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幼兒是比較特殊的一個群體,所以,在幼兒園語言活動教學中,教師需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教學方式才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而其中最為關鍵的就是教師應確保自身提問的有效性。可是實際研究調查過程中發現,很多幼兒園大班教師在語言活動教學中的提問效果并不是十分的良好,而這其實是不利于提高幼兒學習能力的。所以,為了改變這一局面,本文主要針對“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中教師提問的有效性”這一主題進行淺談。
關鍵詞: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師提問;有效性;進行淺談
一、 引言
雖然幼兒園大班的孩子思想意識相對要成熟一些,但是在實際語言活動開展中,教師在提問設計上除了要具有引導性、啟發性以外,同時還需要注意其他事項,比如,大班幼兒學習過程中的表現是否積極,大班幼兒學習的整體狀態是否良好等。只有對幼兒本身的學習情況進行科學的分析,教師才能不斷對自己的提問方式進行完善,從而也將在最大程度上提高整個語言活動課堂中的教學效果,并有效促進幼兒實現更加健康、快樂地成長。
二、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中教師提問的現狀
(一) 教師提問僅限于個別幼兒
縱觀當前的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提問現狀并不容樂觀,最明顯的問題則在于教師提問往往只針對于個別幼兒。主要表現在兩方面:
一是針對那些學習能力比較強,且性格比較活潑,還愿意聽老師話的幼兒進行提問;而那些性格相對比較內向的幼兒幾乎一學期也都不會被教師提問。久而久之,班上幼兒學習的情況很可能存在比較嚴重的兩極分化,同時也將導致教學失衡問題的出現。
二是教師的提問往往只限于個體回答,而不是集體討論作答,這樣不但限制了幼兒思維能力地提升,同時也使得最終只有個別學生才能夠獲得“回答教師提問”的機會。總體而言,對于多數幼兒來講,教師的提問方式對他們是相當不公平的。
(二) 沒有給予幼兒充分的思考時間
由于幼兒本身所學的知識就不多,所以很多提問,他們往往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去思考。但是部分幼兒教師卻認為,如果給予幼兒太多的思考時間,教學的進度也會逐漸減慢。研究發現,教師沒有給予幼兒充足的問題思考時間,主要表現為:
提問之后,會給予幼兒思考時間,但是其時間往往只有1,2秒鐘,而這對于任何一個幼兒來說,都存在有巨大的難度。與此同時,很多時候幼兒針對教師問題還沒有思考,作答,教師就已經立馬給出正確答案了。長此以往,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中,幼兒的思維能力提升也將受到巨大地限制。
三、 如何確保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中教師提問更有效
(一) 確保問題設計具有開放性
對于教師來講,每一堂語言活動課程中所教學的內容都是已知的,而為了促使整個課堂的教學,學習氛圍都變得更加濃厚,在語言活動教學中,教師則可以設計一些具有開放性思維意識的提問,從而也能激發幼兒的創新思維。
比如,在集體語言活動《媽媽生病了》這一課程教學中,教師則可以事先播放相關的片段——熊媽媽躺在床上……然后,則向幼兒提問:“你們看到熊媽媽怎么了?”這一問題的提出實際上對幼兒來說是沒有任何限制的,他們可以任意給出答案,比如,熊媽媽應該是生病了,熊媽媽正在床上休息……其實,從幼兒的回答就能發現,教師給出的提問具有開放性,幼兒回答的積極性也會因此得到有效的提高,因為他們不會去尋找所謂的正確答案,而只是會說出自己所看到的真實畫面。
所以,作為幼兒教師,在教授相關語言活動課程的時候,一定要注重提問的方式方法,甚至還要提前作一個“學生問題回答”的預設考慮,進而才能提高提問的有效性。
(二) 問題設計要充分結合幼兒本身的興趣特點
從科學的角度講,幼兒對于自己感興趣的語言活動,其參與積極性也將更高。由于在幼兒班級中,幼兒的主導性還不是特別的強,因此很多的問題還需要教師自己去解決。尤其是在如何進行有效提問這一問題上,教師更是要多花時間和心思,盡量滿足幼兒的興趣、愛好以及性格特點。
比如,在大班語言活動《大海睡了》這一課程教學中,考慮到幼兒的抽象思維,語言表達能力都要比小班幼兒強,所以在活動中,教師則可以引導幼兒完整欣賞一遍詩歌,然后再對其進行提問:“大海睡覺時是什么樣子的?”這一提問的巧妙之處就在于很多幼兒對于大海是充滿向往的;其次就是很多的幼兒都具有豐富的想象能力,而借助這一內容進行提問,幼兒必定也會想象出各種各樣的情形,比如,大海睡覺的時候,風和浪花都不吵它,月亮和星星陪著她……
總而言之,教師想要確保自己的每一個課堂提問都有效,那么在實際教學的時候,必定要充分考慮班級幼兒真實存在的性格特點、興趣愛好。
(三) 適當進行情景式的提問
情景式的提問,其實就是為了讓幼兒獲得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進而在教師的引導下,積極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
比如,在語言活動中有一個主題課程是《難忘的生日》。此時,為了激發幼兒的談話興趣,教師則可以專門為他們設置一個生日情景,當全班幼兒一起唱完生日歌曲后,還要拿出事先準備好的生日蛋糕和禮物,總之,就是要大家都經歷許愿、吹蠟燭、吃蛋糕等過程。此時,面對這樣的教學氛圍,很多幼兒對于自己的生日也特別的期待,借此機會,教師則可以提問不同的幼兒:“你們的生日是什么時候啊?”“誰來說一說自己的生日是怎么過的?”……
由于很多的幼兒都很喜歡過生日,吃生日蛋糕,所以,教師在教學這一語言課程的時候,專門為幼兒營造這種真實的生日場景,不但能夠激發幼兒語言活動課程參與的積極性,同時也促使教師地提問變得更加具有針對性。
四、 結語
促使幼兒教師的提問更加有效,一直以來也都是幼兒教師提高自身教學能力的重要內容。由于幼兒本身在年齡、性格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作為幼兒教師,在語言活動課程中的提問方式必定也將有所不同。也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幼兒能夠真正意義上學到知識。
參考文獻:
[1] 石麗麗.淺談幼兒園教學活動中的教師有效提問[J].教育科學,2016,11.
[2] 李華.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中有效性提問策略[J].教育科學,2015,10.
[3] 郭中然.幼兒語言教育活動中有效提問的策略研究[J].基礎教育研究,2015,06.
[4] 王毅.幼兒園語言教學活動中有效提問的策略[J].科學導報,2017,03.
作者簡介:
陳冰穎,江蘇省常州市,江蘇省常州市三井中心幼兒園。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