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麗娜
摘要依據初中生物教材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從生物學核心素養的四個維度——生命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和社會責任出發,舉例談談初中生物課堂的情景創設,并將綜合各個維度的情景創設貫穿于整個課堂,做到真正將核心素養融入實際的教學過程中。
關鍵詞生物學 核心素養 課堂情景創設
核心素養是學生在接受相應學段的教育過程中,逐步形成適應個人終生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生物學是自然科學中的一門基礎學科,是研究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的科學,而生物學素養是公民科學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生物學核心素養是學生后天習得的終身受益成果,是公民基本素養的重要組成之一,是學生在解決真實情境中的生物學問題時所表現出來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生物學核心素養主要包括生命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和社會責任這四個維度。課堂情景創設是課堂教學的基本要素,是教師的基本功。教師在創設情景時,從學生經驗或自然、社會生活中選取典型的場景、事物,利用各種教學媒體,輔以教師的語言描繪,鮮明地展現在學生眼前,或為學生提供觀察研究的客體,或為開展學習活動提供場景,從而為初中的生物學核心素養的培養提供有利條件。下面就從生物學核心素養的幾個維度出發,談談如何創設初中生物的課堂情景。
1基于建立社會責任的課堂情景創設
“社會責任”是指基于生物學的認識,參與個人與社會事務的討論,作出理性解釋和判斷,嘗試解決生產生活中的生物學問題的擔當和能力。將社會責任感滲透在學習情景中,核心素養的形成將事半功倍。
例如七年級上冊中“生物生存的環境”這一節內容的引出,教師就可以借助近年的一則新聞來創設情景:2015年9月20日,深圳海灘現中華白海豚受傷后擱淺沙灘死亡。知情者稱,白海豚應該是在早上潮漲時進入了淺海區域,但由于退潮后,附近海域成片蠔排擋住了它的去路,加之被蠔排割傷,因此被海浪沖上了海灘。白海豚是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素有“水上大熊貓”之稱。那么,“白海豚為什么會死亡?這個設問既引出課題,又激發學生對社會議題的關注和討論,從而使學生通過課堂知識的獲取向他人宣傳健康的生活、關愛生命和保護環境等相關知識。
類似的情景創設還有如在“生物生存的家園——生物圈”一節內容最后的總結,教師可以通過一些震撼的環境污染視頻的觀看,總結生物圈是人類和其他生物共同生活的唯一家園,使學生意識到保護這個唯一家園的重要性,維持生態系統穩定的重要性。同樣在八年級上冊“動物的生殖”中講到“鳥卵的結構”時,教師可以創設掏鳥蛋、賣鳥蛋的情景,讓學生了解這些不良事件,破壞鳥蛋很可能就是破壞一個小生命,從而使學生建立社會責任,去提醒身邊的每一個人,共同保護鳥類,保護物種的多樣性。
2基于提升科學思維水平的課堂情景創設
“科學思維”是指尊重事實和證據,崇尚嚴謹和務實的求知態度,運用科學的思維方法認識事物、解決實際問題的思維習慣和能力。在學習情景中,應逐步發展學生的科學思維。如七年級下冊“環境中生物的多樣性”,大干世界中,生物的種類不計其數,使得這部分內容細碎繁瑣難記。因此在最后復習時,教師可以構建一個概念圖幫助學生鞏固,按照生物進化的順序,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等到高等,先劃分出植物、動物、微生物三大類,再層層細劃出各個主要類群,每個類群均舉例并總結出特征。此外,也可創設連線的情景或者畫一顆大樹,在大樹的幾個枝干上貼上相應的生物類群等情景。這樣,既為八年級下冊生物進化歷程的構建做好了鋪墊,又使學生學會了基于生物學事實和證據的歸納與概括的運用。當然,其中構建概念圖不僅可以運用于最后的復習階段,每一階段知識點的整合甚至是每一節的重難點突破都可以創設,例如八年級上冊“植物的生殖和發育”中一個難點構建的概念圖如圖1所示:
