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寶
摘 要:滇池流域水污染源調查分析可以有效控制滇池水流域的污染以及為治理滇池水體富營養化的研究提供可靠的信息。文章依據歷年對滇池流域水環境的數據統計,分析造成滇池流域水污染的主要因素,通過對主要因素的針對性處理和控制防御,以達到滇池水域的治理和自凈能力,還昆明一個碧水藍天。
關鍵詞:滇池流域;水污染源;調查分析;管理控制
中圖分類號:X5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5-2945(2018)01-0127-02
Abstract: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water pollution sources in Dianchi Lake Basin can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pollution of Dianchi Lake Watershed and provide reliable information for the study of controlling eutrophication in Dianchi Lake. Based on the statistics of the water environment in Dianchi Lake Basin over the past year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in factors causing water pollution in Dianchi Lake Basin, and through the targeted treatment and control of the main factors.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treatment and self-purification ability of Dianchi Lake water, giving a blue water and a blue sky back to Kunming.
Keywords: Dianchi basin; water source pollution;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management control
滇池水體污染由于無法確認主要的污染源而使得治理和防護存在較大的盲目性,作為我國重要的淡水湖泊,滇池的污染程度,污染源頭以及構成污染的影響因素還存在一定的爭議。
1 滇池流域的污染源調查分析
1.1 滇池流域的主要污染源
根據調查研究發現,滇池流域水體污染的主要源頭為工業污染物的排放。作為昆明市的經濟發達地區,滇池流域包含著較多大規模企業,并形成了分類布局,管理統一,行業聚集的工業格局,已經成為滇池流域的主要經濟支撐,主要分為7個不同的工業園區,分別為昆明經濟技術開發區(官渡區),昆明滇池旅游度假區(西山區),五華科技產業園(五華區),官渡工業園區(官渡區),呈貢工業園區(呈貢新區),晉寧特色工業園區(晉寧縣),各區之間呈現聚集增長的態勢,但還是有部分工業企業不包含在這7大園區內。
1.2 滇池流域工業污染源的排放現狀
現階段,滇池流域的工業企業的主要排放物為氮、磷以及化學需氧量,通過等標污染負荷分析流域內的工業企業排放情況,調查發現,流域內縣區排放量最高的地區為官渡區,根據對流域內縣區排放量的調查研究,結果顯示該區的廢水排放量占整個流域內企業排放量的35%,污染物化學需氧量的排放量占整個流域內企業排放量的40%,氨氮的排放量占整個流域內企業排放量的30%,總磷的排放量占整個流域內企業排放量的32%;污染物排放第二的是五華區和晉寧縣,這三個區域的污染物排放量的總和占整個流域內企業排放量的70%;污染物排放量最低的是嵩明縣。
2 分析滇池流域污染物的治理現狀以及趨勢
2.1 解析污染源的治理以及現存問題
2.1.1 缺乏完善的排水系統:由于流域內存在較多的老城區,多數老城區的排污方式還存在雨污合流,雨季經常出現污水收集不完全,部分生活污水直排進入河道,最終匯聚進入滇池,給滇池增加了污染負荷。
2.1.2 工業污染源呈分散式分布:調查顯示,工業污染源在滇池流域的分布比較分散,存在部分工業企業不包含在主要的工業園區內,這就導致了工業廢水不能有效收集和處理,導致多數企業的污水無法達標排放,這些企業的數量占整個滇池流域企業數量24%。有23%的企業污水進入處理廠,而有43%的企業污水直接排放到周邊的水庫以及湖泊當中,10%的企業污水則是排放到周邊的農田或者直接滲入地下。工業企業的不集中也增加了治理監管的難度。
2.1.3 流域生活污水造成的點源污染:針對流域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盡管各區縣政府已經在各集鎮或村莊建立了污水處理站,然而在實際治理期間由于政府缺乏充足的運營維護資金和專業的運營人員,使得村莊廢水治理設備缺乏有效維護甚至設施常年處于停運狀態,這樣就使得農村生活污水直接匯入滇池河道,對滇池水體造成了嚴重的污染。
