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淬礪,原意是指制造刀劍必須淬火和磨礪,比喻人的刻苦鍛煉。怎樣才能打破原有的“圈養”教育模式,走出教室、走向戶外,利用大自然或特定的人工設施使我們的學前教育對象(3-6歲兒童)得到淬煉。“淬礪教育”的概念成為了我們值得思考的方向。本文以湖北省實驗幼兒園為研究對象,展示體育教學改革成功的現狀及引發的思考。
【關鍵詞】淬礪教育 ?幼兒體育教育
【中圖分類號】G61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2-0030-02
幼兒體育不僅是幼兒階段生長發育的教育手段,還應具有促進幼兒社會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功能性,通過體育運動,幼兒獲得身體、感官體驗,獲得生活世界的體驗,獲得天性中所需要的生活樂趣,從而使幼兒身心全面發展。體育運動的意義不再局限于鍛煉身體,促進身體健康而應塑造全新的,社會需要的發展性的人。
“淬礪教育”應理解為利用大自然資源,運用工具或必要裝備營造模擬營地氛圍,以培養學齡前幼兒興趣愛好、獨立生活能力、增強自我保護和緊急救護技能、野外生存技能、團隊協作精神等為目的的體育教育活動。
一、湖北省實驗幼兒園“淬礪”教育實施現狀
作為中國第一所公立幼兒園,湖北省實驗幼兒園已走過百年風雨,不忘以“蒙以養正”的教育初心,致力于課程改革,形成了以健康教育為核心的“旺體、美才、習德”三位一體的課程體系。提煉出淬礪教育思想,實現了“旺體、博文、厚德、蘊美”的培養目標。實踐證明,淬礪教育園本課程成效顯著。
1.獨創的三環式戶外游戲場
除《國家教育委員會、建設部城市幼兒園城市幼兒園建筑面積定額(試行)》規定的分班活動場地每生2平方米;公共活動場地包括設置大型活動器械、戲水池、沙坑及30米長的直跑到以外,園區內還精心打造了“戶外有場,場內有山,山上有亭”的三環式戶外環境,開展“真、野、趣”的淬礪活動來鍛煉幼兒的體能,磨練意志,健康身心。模擬自然環境,增加幼兒與自然環境親近的機會,讓孩子們喜歡戶外活動。
2.“體能大循環”、勇敢者訓練營和挑戰滑索等課程的開發
為了達到《托兒所、幼兒園衛生保健制度》要求的有組織地經常開展適合嬰幼兒特點的游戲及體育活動;保證充足的戶外活動時間,每天堅持2小時以上的戶外活動目標,利用園區特有的戶外環境,開發了全園“體能大循環“課程。具體實施過為:園區戶外活動場按照功能劃分5-6個小活動區,以班級為單位,在幼兒教師的指導下(幼兒教師即是指導者也是安全員),完成戶外活動課程;課程中播放歡快合適的音樂,音樂切換,所有班級有序輪換不同區域。“體能大循環”課程以外,還可根據三環式戶外場地的不同功能區開發各種戶外課程,從而鼓勵孩子們在自由玩耍、自主發展中提升體能和意志品質,與大自然和諧對話,共同成長。實現“寶劍鋒從磨礪出”的淬礪教育理念。
3.較好的社會認可度和可推廣性
目前湖北省實驗幼兒園以“釋放天性、回歸本真、淬礪教育、健康身心”為理念,正在構建淬礪教育園本課程體系。課程的實踐和課程的建設得到了社會和幼兒家長的高度認可和支持,通過跟蹤調查今年全園幼兒體檢的血色素達標率為100%;運動能力差、不愛運動的幼兒通過課程的學習也得到了明顯的改觀。課程改革也吸引了社會各界的關注。近年來,湖北省實驗幼兒園先后接待2萬余人次來園參觀考察,于此同時,幼兒園還走出國門,展示風采,開展了一系列對外文化交流活動。
二、“淬礪教育”引發的思考
1.安全保障工作應更加細致
①園區戶外活動設施的建設應從安全角度多次勘驗,發現可能出現測安全問題及時改造。對可能出現安全問題的區域做出警示,并在活動期間安排代辦老師守護。經常性地排查戶外設施的可靠性,如設備的銹蝕、繩索的老化等。
②教師與家長溝通渠道暢通。幼兒家長應了解、接受“淬礪教育”中可能出現的安全問題及園區活動安全保障機制。提示幼兒家長購買幼兒人身保險。
