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低年級階段是孩子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習效率的起始階段,在這一時期逐步規范孩子的行為,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在他的一生中都能起到至關緊要的作用。但由于低年級學生年紀小,自律性差,上課時注意力容易轉移,專注度不夠,基本的坐姿、站姿、回答問題的好習慣不能夠持久,往往導致孩子的學習效率低下。要想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必須首先要從良好的學習習慣養成入手。針對低齡段的孩子,我們如何正確引導學生,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提高孩子的學習效率呢?
關鍵詞:習慣;興趣;交流
一、 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葉圣陶先生曾指出:“教育是什么,往單方面講,就是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效率的提高,也得益于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學習習慣是在學習中不斷的養成的,它通常需要教師在孩子學習的過程中不斷的予以糾正,孩子在老師的提醒下不斷的堅持。在平常的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孩子的年齡及能力特征制定適合孩子的教學規定,循序漸進,慢慢促進孩子學習習慣的養成。在小學低年級,從第一節課開始,就要向孩子交代基本的坐姿、站姿、握筆姿勢、回答問題的規矩、傾聽的要求。講課時要求學生耐心聽講、積極思考、大聲回答問題。而這一習慣,教師要在每時每刻予以強調。孩子們會有一個反復的過程,也許老師講過,孩子過后又忘了,一次習慣的固定需要1~2個月才能完成。教師要充分利用孩子入學前兩個月的時間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坐姿、站姿,回答問題要有規矩性,上課專心聽講,作業要做到干凈整潔,桌面的文具在上課前要準備齊全并擺放整齊,作業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老師對以上要求要經常強調,并把每項做得好的孩子進行示范,讓孩子有學習的榜樣。經常對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孩子進行表演,讓他們樹立自信心,逐步引導孩子將良好的坐姿、書寫、回答問題等習慣規矩化、常態化。
二、 教師要創設靈活多變課堂形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課堂形式單調無味,很容易造成學生學習的興趣不高,降低學習效率。因此,教師要多開動腦筋,設計多種多樣的課堂教學形式,讓孩子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教師在上課前、上課中可以適時插入與課堂內容相關的小游戲、小競賽、小活動等,這些環節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和競爭意識,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來。他們這種參與的熱情,會讓他們對學習內容更加關注,也會更認真地思考與傾聽,對教師的教學內容掌握得更牢固。一旦孩子們的專注力下降,轉移注意力的時候,教師可以運用事先約定好的一些口令組織教學,比如“一二三,請做好”、“小眼睛看黑板”等。還可以跟孩子對唱兒歌進行規范課堂行為,教師和學生一唱一和對兒歌,孩子們會感到更輕松和愉悅,走神的小腦瓜會更快的拉回到課堂中來。另外,低年級教師還要有較強課堂控制能力:低年級學生年紀小,自我控制力差,容易被一些小事或突發事件所吸引等,所以教師要在突發事件剛出現苗頭時,就及時給予轉化或制止。這時教師可以采取教師和學生對兒歌、背古詩等形式,讓學生管住小嘴和小手。這樣的做法讓學生覺得快樂又有興趣,他們在體會樂趣的同時又學到了知識,又融洽了與教師的關系,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 老師與孩子在學習上的交流要充滿童趣
學習對孩子們來說是枯燥的,特別是長時間的課堂學習,如果教師一味的板著臉,肢體語言單調,我想,孩子們是提不起學習的興趣的。我們希望通過教師富有童趣的語言與孩子交流,讓孩子們真正感覺到溫馨、開心。比如做填空題,我們可以說“現在我們來填蘿卜坑,看誰先填滿?”學生一聽肯定會感興趣。如果哪個學生填錯了或不會填,老師說:“哪個小朋友來做他的小助手?”在孩子們不夠自信時,教師的一句“孩子,你是最棒的!”當他答對了問題時,教師夸獎他“這只小兔子比別人跑得快。”孩子會鼓起學習的勇氣和信心。老師用這種兒童的語氣跟學生說話,才能讓孩子與你成為好朋友,更愿意聆聽你的教誨。
四、 培養獨立思考的習慣
要學好知識,學生必須具有強烈的求知欲,濃厚的學習興趣,獨立的探索精神,獨特的創新意識。獨立思考的是一個人具備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如果孩子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他就能聯系作業所給出的已知條件,通過分析與推理,找到解決問題的關鍵,才會取得好的學習成績。也因為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孩子才能獨立解決所遇到的問題,思維的廣度與深度得到加強。在課堂上,我總是讓學生“先自己動動小腦筋,交流時表達自己的想法。”“你有什么不一樣的看法?”“你覺得誰的說法有道理?”讓學生自己思考、自己質疑、相互補充、共同評價,讓孩子通過動腦來判斷問題的正誤,在無數次的論證中培養獨立思考的習慣。如教學一年級下冊《小豬畫畫》中,我先讓孩子自己讀課文,提出問題:小豬為什么把小貓畫成了一個大怪物?然后再讓學生在小組中交流,討論小豬把小貓畫成怪物的原因,這樣既讓學生主動質疑,積極思考問題答案,互相補充,最后找到問題的關鍵。有時候,教師還可以給孩子講授一些有關的知識,一些發明家的故事,引導孩子的興趣,鼓勵孩子的探索精神,這樣會使孩子開動腦筋,學會思考,提高獨立思考的能力。
每個孩子都是一本書,都是一幅五彩斑斕的畫,都是一片待開墾的良田。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復雜的、漸進的過程。要想讓孩子成為一個學習效率高,善學會思考的人,那老師必將付出更多的努力。只要我們不斷地根據孩子的特點,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用充滿童趣的語言,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培養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才能更快更好地提高孩子們的學習效率。
作者簡介:
熊英,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英才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