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閱讀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的基本環節,多渠道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確定課堂閱讀教學的有效目標、重視學生在課堂上多種形式的閱讀、加強對學生的有效閱讀指導、注重多元評價,讓學生親近文字、走進文本,以“真閱讀”替換“假閱讀”,已成為農村初中語文課堂有效閱讀教學的主要途徑。
關鍵詞:閱讀教學;有效性;應對策略
閱讀,是語文之本,是語文教學之基礎。開展有效閱讀教學,對激發學生求知欲望、擴大知識視野、豐富精神生活、培養道德情操等都具有重大意義。但是閱讀教學到底教什么?怎么教?這個問題多年來一直困擾著我們。目前,初中語文課堂閱讀教學效果不佳,學生閱讀興趣不濃,自主閱讀意識不強,教師對課堂閱讀教學觀念陳舊,對閱讀方法指導不力,這些原因直接導致了我們在閱讀教學上的低效甚至無效,因而有效閱讀教學也就無從談起。
所謂“有效閱讀教學”,就是指通過綜合利用一切教學策略與教學藝術,激發學生閱讀興趣,變“被動閱讀”為“主動閱讀”,使學生能讀有所悟,讀有所獲,真正有效實現預期閱讀教學結果的教學活動。而要真正實現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就必須在閱讀教學中注重有效閱讀教學策略的研究與運用。
下面,筆者就結合教學實踐經驗,來談談提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具體策略。
策略一:立足興趣,注重良好閱讀習慣的培養
偉大的教育家孔子有言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只有讓學生產生閱讀興趣,才能激發他們的主動性,讓他們愛上閱讀并樂于閱讀。正因此,教師就必須在閱讀教學中立足于課堂興趣的激發,通過創設濃厚的氛圍使學生真正愛上閱讀并樂于閱讀。那么,在課堂閱讀教學中,應如何去激趣呢?
首先,要巧設導語,以導激趣。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導語能起到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作用。通過巧設導語,幫助學生在主動走向文本之前,建立起一種良好的心理期待。教師在教學每一篇課文時都要精心設計一個好的導語,以激起學生對文本閱讀的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喚醒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調動其積極思維,以實現對文本的直接閱讀。
其次,要創設情境,以境激趣。在課堂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播放音樂、觀看視頻、講述故事等不同的方式,為教學創設良好的情境氛圍,運用不同的方式最直接最強烈地撞擊學生的心靈,使之能夠有機地融入這一氛圍之中,從而喚醒他們“一讀為快”的沖動和欲望。
策略二:立足目標,注重課堂閱讀教學的針對性
語文課堂閱讀教學的有效性,說到底就在于課堂閱讀教學目標的實現,使學生獲得發展。這就說明在閱讀教學中合理而明確的教學目標的確立就顯得尤為重要。
教師在備課中,應根據實際學情,必須將閱讀教學目標細化、具體化,確保目標的可實施性,這樣才便于在課堂閱讀教學中得以落實。而在確定每節課的閱讀教學目標前,老師應對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有全面的認識,同時應該根據學段目標、單元目標,結合學生階段特點和認知能力,照顧學生的認知差異,不能確立過高于或過低于學生實際的目標。應整體把握,突出重點,點面結合,取舍適度,突出語文的本體地位,這樣課堂就有了導向性,學生在學習中才會有的放矢,從而閱讀教學的有效性也就有了基礎保障。
策略三:立足指導,注重閱讀方法的傳授
方法是解決問題的途徑。新課標提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講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可見,“讀”是閱讀教學中最經常、最重要的方法。在有效的語文閱讀課堂里,朗讀應貫穿始終。新課標還指出:“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加強對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所以語文閱讀課堂應當以精讀為主,并引導學生學會默讀、誦讀、精讀、品讀、略讀、瀏覽等多種讀書方法,各種方法綜合運用。同時在教學中還應重視默讀和速讀的作用。默讀有利于提高理解水平,速讀有利于節省時間,進而提高閱讀效率。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作為語文教師,一定要教給學生有效的閱讀方法,教會學生根據不同的閱讀內容和不同的閱讀目標,自主選擇恰當的讀書方式,課上才能真正領悟文章的情感和內涵,以實現預期的閱讀目標。
策略四:立足形式,注重課堂閱讀的多樣性
課堂閱讀教學,不僅要積極引導學生開展自主閱讀,更要注重不同閱讀形式的創設,根據不同的閱讀內容,引導學生或進行“理解性閱讀”,或進行“探究性閱讀”,或進行“比較性閱讀”,或進行“鑒賞性閱讀”,或進行“感受性閱讀”,或進行“拓展性閱讀”,從而打破“個讀”的單一性和枯燥性,充分讓學生在比較與探究、合作與交流中與文本對話,在理解與思考、體驗與感悟中與文本共鳴,最終以達思想的洗滌和提升。
策略五:立足評價,注重課堂閱讀教學的激勵性
課堂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對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表現及達成的目標給予積極評價。教師對學生的課堂評價要以發展性評價理念為指導,注重學生在課堂的學習過程,充分發揮教師的課堂評價作用。教師要抓住最佳時機,來對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作出適當的評價。充分肯定學生的閱讀成果。另外,教師的評價不是簡單的肯定或表揚,要有導向性,為學生指明前進的方向。
除了教師的課堂評價外,閱讀教學中還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讓學生相互交流以進行思想碰撞,相互促進以取長補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總之,在農村初中語文課堂閱讀教學中,多渠道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確定課堂閱讀教學的有效目標,重視學生在課堂上多種形式的閱讀,加強對學生的有效閱讀指導,注重多元評價,引導讓學生親近文字、走進文本,以“真閱讀”替換“假閱讀”,已成為提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主要途徑。
參考文獻:
[1]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S].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 溫儒敏.談談閱讀興趣的養成[J].課外語文(初中),2004(7).
[3] 趙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3.
作者簡介:
何軍,甘肅省白銀市,會寧縣桃林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