由以上原因可以看出,實行污染源的末端處理已經不能夠保護滇池的水體不受污染,因此需要對整個排放過程進行污染控制,這樣才能控制整個滇池流域內的污染情況。
2.2 預測滇池流域的工業污染排放
根據滇池流域歷年的環境統計數據為參照標準,并將現有的管理水平以及環境保護政策聯合起來,并按照污染物的普查數據校正預測的流域內污染源;并根據此種方式預測未來幾年流域內的污染物排放量。對滇池流域企業污染負荷進行預測,在2020年其工業產業的污水量為2714.8萬立方米/年,化學需氧量排放量為3224.5t/年,氮排放量為224.8t/年,磷排放量為9.2t/年;第三產業的污水量為5814.2萬立方米/年,化學需氧量排放量為1.384.5t/年,氮排放量為821.2t/年,磷排放量為142.3t/年。endprint
3 治理滇池流域的工業企業污染對策
3.1 優化產業空間,實施清潔生產
“十三五”期間,政府調整了滇池流域企業的產業結構,并指導產業的發展方向,提升了環境保護的生產意識,積極推動第三產業以及高端服務產業的發展;不斷優化產業空間,促進產業的更新與置換,合理分配產業布局,并通過產業布局來將區域人口轉移到滇池流域以外的地區。
努力打造生態工業園模式,在目前的工業園區布局的基礎上,逐漸將滇池流域內的主導產業集中在主要工業園區;始終堅持以清潔生產為主要理念,循環經濟為主要方向的生產模式;并將流域內工業園區的產業鏈條不斷延長,促進循環經濟的發展,實現清潔生產的理念,這樣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使工業企業的發展具有活力性,還能使得工業企業的污染排放降到最低。
3.2 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造成滇池的污染主要是氮、磷和化學需氧量,只有從源頭控制好污染物的排放,加上滇池的自凈能力才能逐步改善滇池水質。流域內的企業廢水在進入城市污水管網前嚴格把關污染排放的審批程序,環保局負責滇池流域排污企業的申請以及登記,并對排污企業進行現場取樣驗收合格,方可下發排污許可證。每年校核排污企業的數量以及實際排污情況,并通過地理信息系統的分析技術,建立滇池流域水污染源數據庫。對于有自建污水處理站的企業要進行重點監管和抽查,嚴格把控企業的排放物是否達到規定的排放標準。
3.3 提高水質排放標準
目前滇池周邊的污水處理廠大多數都執行《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中的一級A標,總磷小于0.5。而《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四類水(湖、庫)的標準為總磷小于0.1,所以按照一級A標的標準執行,滇池藍藻很難被抑制,水質得不到根本改善。針對滇池目前的污染情況,政府需出臺高于國家制定的水質排放標準,尤其造成滇池污染的核心因子氮、磷,對直排入滇池的污水處理廠需進行提標改造,這樣可以有效抑制滇池藻類生長。
3.4 針對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對策
治理農村生活污水首先需要全面了解農村人口的分布情況和生活習俗,這樣才能進行針對化的收集處理。政府應當扶持對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鼓勵擁有新技術和專業運維團隊的環保企業進行建設管理,這樣可以避免出現污水處理設備停運情況。最后還需要加大對流域內農村生活污水排放的監管和控制,對于直接排入滇池流域內的生活無污水應當追究排放人責任,給予相應的處罰。
4 結束語
根據此次對于滇池流域水體污染源的調查分析,結果顯示工業企業為主要的污染源,主要是由其排放的污染物導致流域內的水體遭受污染,在處理和控制該污染源時,必須要不斷優化企業的產業空間,實施清潔生產;并要努力提升工業園區的規范建設,對于流域內含有污染物排放的企業要提高污染檢測的標準,多管齊下,才能夠從根本上解決滇池流域水污染情況。
參考文獻:
[1]王鐸.滇池流域污染源歸因識別與新時期治理策略[J].綠色科技,2017,02(13):28-31.
[2]潘吉宏,劉正康.滇池污染原因及治理措施[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6,03(29):24-25.
[3]徐曉梅,陳云波,葉海云,等.滇池流域水污染特征(1988-2014年)及防治對策[J].湖泊科學,2016,03(22):476-484.
[4]孟婷婷.滇池流域管理體制機制改革方案初探[J].中國環境管理,2016,03(19):53-59.
[5]張衛鋒,雙靈,曹瑾.滇池流域淺層地下水環境特征及防治建議[J].云南地質,2016,03(14):416-42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