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7年福建省中考實行全省統一命題,命題方向和命題形式等有了變化,何況八年級地理復習時間短,內容多,任務重,課時緊,既要上完八年級下冊教材的內容,又要復習好初中階段四冊教材的內容,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進行有效的地理復習,并力爭在中考中取得優異的成績,制定好中考復習備考策略是關鍵。
關鍵詞:地理;復習;備考策略
一、 研讀考綱,把準方向
目前我省初中地理有湘教版和人教版兩個版本教材,《福建省初中學科教學與考試指導意見》用于指導教師開展日常教學與復習備考,提供考試命題與教學評價依據,是指導性文件、綱領性文件。它規定了知識的內容、考試的范圍、考試的形式和難易度。因此復習中在教師的引導下依據《課標》和《意見》對每一個知識進行分類,分清哪些屬于識記,哪些屬于理解,哪些屬于運用,只有在復習中找準每一個知識的位置,才能保證復習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因此教師進行復習時一定要加強《指導意見》和《考試大綱》的研讀,掌握教學和考試要求,準確把握學科的重難點和知識的廣度和深度,找準考點。
二、 明確目標,精細安排
通過研究《指導意見》、考試內容及要求等內容,把握考試的動向,明確復習目標,才能比較有效的提高復習效率。在地理復習過程中教師要制定具體、完備的復習計劃,有的放矢,什么時間復習什么內容,應該做到心中有數。在地理復習中大體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即第一輪復習(3月初~5月中旬):是抓好基礎知識的復習,也就是對教材的全面復習,依托考綱,圍繞課本和復習用書,分單元進行全面系統的復習,夯實基礎。第二階段即第二輪復習(5月下旬~6月中旬):主要進行專題復習和綜合訓練。第三階段(6月中旬~6月25日中考):強調重點,模擬訓練,查缺補漏,迎考心理輔導。
三、 夯實基礎,查缺補漏
1. 應依綱據本,注重地理基礎知識教學,切實落實和掌握基礎知識才能以不變應萬變,不慌不亂,扎實進行教學和復習。
2. 小做法:易混概念辨析;易錯地名聽寫;課內小測5分鐘;每日一練(校本作業);每日一圖等。
3. 通過講、練、考、評、補等教學環節,發現問題—分析原因—尋求對策—解決問題(補短板)。
試題無論怎樣變化,都是地理基礎知識的不同演繹和遷移,即使是綜合試題也是在基礎之上的綜合。如果基礎知識不扎實,就很容易在考試過程中遇到障礙。對基礎知識進行全面復習的第一階段,一定要特別重視,力爭做到“當天內容及時消化,每單元知識及時鞏固”,力爭吃透每個知識點。
四、 突出地圖,圖文結合
復習課中要把“地圖”放在課堂首要放置。復習課中經常指導學生讀圖、讀出圖中包含的地理信息,了解地理各要素之間的聯系,養成勾圖、填圖習慣,逐步達到能讓學生把地理知識表述在圖中。
地理復習中的讀圖一般包括識、析、繪、默四個主要環節。
1. 識圖。識讀地圖是學習地圖知識的基礎。這一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弄清楚地圖上所反映的地理事物“是什么”,“有什么”,“在哪里”。
2. 析圖。析圖是為了說明“為什么”的問題。在教學中,訓練學生根據地圖分析地理事物,要注意由簡到繁、從易到難、由單幅到多幅地圖的復合過程。因為地理事物及多種地理要素常常結合在一起,相互之間有緊密的聯系,這些聯系可以通過地圖準確地反映出來。
3. 繪圖。教師在運用地圖輔助教學時,要注意對學生地圖繪圖能力的培養,保證學生使用地圖的同時,能夠自主繪制地圖,加強對地圖的掌握及了解,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實現新課標培養學生的要求。
4. 默圖。默圖顧名思義就是背著課本將圖默出來,這也能在一定形式上考查學生對課本知識的掌握效果。
五、 注重能力,把握因果
新中考復習:要注意把握地理知識間、地理各要素間的內在聯系,由因推果,由果索因,培養學生的地理邏輯思維,不能一味地死記硬背。
1. 把握內在聯系。地理各要素間、世界地理與中國地理間、自然地理與人文地理間、總論知識與分區地理間。
2. 把握因果:由果索因,由因推果。如:總論知識落實到分區,總論知識是因,分區是果;總論提供了知識與方法,分區地理是案例(關鍵:當地人民是如何因地制宜地從事生產和生活的)。
由果索因——如:臺灣主要糧食作物是水稻(有“東南糧倉”“海上糧倉”之稱)。
六、 注重方法,提高效率
好的復習方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復習過程中,應注重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
首先,要教會學生學會審題。其次,要讓學生熟悉常見的地理試題不同的解題方法。圖示法、排除法、推理法等。
1. 選擇題。要想拿高分,選擇題的錯誤率要控制到最低,這就要求教師既要把知識點講清、講透,知識復習到位,講練結合,力爭讓學生體驗同一個知識點下派生出來的多個選擇題。
2. 綜合題。解答綜合題時,要始終根據題目所給的條件和圖上所示的內容來得出答案,盡量挖掘圖中的信息,不能拋開題中條件和地圖或示意圖,只憑記憶的知識或想象來回答。作答之前,對題目的閱讀要認真,對圖的觀察要細致,填寫時答案要準確。
七、 精講精練、講練結合
摒棄“題海戰術”“以考代講”“以練代講”的單純做法。在練習時,教師要把握好尺度,精講精練,講練結合,專題訓練,系統整合。
要堅持講解與練習有機結合的原則。講,要有針對性,練,要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另外要加強專題訓練,系統性地整合有關知識,使學生把知識網絡化,能夠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八、 加強管理、狠抓落實
無論哪一門學科,老師講得再好,學生不學或學生學習不盡力,那最后的效果將大打折扣,所以我認為地理復習,三分靠講,七分靠管,如果管理不到位,那將會事倍而功半。因此,復習階段加強對學生的管理十分重要。
注重落實檢查,真正把復習落到實處。可以實行教師抽查,小組檢查,大組檢查,課代表檢查,隨堂小測試等多種方式,真正使學生有壓力,從而產生動力。
九、 結語
因材施教,讓學生量力而行,讓每個同學都能順利完成任務,都有成就感。在復習過程中,要允許一部分學生減量復習,記住最基礎的知識就行了。我們要把握住學生的心理,因材施教,讓學生量力而行,如果學生發現他很容易就能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他一定會認真去完成的,當你在課堂上統計誰復習會了的時候,他們也會高高舉起自己的手,他們會感到自豪。這時,你要及時抓住時機,對這些所謂的差生進行鼓勵,表露出你對他的賞識,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簡介:
張曉芳,福建省龍巖市,永定區教師進修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