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萍
(楚雄醫藥高等專科學校,云南 楚雄 675005)
與其他學科不同的是,臨床護理實踐性強,因此臨床護理教育應該采用特殊的教學方式。由于護理教育需要通過臨床護理方式進行,即護理生需要擁有牢固的理論知識技巧,要將其熟練的應用于臨床護理過程中[1]。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無法滿足這一需求,本文主要研究虛擬現實技術在臨床護理教學中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在我校學習的護理學生100名為研究對象,將其分為傳統組與聯合組,各50名。傳統組采用傳統教學方式教學,聯合組采用虛擬現實技術法。傳統組中女45名,男5名,平均年齡(21.35±5.37)歲;聯合組中女47名,男3名,平均年齡(21.19±6.03)歲。兩組護理生在性別、年齡等常規資料的比較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傳統組行傳統教學方式,及教師講解,護理學生聽講的方式。聯合組采用虛擬現實技術方式,具體方式如下:
首先,教師要以學生的實際需求為宗旨,做好充分的教學準備。教師要將病歷資料分發給學生,最好學生能夠以6個人左右為單位,組成學習小組,小組進行扮演角色確定,在課外時間,通過仔細閱讀病歷資料,進行情景演練場景的討論。在此基礎上,教師則根據病理進行實驗物品的準備和試驗場景布置。
其次,教師可以編制教學案例。教師可以根據案例中的某些緊急情況和潛在問題,進行相關的設置。在學生進行情景演示的過程中,指出這些問題,進而指導護理生正確的處理方式。通過引導讓護理生自主思考,做出正確的決策。使學生在角色扮演中獲取處理經驗和解決技巧[2]。
最后,教師要讓學生在聯系中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將其進行分析和討論。尤其是操作過程中,護理生無法解決的問題,應該及時記錄下來,向教師請教,通過師生、生生的討論完善自己的操作技能和理論知識體系。在課后,教師也要引導學生進行回顧性討論,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將整個角色扮演過程錄制成視頻,通過錄像回放的方式,再次進行案例討論,加深學生的印象。
以考試和實際考核的方式,觀察比較兩組護理生的靈論知識成績和實踐操作能力成績。分數越高表示教學效果越好。
采用SPSS 19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用例數(n)、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聯合組理論知識成績以及實踐操作能力成績均明顯優于傳統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比較兩組各科成績比較(±s,分)

表1 比較兩組各科成績比較(±s,分)
組別 例數 理論知識成績 實踐操作能力成績傳統組 50 69.39±4.96 76.54±4.37聯合組 50 89.57±5.09 90.16±5.36
虛擬現實技術法的應用,通過直觀的知識表現與具體的時間鍛煉,有效結合了基礎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方式。一方面加強了學生與教師的互動,有助于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能夠充分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充分掌握相關的知識和操作技巧[3]。另一方面,學生在實踐操作中充分發揮理論知識技巧的作用,可以鞏固理論知識技巧,完善自身的操作技能。
虛擬現實技術具有以下多個方面的優勢:(1)可使學生對護理知識進行學習的興趣得到有效培養,此種教學模式中,教師通過對信息技術的運用讓學生于課前自主進行觀看與學習,課堂上教師再“指點迷津”,通過講解、引導學生討論等方式對相關問題進行解決。這樣一來,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均有參與,對知識的接收有多種模式,可使學生學習興趣得到有效培養。(2)可讓學生通過“進階”的方式對護理知識進行學習,學生課前、課后均可對教學視頻進行重復性規范,對于教學視頻中的知識點、護理操作示范動作,若首次觀看時未能明確,則學生可通過暫停、重復播放等進行學習,從而使學生對護理知識有更為深入的理解、對護理操作有準確的掌握。(3)可對學生綜合素質進行有效培養,課前,學生對教學視頻進行觀看,將問題提出,課堂上在教師引導下通過相互交流、討論的方法進行解決,這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團隊合作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等培養有重要價值,從而可使學生綜合素質得到有效培養。
從總體上看,學生的綜合能力得以提升。聯合組理論知識成績以及實踐操作能力成績均明顯優于傳統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在臨床護理教學中應用虛擬現實技術方法效果顯著,該教學方式不僅能夠提升護理教學質量,還能夠大幅度調動護理生學習的積極請,促進護理生綜合素質的提升,有臨床推廣價值。
[1]郭雪梅.虛擬現實技術在護理實驗教學中的有效運用[J].中國培訓,2016,(06):159.
[2]田 蜜,雷 琪,王莉艷.淺析虛擬現實技術在護理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亞太教育,2016,(0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