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翻轉課堂作為一種教師在課前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學習資源、在課上進行解答學生的疑惑并完成練習的嶄新的教學模式,它為課堂教學改革注入了新鮮血液,也因此受到了國內教育學者和專家的熱捧和關注。本文通過對翻轉課堂的興起與發展加以介紹,對國內翻轉課堂的相關文獻進行梳理分析,并對其做出總結和展望,以期為翻轉課堂的實踐提供指導和幫助。
關鍵詞:翻轉課堂;研究視角;存在問題
一、 引言
自 2007年正式興起以來,翻轉課堂很快成為了國內外教育信息化的熱點。《新媒體聯盟地平線報告:2014高等教育版》及《新媒體聯盟地平線報告:2015高等教育版》都曾指出:翻轉課堂在一年內將會被采納。如今,它不僅被全球教育工作者接納,而且引起了我國專家學者的關注,使得越來越多的學者對其進行了深入研究。為了使翻轉課堂推動我國教育信息化的發展,促進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變革,本文將對2012~2017年國內翻轉課堂的相關文獻進行系統地整理,基于“翻轉課堂”的研究現狀來探索未來相關研究的方向和應該注意的地方,以便為翻轉課堂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礎。
二、 翻轉課堂的源起
翻轉課堂,就是學生在上課之前根據個人情況通過視頻或者其他學習課件接受直接教學,而老師在課堂上將時間用于提高整體教學效果或者提供學生所需的個性化教學的一種教學模式。它最早起源于2007年美國的林地公園高中的兩位化學老師,他們的初衷是為了幫助學生補課而錄制視頻并上傳到網上,由此創造了翻轉課堂的雛形,并引起了其他教師的效仿。它于2012年傳入我國,也成了各級教育機構的研究熱點。
三、 國內翻轉課堂研究現狀
1. 國內相關研究概況
本文以中國知網為文獻來源,通過設置“翻轉課堂”為篇名、關鍵詞及主題詞,發表時間為2012~2017年,對檢索結果進行如下分析。
從上圖可知,國內學者對翻轉課堂的研究始于2012年,開辟我國翻轉課堂研究先河的是南京大學教育研究院的張寶輝教授,他和他的兩名研究生合作撰寫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是我國翻轉課堂研究的開篇之作。自2013年起,翻轉課堂逐漸受到國內學者們的關注。因此,翻轉課堂的相關研究文獻數量呈逐年增長的趨勢。2014年對翻轉課堂的研究數量呈“井噴式增長”,檢索出704篇相關文獻。2015年2637篇,2016 年 4855篇,2017年(截至11月1日)5335篇。通過2015~2017年文章數據信息可看出,翻轉課堂的相關研究處于持續升溫的狀態,未來可能會有越來越多的學者關注到翻轉課堂并開展深入研究。所以,對翻轉課堂已有研究進行梳理和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
2. 國內翻轉課堂的主要研究視角
通過對近五年國內翻轉課堂文獻查閱整理發現,當前國內學者對翻轉課堂的研究主要是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一是翻轉課堂的概念性界定研究;二是對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探究;三是翻轉課堂在教學中具體應用的研究;四是基于翻轉課堂的個性化學習及教師培訓研究。下面就翻轉課堂相關文獻的研究視角及主要觀點進行綜述。
(1)翻轉課堂的概念性界定研究
這類研究主要是基于理論層面對翻轉課堂的定義、內涵特征等進行闡釋。其中,蘇州市電化教育館的學者金陵就對翻轉課堂進行了一系列研究,比如:翻轉課堂是什么,翻轉了什么,如何翻轉,如何實現中國化的課堂翻轉和實踐創新等,為中國翻轉課堂的研究奠定了理論基礎。而秦煒煒則是在深刻解讀“翻轉課堂”內涵特征與發展歷史的基礎上,提出“翻轉學習”是一種課堂教學改革的新范式。
另一類概述性研究是將翻轉課堂與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比較研究,如李海龍等通過兩者對比發現,翻轉課堂不僅可以調動學習者的積極性,同時也能讓學生的社交能力得到發展。
(2)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探究
