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語文學科和其他學科類似,課堂導入都是一節課的重要環節,同時導入也是一門藝術,課堂導入的成敗決定著一節課后續學習的效果,導入也是一個教師智慧的體現,有時是需要靈感的,更多時候來之于精心的課前準備。只要上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就可以很快踏上思維旅途,為成功學好一節課打下良好基礎。
關鍵詞:導入;創新;策略;基礎
為了上好每節課,我們語文教師都要根據學生實際及教學內容的要求,積極思考,尋找最優策略,力求設計出一個精彩有效的導入。
一、 讓課堂導入更加游戲化,提升學生興趣
以往的初中語文教學,顯然跟不上時代的發展,教學模式封閉和死板,課堂缺少活力。而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在語文教學中要重視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改變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所以我們的課堂也日益開放,更加充滿活力,盡可能讓學生在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中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中去,而愉快教育一直被教師和學生所喜愛,正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然這也迫使我們在課堂導入上做些改進,教師們也不遺余力地創新課堂導入方式,努力尋求更好的教學方法,而游戲化的導入可以迅速提升學生學習的注意力,有效地喚醒學生的思維,在歡樂愉快的活動中積極投入,導入的效果良好,是較好的一種課堂導入方法,這也正是“以人為本”的價值觀的真實體現。
例如《賣油翁》一課主要描述的是一個熟能生巧的故事,也說明“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因為平時上課時我發現有幾位同學經常把一支水筆用一根指頭支撐,然后旋轉水筆,水筆在指尖上旋轉幾圈而不會掉下。讓大家學著教師玩一下這個游戲,大部分同學和我一樣以失敗而告終,接著我讓幾位操作熟練的同學上臺表演,大家都饒有興趣地看著,這樣的簡易游戲迅速提升了學生操作的興趣,接著我提出問題:為什么這幾位同學能旋轉成功,而我們大部分同學都失敗了呢?學生交頭接耳,有的表示:那幾位經常練習自然就熟練了……這時我切入主題:對,有些事看似很難,但只要我們經常訓練,也可以熟能生巧的,今天我們要學習的一節課正是這樣的一件事!
二、 讓課堂導入更加生活化,貼近學生實際
陶行知先生說過:“生活即教育”,事實上我們的語文來源于生活,它是生活的真實體現和再提升,教育的根本目標就是為生活服務,語文教學離不開生活,語文教學與生活實際猶如魚和水的關系,是相輔相成的,不可切割。而我們初中語文教學更是如此,我們不能脫離初中學生的生活實際來空談語文,語文的學習要放在生活的這個大課堂中去。當然語文課堂的導入也應該體現生活化,我們要創設出符合學生實際的語文環境,構建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從虛擬的課本文字堆中走出來,充分感受現實生活的美好,讓課本知識與現實生活撞擊交流,迸出思維的火花,我們力求變“應試語文”為“生活語文”和“有用的語文”!
例如《濟南的冬天》一節課的導入,我是這樣設計的:走進課堂,問一學生:今天的天氣怎么樣呢?學生回答:天氣不錯,不過有點冷。接著問:是啊,冬天來了,你有什么感覺?是不是喜歡冬天???學生:……再問:我們是南方,雖然有點冷,但很少看到下雪,冷的程度還是有限的,有沒有同學在北方度過冬天的?學生搖搖頭都表示沒有;最后提問:北方的冬天可冷了,還經常下雪,今天我們準備學習的課,就是關于北方冬天的,同學們有沒有興趣了解一下呢?同學們好奇心都很強,躍躍欲試,于是我板書標題:濟南的冬天,開始新的一節課教學。這樣的設計,從學生的興趣點入手,貼近學生的生活,學生的學習興趣極高。
三、 讓課堂導入更加直觀化,增強學生體驗
初中階段的學生正是從直觀思維轉向抽象思維形成的過程,仍然以直觀思維為主,所以我們的課堂導入要切合學生的實際,以直觀為主,讓感官直接刺激去激活思維,提高學習身處其中的感受。隨著教育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我們在課堂上也較多地運用多媒體手段導入課堂教學,也越來越多的教師能熟練應用多媒體課件展示直觀的語文教學。這樣的教學內容無疑更加生動有趣,學生也容易能從直觀感受中提高學習的興趣,它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是一種常見的課堂導入方法。當然我們應該根據不同階段的學生及不同的教學內容制作適宜的多媒體課件,利用聲、像、畫等有效的媒體手段讓學生身臨其境。
例如教學《偉大的悲劇》一課時,我先利用課件展示了南極美麗的風光,包括企鵝、中山站等,接著播放神舟六號飛船升空入軌的視頻,展示人類征服自然和勇氣和力量,也展示了自然界的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接著播放三個震撼人心的畫面:“挑戰者”號升空73秒爆炸;北大科考隊遇雪崩五人遇難;“哥倫比亞”號返航解體。這種慘烈的畫面帶給學生強烈的感官沖擊,深深被這一幕幕悲壯的畫面所震動,于是我自然地展示課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節課——《偉大的悲劇》。老師運用直觀手段,使事物具體化,給學生清晰的印象,為學生后續的學習創造了條件,增強了學生的體驗和觀察力。
四、 讓課堂導入更加民主化,體現學生自主
新的課程標準提倡以探究性學習為主,注重課堂的互動,而這些都是基于自主合作和民主的基礎上的。我們要營造一個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充分尊重學生的意愿,放開手腳,讓學生唱主角,讓每個學生都有發展的機會。所以課堂導入時要體現民主化,教師要多關注學生的實際需要,注重學生的有效反饋,要鼓勵學生大膽質疑,積極參與討論和活動,敢于發表不同見解,消除師生之間的不平等性和情感、心理上的距離感,摒棄“師道尊嚴”的觀念!
聽過一節《木蘭詩》的課,學生質疑三寸金蓮怎么能帶兵打仗,老師訓斥說:“你只要理解木蘭的性格特點就行,其他的你用不著多想。坐下!”就這樣,一句“坐下”讓學生的自尊心傷害極大,一頓訓斥猶如一盆冷水澆滅了學生探索的火花,估計以后他再也不會再提出質疑了!可見一名教師對于學生的評價是多么重要,民主化的教學多么重要,這樣壓抑學生質疑之聲,是無法健全和完善學生人格品質的,極大挫敗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是我們極力反對的。
課堂導入是一門藝術,雖然難度大,對老師的要求高,但只要我們努力挖掘教材的知識,多角度地思考教學內容,充分尊重學生的實際情況和生活需求,以學生舊有的認知水平為基礎,一定能設計出有效的課堂導入方案,為我們的語文教學打下良好基礎。
作者簡介:
紀賢川,福建省三明市,尤溪縣坂面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