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高職教育中,體育活動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同時也是高職教育主要內容與形式之一。通過筆者查閱文獻、調查訪談中發現,近年來,高職學校體育活動開展過程中,事故發生率逐年上升,給學校、社會、家庭及學生個體帶來不同程度的損害與影響。導致高職高專學生體育活動事故發生率上升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既有來自于學校方面的因素,也有來自于社會或學生個體層面的因素。綜合筆者調查研究結果得出:在高職體育活動中,籃球、足球、單雙杠這三項運動事故發生風險最大,三者占高職學生體育活動事故發生的54%;武術、游泳次之,約占26%;羽毛球、乒乓球、跑步等運動事故發生率相對較小,約占12%;其他各類體育活動發生事故概率約占8%;同時,通過調查研究還發現,約22%的高職學校未能健全完善體育器材、設備,約27%在校的高職高專學生表示自己曾經發生過程度不一的體育事故。由此可見,有必要針對高職高專學生在體育活動中風險來源、風險因素及風險應對策略等進行研究,為有效降低高職學校體育活動事故發生率提供一些參考與建議。
關鍵詞:高職高專;體育活動;風險來源;因素;應對策略
體育運動是人們強健體魄的重要方式之一,同時也是各個階段教育教學與學生課外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高職教育中,體育活動同樣也占據重要地位。然而,近年來在國內頻頻發生的校園體育事故,尤其是部分學生在進行體育運動過程中發生猝死事件,給社會、家庭、學校等帶來的負面影響,更是讓學校及教師繃緊了神經,同時也引起了全社會的關注,使得社會關注的焦點開始轉移到校園體育事故之上。同樣的,在高職高專院校中,體育事故引發廣泛關注與熱烈討論。據相關數據統計,我國每年約有4000名左右的高職高專學生在進行體育活動過程中發生非正常死亡,且約有85%的致死事故是可以通過相關規范與措施進行規避的。但是,也不能因噎廢食,必要的體育活動無論是對學生個體,還是對學校教育而言,都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加之體育運動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對抗性與競爭性,在運動過程中或多或少會發生一些意外情況。對此,高職學校應當加強對體育鍛煉風險研究,制定行之有效的體育運動安全防護措施與策略,以提升高職高專學生進行體育運動的積極性,同時保障學生的安全。基于此,文章依據筆者查閱文獻、調查訪談所獲取的數據,深入分析在高職高專學校學生體育活動中可能存在的風險,找出風險的主要因素,再針對這些風險,提出相應的解決與應對策略,進而為高職高專學校學生進行體育鍛煉提供有用的參考與借鑒。
一、 高職高專院校學生進行體育活動過程中可能發生風險的主要來源
根據文獻查閱、問卷調查及專家訪談結果可以對現階段高職高專學校學生體育活動過程中可能存在的風險進行分類,其主要風險來源包括體育項目風險、場地與器材風險、體育設備風險等三種。
(一) 體育項目風險
不同的體育項目,其風險系數也有所不同。根據高職高專體育常規項目的風險系數,可初步估出相應的風險等級。高職高專體育活動常規項目風險等級由高至低依次為足球項目、單雙杠項目、籃球項目、游泳項目、羽毛球項目、乒乓球項目、跑步項目、體操項目、競走項目。按照風險系數可大致分為高危險類、中危險類、低危險類等三個層級。其中高危險類主要包括足球項目、單雙杠項目以及籃球項目;中危險類包括游泳項目與武術項目兩類;低危險類包括跑步項目、體操項目、競走項目等。在實際中,以高危險類項目發生體育事故概率最大,約占54%,中危險類項目占26%,低危險類項目體育事故發生率最低,占12%,其他體育項目發生體育事故概率為8%。
(二) 場地與器材風險
