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明琦+楊騫
【摘 要】會展策劃與管理專業近十幾年來,在中國沿海地區呈現出遍地開花的局面;同時,許多本科院校也相繼開展了會展學歷教育。在如今,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會展業也面臨著產業的轉型升級,從而突破瓶頸、提升核心競爭力,因此對會展專業人才素質的要求是越來越高。如何加快專業核心課程會展策劃與管理專業教學改革已成為一種必然的焦點,本文將會展教育與“大數據”互聯網+相結合,對當前課堂教學展示項目管理現狀分析,針對課程教學中所存在的不足,總結出課程教學的新模式。
【關鍵詞】“互聯網+大數據”;會展項目管理;課程教學改革
1教學現狀分析
隨著會展行業的快速發展,各高校會展策劃與管理專業的不斷進步,專業對基礎課程的教學更加重視,浙江農業商貿職業學院自2009年9月起在藝術設計系下設會展策劃與管理專業以來不斷對課程內容和教學模式進行探索和改革,以滿足社會的需求。近年來,會展項目管理作為專業核心課程在課堂教學取得一定進步的同時依然存在一些問題:
第一,教學方式“一刀切”,忽視學生群體知識、能力、興趣的差異性。由于互聯網的發展,至2015年已進入“互聯網+”時代,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越來越方便快捷,同時高校學生群體多樣性,且目前多以95 后為群體主導,因該群體的興趣導向不同,使得學生在知識認知掌握等方面呈現出很大的不均衡性。以往教師主導的“一刀切”的教學方式很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教”為中心教學方式,也不利于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二,課程設計與會展行業的人才需求不匹配,已無法滿足會展行業企業的需求。近年來,會展行業高速發展,新興技術的掌握運用等方面對人才的需求相對旺盛,要求也更高。而高校的教學模式及內容部分與現實卻不能適應這一變化,導致學生所學習到的知識和社會實際工作崗位需求脫節。
第三,考核方式單一,限制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個性的發展,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原來的考核出發點是以老師為主導,以理論筆試為主,看重老師的甄別能力。這種考核方式很難全面、正確的反映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第四,師生之間缺乏互動交流,學生團隊協作與人際交流能力不能得到鍛煉。長期以來,教師講課,學生聽課,師生之間缺少高質量的交流互動。
以上這些問題將直接影響學生將來在實際工作中的團隊合作,個人獨立思考與操作及知識的融合運用等方面帶來極大的影響,因此,會展項目管理作為專業核心課程更應在“互聯網+大數據”的社會環境下做出相應的改革。
2“互聯網+大數據”對會展項目管理教學的影響
2.1以互聯網思維整合會展服務管理
有別于傳統的展會的觀眾,“互聯網+”時代觀眾的需求更加多樣化,相較于傳統的展覽,需要更多的新鮮和令人興奮的項目,這也將給會展服務管理帶來了更大的挑戰。近年來,隨著會展業的快速發展,如何為會展項目提供更好的“一站式”體驗服務,必將成為新型會展的重要部分。
換言之,隨著互聯網及多媒體信息技術的發展,對會展項目的管理者要求也越來越高,不僅要懂管理,還要精通互聯網、多媒體技術及應用,同時也要善于利用互聯網思維打破常規模式,以面對不同的市場變化。因此,在目前的課程教學中應該將互聯網思維及社會要求融入到教學中,同時培養學生團隊協作能力,在課程中給予實際案例進行模擬操作,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而自由組隊的形式也能更好的讓興趣相投的學生更好的發揮團隊的特性,教學也更有針對性。
2.2以契約化管理要求會展合同管理
隨著互聯網技術全面的滲入,會展業在轉型的同時,還要面對許多的跨界競爭。因此會展業在會展合同管理方面也越來越提倡契約化管理。
契約實質上有三個特征:一是具有有效的法律形式。一般通過書面達成協議,有時也通過口頭達成協議。二是具有明確的權利、義務。即契約雙方之間通過能夠做什么和不能夠做什么的權利和義務互相制約,一方的權利對于另一方而言就是義務。三是具有相應的制約形式。契約一般都有法律責任條款將雙方予以制約,若一方違反則要對另一方予以補償,使另一方不能因他方違約而遭受損失。
契約化管理是將契約的基本內容引入到會展合同管理中來,使會展合同管理具有契約色彩。在會展項目管理課程教學中,也應提倡這一精神,提高學生的職業道德素養,從而在將來走向社會工作中時刻保持相關的法律意識及良好的職業素養。
2.3結合“互聯網+”,將“會展項目管理”向“活動管理”拓展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對會展展會形式的要求也更廣。而會展行業涵蓋面不論是會議、展覽,還是節日、各種慶典,乃至企事業單位的各種活動,雖然活動類型不同,但每一個活動都可看作是一個項目,都可以通過項目化運營來操作。
因此在課堂教學中,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實際項目操作能力及相關職業素養,提倡以小組為單位開始對某一展會進行項目剖析,逐步完成每一項目內容,同時針對項目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及時分析與解決,將理論和實操能夠融會貫通,使得學生在后續的學習階段對于項目管理的方式方法有大致了解并運用,為今后實際會展活動管理奠定基礎。
3“分層教學、團隊合作、項目分工、案例實訓”的教學模式
課程教學設計以“教中學、學中做”為理念,針對學生個性化的差異進行有側重的分層教學,同時分層次制定了會展項目管理工作者應掌握的專業性技能細化,提倡學生在課程學習過程中分小組開展項目協作,根據個人能力特點進行項目分工,以會展項目管理在實際商業活動中的具體要求,引入真實案例,以社會需求為課程導向,以完成項目為驅動力,讓學生完成“設計—項目—實現”的任務過程,提高整體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參與的積極性。
4總結
在“互聯網+”大數據時代,應充分利用互聯網資源,強化校企合作,多引入企業真實項目。課程授課中通過課堂情景模擬、團隊校內實訓、個人企業實踐、互聯網運營等多種方式,提高學生參與項目的真實度。以小組為核心,團隊分工協作的項目驅動教學,改變來以往先理論、后實踐,理論和實踐脫節、學生培養與社會需求脫節的模式。課程的理論講解以圍繞項目運行展開,教學內容根據項目需求進行調整。通過實踐教學去解決兩個難題,其一是解決學生因沒有實踐經驗而不易理解現代會展項目管理原理和方法的問題,其二是解決學生不能參加真實會展項目管理實踐而不好培養其項目管理技能的問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多觀察學生變化,了解學生專業能力,充分發揮引導作用,利用多方資源完成課程運作。
參考文獻:
[1]何焱.CDIO 理念下《會展項目管理》課程教學模式改革的探索和實踐.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12. 14期4卷43-46.
[2]蘭馨.會展項目管理:“互聯網+”時代的價值考量.中國貿易報,2015.
作者簡介:
胡明琦(1986.9~ ),女,浙江紹興人,浙江農業商貿職業學院講師,碩士,從事會展營銷與管理研究;
楊騫(1988.1~ ),男,浙江衢州人,浙江農業商貿職業學院講師,碩士,從事酒店管理研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