③教師安全保障的培訓工作是必不可少的。首先,教師應熟知活動設施運行原理及使用方法,統一規范操作流程;第二,要針對幼兒戶外活動保護與幫助的方法、手法、站位等進行專業系統的培訓;第三,教師應認真學習相關安全保障機制及預案,適時地安排突發安全事故的演練。
2.多元化教育體系相融合形成課程體系
①自然知識與體育活動相融合。教師帶領幼兒對園區內不同種類的植物、各種地形地貌以及先關戶外設施的認知學習,從而掌握一些自然科學知識。設置自然知識與體育活動相融合的課程,可以加深幼兒對自然知識的理解的同時達到鍛煉身體的效果。如設置以植物種類、地形地貌、戶外設施為穿越點的情景“探險”活動,活動中教師組織幼兒學習認知自然知識,并繪制講解穿越路線圖,告知幼兒在不同“探險”點完成的任務(如:收集不同形狀的果實或葉子),幼兒在活動中爬過小山、穿過山洞、跨過小溪、通過獨木橋等“探險”點,學習自然知識的同時鍛煉體能,提高協調性與平衡能力。
②人文知識與體育活動相融合。幼兒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教育的課程設計。如在園區張之洞雕塑附近開展相應的戶外體育活動,幼兒可在鍛煉身體的同時,了解張之洞這一歷史人物。也可設置獵人騎馬、爬樹狩獵;農民菜園種地等課程,使幼兒了解不同職業工作的艱辛。
③心理健康、社會健康與體育活動相融合。“淬礪教育”的理念,也是兒童全面發展的理念,除注重幼兒身體健康以外還應注重心理健康和社會健康,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在課程中加入有情景的走、跑、跳、爬等體育活動;用聽覺、嗅覺、觸覺感受大自然的花香、空氣的味道,幼兒愉悅了心情并釋放壓力。課程活動中,增加團隊分組任務元素,教師引導幼兒以團隊的組織形式完成某項任務。鍛煉了幼兒的社會屬性,并且將幼兒的學習形式由被動思考轉變為主動思考。
3.幼兒園體育教師的專業化
目前,我國幼兒體育教育還處在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教育部體育衛生藝術教育司、國家體育總局青少年體育司三不管的尷尬境地,幼兒體育教師也屬于“夾縫中求生存”,甚至大多數幼兒園沒有專職體育教師。在像“淬礪教育”等幼兒體育教育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幼兒體育教育應體現出它應有的專業性,幼兒體育教師也應具備相應專業素質。
首先,幼兒體育教師應發展適宜的體育活動。1到2項擅長的專業體育運動項目是幼兒體育教師的“標配”,這也是作為體育教師或者教練的基礎。追求自己的專業特長、經常性的參加屬于自己的專業學習團體,支持幼兒園相關運動課程,努力成為學生的行為榜樣等,是幼兒體育教師基本素養的體現。第二,體育幼兒體育教師應為運動課程專家。了解國家體育課程標準,與既存的課程內容相結合來設計發展適應性的體育活動。第三,幼兒體育教師應熟練掌握幼兒運動課程環境的創設,即注重課程所需的物質環境創設,還應注重課程中精神環境的創設。第四,幼兒體育教師還應重視體育課程的評價工作。采用真實情境中的形成性評價方式,評價中關注整體體育運動能力的發展的同時考慮到幼兒個體差異發展水平。
三、結語
淬礪教育理念實踐的成功,讓我們看到了當今社會大背景下,幼兒體育教育越來越受到社會、學校及家長們的關注。社會需求的變化,從健康不生病的幼兒體育教育觀拓展為追求幼兒的個性化發展;培養幼兒的團隊合作精神、領導力、危機狀況的應對、增強應變能力等;再加之我國幼兒身體素質的逐年下降嚴峻局面,幼兒體育教育的改革勢在必行。
作者簡介:
陳磊(1985.05-),男,山東省昌邑市人,漢族,碩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體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