綜合文獻研究與實地調查情況可知,現階段我國高職高專學校普遍存在體育活動場地資源不足、器材短缺的問題,尤其是與國外相同水平高職學校相比,仍然存在較大差距。根據調查數據顯示,僅25%的國內高職高專學校的體育場地與器材資源能夠滿足多數高職高專學生的體育活動需求,有53%的學校的體育場地與器材資源能夠基本滿足學生進行體育活動的要求,剩下22%的高職高專學校所有的體育場地資源與器材十分短缺,根本無法達到學生進行體育訓練的基本需求。場地與器材短缺的情況,不僅會導致學生無法有效進行體育活動,不利于學生強健體魄、增強身體素質,而且由于場地不足、器材稀缺,還會引發學生爭搶行為,進而誘發體育事故。面對這一情況,需從全局角度出發,由政府、社會、學校等多方主體共同參與解決,通過制定長久、詳細的體育活動硬件設施建設規劃來解決。由此可見,體育場地與器材的不足,也是導致高職高專學生體育活動中發生風險的主要來源之一。
(三) 體育設備的風險
高職高專學生在進行體育活動時,接觸最為緊密的就屬各類體育設備。體育設備的安全與否,直接影響著高職高專學生體育事故的發生概率。對此,筆者專門針對高職院校學生最常接觸的幾類體育設備的日常維護情況及安全性進行調查研究。結果表明:在體育設施、場地、器材等設備維護方面,約22%的高職學校對體育設施、場地、器材等未實施定期檢查與維護,且這一情況已經成為引發學生發生體育事故的主要誘因,其余的78%的高職高專學校對體育設備維護能夠做到一月一次的約2%,兩月一次的約8%,每學期一次的約68%;在體育活動場地材質方面,超過43%的高職高專學校體育場地仍然使用硬化的水泥地面,使用正規的塑膠跑道的高職學校僅占24%,使用爐渣、土地以及其他材質類型的高職學校比例分占12%、9%、12%。學生在材質不達標的場地上運動,極容易發生意外,輕則破皮流血,重則脫臼骨折;在對高職高專學校是否設有400m標準跑道的調查情況也不容樂觀,只有85%的院校沒有。由此可以看出,現階段我國高職高專院校對體育活動場地建設仍然處于初級階段,因體育設備而帶來的體育事故風險,也是造成高職高專學生發生體育事故的主要風險來源。
二、 影響高職高專學生體育活動各類風險源形成的主要因素
根據調查分析歸納出影響高職高專學生體育活動風險源形成的主要因素包括:endprint
(一) 學校因素
當前,我國高職高專教育呈高速發展態勢,國內各大高職高專院校招生規模逐年擴大,專業教學設施建設投入連年提升。與之相對的是,對高職高
專學校體育設施建設卻關注不夠、投入不足,致使高職高專學校學生平均場地使用面積及器材使用數量不足現象嚴重。稀缺的體育場地與體育器材,勢必容易引發學生對場地、資源的搶奪,從而催生體育風險和體育事故。此外,部分高職高專學校還缺乏健全的體育安全教育制度與檢查制度,該因素也是引發體育風險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 社會因素
影響高職高專學生體育活動各類風險源形成的主導因素還包括社會因素。這里所提到的社會因素主要包括家長對學生從小的溺愛使其缺乏體育運動而導致學生身體素質下降;家長對孩子正確訓練、安全活動教育不足、培養不夠,使得學生缺乏健康、安全訓練的意識與能力,導致其不懂如何有效規避體育風險和在發生體育事故時如何減輕傷害;社會飲食結構不合理,使得學生對高熱量、高脂肪食物攝入過量而引發肥胖問題,這些都是影響體育風險源形成、誘發體育活動事故的相關誘因。
(三) 學生個體因素
學生個體因素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學生對體育知識學習不夠重視,在對學生講解正確運動要領及注意事項時,注意力不集中,思想開小差,未能有效聽講,導致安全運動知識缺乏;二是當代的學生普遍缺乏鍛煉,因而身體素質較差;三是體育學習與訓練的目的不明確,導致體育活動中缺乏有效的自我保護。
(四) 教師因素
教師層面因素主要包括:一是教師防范學生發生體育事故的意識不足,能力不夠,且缺乏專業性的防范學生發生體育風險的培訓和教育;二是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體育活動時對學生要求不嚴、活動過程不嚴謹;三是體育教學內容設計未能從學生實際出發,與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及實際能力不相適應;四是對體育鍛煉前的準備活動重視不夠,導致學生活動準備工作不夠充分。
(五) 不可抗力
此外,包括自然環境變化、突發事件等不可抗力因素也是造成學生發生體育活動風險的誘因之一。如天氣過熱發生中暑事件、地面塌陷導致墜落事件、重物落下導致學生被砸傷事件等。
三、 解決建議與應對策略
(一) 解決建議