這類探究是熱門話題,翻轉課堂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其具體模式選擇和流程設計是影響成敗的重要因素,國內學者自然而然地關注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目前,我國學者提出的教學模式有很多,本文主要將其歸為兩類:一類是以國外文獻研究為基礎而提出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如張金磊在對美國的斯蒂爾沃校區13所學校、克林戴爾高中、河畔聯合學區等開展的翻轉課堂教學實踐做了深入的文獻分析后,提出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型。田愛麗則立足人本主義和建構主義觀點提出“基于文本,自主建構”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并依據布魯姆的“掌握學習法”,提出“翻轉掌握教學模式”。
(3)翻轉課堂在教學中具體應用的研究
從已有研究來看,翻轉課堂教學實踐是國內學者的研究重點。翻轉課堂的主要運用領域有三:一是大學教育,二是成人教育,三是中小學課堂教育。研究所涉及學科以信息技術和物理學科為主,也對思想政治課、大學英語、3D Max課有所研究。如劉震將翻轉課堂運用于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講授;劉江、王曉東、羅敏捷等人則把翻轉課堂應用于大學英語的教學中。
(4)翻轉課堂視域下個性化學習及教師培訓研究
翻轉課堂本質是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個性化教學,它顛覆了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授課模式,把學生放在了教學活動的中心,同時也對教學關系做出了新的詮釋,這一模式給學生的自主化和個性化學習提供了有利條件。個性化教育也正是當前教育改革所大力提倡的。目前國內對翻轉課堂的研究主要由個性化學習、視頻公開課、教學視頻等關鍵詞組成。研究者對此也進行了集中討論和深入探究。李小剛等人認為教學視頻和視頻公開課等是促進學習者個性化學習的重要途徑。王小彥則把個性化學習理論和Robert翻轉課堂教學模型相結合,構建了基于翻轉課堂的個性化教學模式,并從理論基礎、功能目標、實施條件、活動程序四方面做了較為詳細的闡述。此外,學者還關注到了教師培訓的問題。隨著翻轉課堂研究的深入,如何讓教師實現專業發展以適應翻轉課堂教學的趨勢是每一個教育專家和一線教師關心的問題。筆者認為,這一領域將成為日后翻轉課堂研究的熱點。
四、 結語與展望
隨著“互聯網+教育”這一趨勢的不斷發展,網絡技術與教育的契合越來越受到學者的廣泛關注。而翻轉課堂就是網絡技術與教育完美結合的產物,它作為一種新型的授課模式,已經在實驗和研究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效。筆者結合翻轉課堂興起背景,對我國翻轉課堂研究主題及現狀進行了梳理。雖然近些年對“翻轉課堂”的研究不管是在廣度上還是在深度上都有很大的提升,但依然可以看出“翻轉課堂”的研究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仍需要國內諸多學者和一線教師進行不懈努力和探究。
參考文獻:
[1]新媒體聯盟[EB/OL].新媒體聯盟地平線報告:2014高等教育版.2014-05-07.
[2]龔志武,吳迪,陳陽鍵,蘇宏,黃淑敏,陳木朝,吳杰鋒,焦建利.新媒體聯盟2015地平線報告高等教育版[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5,(2):3-22,42.
[3]喬納森·伯格曼,亞倫·薩姆斯.翻轉學習:如何更好地實踐翻轉課堂與慕課教學[M].中國青年出版社,2015.
[4]金陵.“翻轉課堂”翻轉了什么[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2(9).
[5]金陵.翻轉課堂中國化的實踐與理論創新[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4(14).
[6]秦煒煒.翻轉學習:課堂教學改革的新范式[J].電化教育研究,2013(8):84-90.
[7]李海龍,鄧敏杰,梁存良.基于任務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設計與應用[J].現代教育技術,2013(9).
[8]張金磊,王穎,張寶輝.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模式[J].遠程教育雜志,2012,(4):46-51.
[9]田愛麗,翻轉課堂本土化的實踐創造[J].上海教育部,2014,(12):64.
[10]李小剛,靳素麗,王運武.教學視頻支持下的網絡時代個性化學習研究[J].中國遠程教育,2013(7):8-42.
[11]王小彥.基于翻轉課堂的個性化教學模式探究[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4(6):12-15.
作者簡介:
卓秀霞,江西省贛州市,贛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