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0-3歲是嬰幼兒腦部發育關鍵期,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沖突期階段。引導式教育(CE)是融合教育與康復目標的綜合系統,它為這些特殊需要人士的終身教育及學習生活設定最合適的活動環境,使其獲得應付日常所需的技能和建立面對生活挑戰。本文通過23個案例前后對照的方法,討論方法及原理的有效性根據,得出了引導式教育母嬰組的教學是有效的,能全面促進腦癱嬰幼兒正常的生長發育和運動功能發展的結論。
【關鍵詞】引導式教育 母嬰組 教學效果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50-0010-01
腦性癱瘓(cerebral palsy,CP)簡稱腦癱,是小兒早期即發病的非進行性綜合癥,表現為中樞性運動障礙和姿勢異常,并可同時伴有癲癇、智力低下等。而引導式教育母嬰組是指由0-3歲腦癱嬰幼兒、家長及康復人員共同組成學習小組。
1.資料與方法
1.1資料
選取從2014年9月至2017年10月在廣東省殘疾人康復中心進行引導式教育的0-3歲腦癱兒童共24例,所有腦癱兒童診斷及分型符合2004年全國小兒腦性癱瘓專題研討會討論通過的小兒腦性癱瘓的定義、診斷條件及分型標準,排除嚴重智力障礙、癲癇的患兒。其中痙攣型15例、肌張力障礙型9例。有一名痙攣型幼兒因注射肉毒桿菌原因退出學習。
1.2方法
通過引導式教育核心小組成員對該組幼兒初步篩查評估,根據心智程度、運動功能等的情況,編成母嬰組,在2014、2015及2016年度,采用半日流程模式康復學習,幼兒教師和治療師負責集體課堂及預備活動。
預備活動按每學期嬰兒被動操加集體個別化活動,及穴位保健按摩加集體活動安排,搭配舒緩音樂,配合節律性意向,營造和諧關愛的親子康復教學環境。課堂是地席、手部、玩技、口肌及音樂課,家長學習輔助腦癱孩子康復訓練和認知學習。
1.3 對照方法
幼兒入組一個月內,用引導式教育實用技能表對嬰幼兒在大肌能,精細動作,自理及認知,社交溝通六大領域進行第一次自然情景評估,第二學期初進行第二次評估再對照分析。
2.結果
使用實用技能表對23名嬰幼兒在大肌能,精細動作,認知三大領域進行評估,發現23名嬰幼兒在經過一學年的引導式教育得到全面的進步。對比如下:
3.討論
腦癱母嬰組是由家長(母親)帶著腦癱幼兒接受引導式教育,幼兒特點包括:(1)生長發育速度快,腦部發育關鍵期。新生兒大腦重量約為350克左右,嬰兒六個月時腦重約為700克左右,兩歲時腦重 1000 克左右,其增值期主要從妊娠三個月至生后一歲。(2)親子關系,教養方式的鞏固期。埃里克森人生發展八階段提出嬰兒期是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沖突期。這一階段嬰兒主要護理人一般是母親,當嬰兒餓、冷、痛等身體不適而啼哭時,母親是否迅速及時出現給予照料是建立信任感的關鍵。
根據腦癱嬰幼兒的特點,我們以下原則設計一日生活的教學活動:
3.1注重提供豐富的感官刺激
人類腦發育關鍵時期開始于妊娠中期,持續到出生后2~3歲,發展潛力巨大。嬰幼兒關鍵期中樞神經系統發育非常迅速,給予適當的良性刺激,可促進腦結構的發育,包括軸突的繞行投射,樹突不尋常分叉等。良性的外界刺激能夠促進腦功能的發展。
引導式教育通過整日流程將幼兒在中心康復、學習、生活活動有規律科學規劃,采用主題教學串連各個領域的學習內容,如五官世界和瓶瓶罐罐,,并輔以節律性意向、兒歌、游戲等方式與兒童進行互動學習,充分調動幼兒在小組參與活動的主動性、積極性。
引導式教育的基本動作模式包括朝向中線,伸直手肘,抓握和放開,重心轉移,髖關節活動和固定。在整日流程中,引導員會幫助腦癱幼兒完成大肌能活動以及生活自理等活動的基本動作模式,從而做到功能失效到功能生效。
大腦發育最重要的條件就是豐富而適宜的教育環境刺激,這種刺激將從根本上改變大腦的微結構和整個大腦的性能。實施引導式教育之所以對母嬰組幼兒發展影響顯著,是抓住著了大腦發育的關鍵期。
3.2家庭和課堂康復相結合
家長參與是引導式教育的九大元素之一。家長作為輔助引導員,在老師指導下學習輔助兒童的技巧和方法。引導式教育包括大肌能活動、精細活動、自理活動、溝通能力、社交能力、認知學習六大領域的學習。母嬰組的課堂包括:地席課、玩技、感知課和音樂課;流程學習包括:站立、步行、穿脫鞋襪、如廁、擦手、餐前口肌、喝水、進食等;戶外活動包括:動物園游玩,木偶劇表演等。家長在每日隨班輔助過程紅學習兒童康復的科學規律和方法,自覺延伸到家庭康復中。
3.3建立親密親子關系、提高親子互動質量
小組學習購置嬰幼兒各類玩具教具,據腦癱幼兒的體能設計游戲活動,有趣的親密互動建立起親密的親子關系。
4.結論
雖然省康復中心母嬰組個案數量有限,但本文通過實用技能表的前后對照,得出引導式教育母嬰組的教學對腦癱嬰幼兒有全面促進作用的結論。
5.存在問題
由于國內引導式教育母嬰組開展單位少,時間短,難以通過大量數據進行佐證,希望在接下來積累更多個案后,增加數據分析對照,增加文章說服力。
參考文獻:
[1]催焱等.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教材兒科護理學(二)[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199.
[2]曹麗敏,余愛如.腦癱兒童引導式教育教與學[M].北京:華夏出版社,2012.2.
[3]林慶.小兒腦性癱瘓的定義、診斷條件及分型[J].中華兒科雜志,2005,4:262.
[4]鮑秀蘭,孫淑英,虞人杰,等. 塑造最佳的人生開端[M].北京:中國商業出版社, 2002:1903-1906.
[5]歐萍.早期兒童心理行為發育特點[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08,23(12):889 -891.
作者簡介:
黃惠津,學前教育,康復教師。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