又如,在初中生物階段,模型與建模的情景創設必不可少。教師提供超輕黏土、彩紙、毛線、廢棄的塑料盒,學生在課堂上可以制作出各種細胞,甚至可以構建出細胞內部的一系列結構,如典型的單細胞生物草履蟲模型、細胞核中的染色體模型等。教師也可提供紙板和氣球指導學生構建氣孔模型,學生可以模擬植物保衛細胞的吸水和失水,從而剖析植物氣孔的張開與閉合這個難點。還有一些復雜實驗裝置搭建的儀器如米勒模擬實驗裝置,可以利用糖果盒和吸管等進行模型建構起到實驗再現和拓展思維的效果。這一系列模型建構的課堂創設,既探討、闡釋了生命現象及規律,又提升了學生的科學思維水平。
3基于發展科學探究能力的課堂情景創設
“科學探究”是指能夠發現現實世界中的生物學問題,針對特定的生物學現象,進行觀察、提問、實驗設計、方案實施以及結果的交流與討論的能力。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就闡述了觀察和實驗是科學探究最基本的方法,并需學生知道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所以針對特定的生物學現象進行觀察和實驗以及結果的交流和討論的課堂情景創設尤為重要,而且這也將成為初中課堂的一種常態情景。例如,在介紹探究的基本過程時,筆者針對書上的實驗進行了改進,創設了一個簡單易觀察的實驗情景,即準備一些小蚯蚓以及它們的生活環境土壤,一起放在培養皿中,引導學生探究光照對蚯蚓的影響。又如在八年級上冊學習關節這個內容的時候,教師可以創設啃雞爪、觀察雞爪這個課堂情景,從而聯系生活進行探究,可幫助學生掌握關節結構。再如在進行“可幫助學生掌握關節結構觀察蠶豆葉表皮氣孔”實驗時,往往很難獲得蠶豆葉,因此可以準備其他植物的葉子,如比較容易撕下表皮的青菜、菠菜、空心菜、莧菜等的葉子。甚至還可以創設用指甲油撕表皮的情景即拓印法,從而最大限度利用課堂發展學生科學探究的能力。
4基于樹立生命觀念的課堂情景創設
“生命觀念”是指對觀察到的生命現象及相互關系或特性進行解釋后的抽象,是經過實證后的想法或觀點,是能夠理解或解釋相關事件和現象的品格和能力。教師可圍繞結構與功能觀、進化與適應觀、穩態與平衡觀、物質與能量觀等來創設課堂情景。而往往這些觀點如果只是通過簡單的灌輸和死記硬背是沒有生命活力的,教師可通過多種多樣的情景創設來挖掘:如通過連線的形式,突破血管中動脈、靜脈和毛細血管之間結構與功能及眼、耳的結構與功能等相適應的難點;通過畫圖、識圖的形式了解各種生物類群的特點,從而建立生物的進化觀;通過學生代表表演小品的形式,了解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是有限的,懂得穩態與平衡的重要性;通過多媒體動畫、動圖以及實驗的形式,了解營養物質的作用,了解人體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了解能量的釋放和利用;最后,還可以通過走出教室觀察校園、植物園、動物園,課堂展示自制微型生態瓶、展示校園中捕獲的青鳳蝶幼蟲結繭的過程等形式,使學生能夠用生命觀念認識生物的多樣性和統一性,形成科學的自然觀和世界觀。
需要注意的是創設的課堂情景要能給學生提供良好的暗示或啟迪,這樣才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性思維,從而提升理性思維水平。緊扣教材內涵問題的課堂情景,才能有效地引發學生的思考,發展科學探究的能力。課堂情景要讓學生獲得積極向上、正面的情感體驗,才能建立社會責任,樹立正確的生命觀念。課堂情景也并非單一的基于核心素養的某一個維度去創設,而是綜合幾個方面的共同體現,最終貫穿于整個課堂,做到真正將核心素養融入實際的教學過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