1. 體育活動是高職高專教育重要組成部分,活動中存在發生事故的風險性是客觀、必然存在的。但也并不能因此而不采取任何措施。對于學校的管理者與體育活動的組織者,其應當積極采取回避、降低、轉移等措施將高職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風險值降到最低。
2. 針對體育活動風險等級劃分,高職高專院校的管理者與體育教師應當針對不同風險等級的體育項目采取不同的應對措施,嚴防體育事故的發生。
3. 在高職高專學生體育活動中,發生體育事故的風險規律具有明顯的性別特征,體育活動中男生發生體育事故的風險明顯高于女生,對此,可以根據不同性別特征采取針對性的解決措施加以應對。
(二) 應對策略
1. 加強對教師風險意識與防范風險專業能力的培養
在體育活動中,教師是活動的設計者、組織者與實施者,培養高職高專院校體育教師防范體育事故的風險意識,加強對其防范體育風險的專業技能培訓,是降低高職高專學校學生體育活動事故發生的重要途徑之一。對此,首先應當加強高職高專院校管理者、教師以及學生三者的風險應對策略,要求管理者重視體育活動風險事故,體育教師強化對體育風險的認識,并掌握相應的應對方法再去指導學生,以減少體育活動事故的發生率。其次,對于不同等級、不同類型的體育事故風險,應當采取不同的應對策略,比如對于發生概率大、危害性強的體育活動采取風險回避策略,對于發生概率小、危害性強的體育活動采取風險轉移策略,對于發生概率大、危害性低的活動采取風險降低策略,對于發生概率小、危害性低的活動采取風險自留策略。
2. 加強學生體育風險教育促其形成正確的風險意識觀
大學階段是培養學生良好體育習慣、樹立終身體育的關鍵時期,在該時期加強對學生體育風險教育,能夠保證學生在充分享受體育帶來的愉悅感受的同時,也能樹立起正確的體育風險意識觀。基于此,高職高專學校應當加強對高職學生以及相關工作人員的風險教育,使其全面認識體育活動中潛在的風險,提升其防范風險的意識與能力,做到防微杜漸。
3. 提高學生身體素質與自我保護意識
預防校園體育活動事故最根本、最重要的一環在于學生自身,提升學生自身身體素質,促其形成自我保護意識與能力,是有效防范校園體育事故發生的有效途徑之一。對此,高職學校應當制定科學性、系統性、持續性的體育教學計劃,培養和加強學生的體育運動意識,使其自覺主動地做到積極鍛煉、健康飲食、增強體質,同時掌握一些安全參與體育運動、有效保護自身安全的知識與技能。
4. 設置專門的體育設施管理部門,加強對體育設施的管理與維護工作
應對體育設備風險,高職學校應當設立專門管理體育設備的部門,對體育設備進行定期檢查和維護,做好體育設備安全性評估,嚴格排查風險隱患,對排查出的隱患及時進行改進或更換體育設備,最大程度地降低體育設備所帶來的風險。
5. 建立健全體育事故應急預案,規范處理校園體育安全事故
理論上,校園體育事故無法完全避免,但是學校有責任、有義務也有能力將校園體育事故發生率降到最低。對此,高職學校應當不斷建立健全校園體育事故應急預案,對所有可預見的緊急情況事先設計好控制措施。同時將事故處理流程制度化,具體責任到人,保證事故處理流程更加規范,從而減輕體育事故危害。
四、 結語
綜上所述,體育活動既是高職高專學校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學生活躍校園生活的主要形式和內容。高職學校應當依據客觀事實,全面、客觀地看待體育活動存在的風險,既不能因噎廢食,也無能無視風險,而需正視風險,采取切實可行的操作策略,不斷提升高職院校管理者、體育教師以及學生個體防范風險的意識,同時培養學生良好的體育運動習慣,幫助其樹立終身體育的觀念,使其在學校乃至日后工作、生活中,都能自覺做到有效規避運動風險,不斷提升自身防范體育風險、應對體育事故的能力。
參考文獻:
[1]陳仿軍.從《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實施論我國學校體育改革的目標定位[J].浙江體育科學,2003,25(3):42-43.
[2]周暉.對學校體育保險的探討[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5,24(4):37-39.
[3]石巖,侯嬋莉.體育活動風險認知特征及其影響因素的理論研究[J].體育科學,2008,28(10):66-73.
作者簡介:劉海豐,講師,廣東省廣州市,私立華聯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