進行初步有效的職業決策,設定務實可行的職業目標。
五、家長輔助,拓展生涯教育的方式。
家庭教育是成功開展生涯教育的有效途徑。學校可適時多方式地對家長進行生涯教育培訓,以此來提升家長生涯輔導能力。家長也可安排孩子到自己的工作地點參觀或參加社會實踐,拓寬學生對未來生活的了解,從而引導他們朝著一個合適的人生方向努力,以此來提高生涯教育的效果。
六、平臺搭建,實現生涯發展的動態管理。
生涯發展是一個動態的過程,生涯教育也是幫助學生持續不斷探索未來的過程。教育部門可以為學生生涯發展提供一個易操作、直觀、便捷的電子信息服務平臺,讓學生可以隨時查看自己的能力發展、學習成效和職業興趣變化,可以隨時提醒自己調整努力方向和目標規劃,同時又可以及時將平臺信息反饋給老師,便于教師根據每一個學生生涯發展情況進行針對性指導。
總之,生涯教育要以學生的興趣和一生的發展為邏輯起點,有策略多途徑地開展生涯教育,以為學生的明天作多種準備為價值追求,關注全體,尊重個體差異,使生涯教育真正服務于學生個體生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阮越、韋立君.高中新課程背景下的生涯教育之內涵探析[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9(3):57.
[2]常學勤.普通高中開展生涯教育的途徑與策略[J].教學與管理,2010.
作者簡介:
楊潮英(1982.1-),男,漢族,甘肅高臺人,本科,中學一級,研究方向:中學數學教育教學。
王娟(1982.5-),女,漢族,甘肅金塔人,本科,中學一級,研究方向:中學語文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