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中英語教師在《普通高中英語新課程標準》的實施過程中,積極探究各種教學方式的研究追求新理念下的教學有效性研究。在眾多推陳出新的理論研究中,結合實踐課堂教學,不斷完善。在探究到實踐中的有效性上。關注教育就要以冷靜的思想,思考我們當前的課堂教學。一線的老師逐漸對有效課堂行為的切入點已轉移到實際教學的有效性上來。
關鍵詞:教學行為;高中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
一、 引言
教學行為直接影響著課堂效果,基于教學行為的有效性的廣泛研究,是高中英語教學發展的需要。
《普通高中英語新課程標準》實施以來,教學教研工作在各地的教育教學中,對基于教學行為的高中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二、 有效課堂教學行為的影響因素
教學行為的正確選擇是教學效果的關鍵。在教學實踐中的合理運用,還要考慮到影響教學效果的各種因素。靈活應用有機組合,教學中教師在實施過程中提升自我的教學經驗。
(一) 教學中的最佳教學效果來源于教師合理的知識結構
教師合理的知識結構,在教學中起著主導地位,實現教學中的有效性。教師的能力體現在教學中需要三方面,即本體性知識、實踐性知識、條件性知識。這三方面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教師本體性知識是教師對自身所任教的學科有著扎實的知識功底,是完成教學任務的基本條件;教師實踐性是在教育教學工作中,通過自身的教學實踐不斷積累探索,不斷總結經驗,陸續在課堂教學的具體情境中實施教學活動,在課上教學運作的環節中,抓住關鍵,應對相關問題的產生和對產生問題的有效解決。教師條件性知識,在教學中包含了學生的心理是否健康發展、對學生的正確評價及自身學識水平。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努力學習教育心理學,結合學生生活實際,體察學生在校期間的心理變化。了解學情,把握思想動態,緊密與各科老師之間的聯系,做好學生在校生活的德育工作,為有效教學奠定思想基礎。促進他們在學習上的主觀能動性,英語課堂成為學生們一展才華的知識舞臺,才能獲得最好的學習效果。
(二) 通過效能感實現有效教學
英語課堂的效能感,是教師對班級學生進行教學組織及進行教學行為的主觀判斷。在教學效能感的范疇里可以分為兩方面:一是一般教學效能感;二是個人教學效能感。第一種是教者本人針對教與學的關系,在教學中對學生實施教育的作用的一般看法;第二種是教者本人針對自己的教學效果進行正確的認識和正確的評價。教學中一般教學效能感與個人教學效能感相互作用,達到老師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對其學習任務的完成的效能判斷。老師在長期的教學工作中,需要定期為課堂授課效果和對自身的教學理念、教學手段進行總結。意在反饋自己對教學目標的實現狀況。體會教學效果,找出相關的原因,采取必要手段進行對一般教學效能和個人教學效能的合理的科學的改觀,及時把信息源進行合理加工改進。教學中的信息感對學生有著積極的影響。效能感信念的產生來源于對教學事業的熱愛,對教學改革理念的轉變,這種教學效能在長期的教學工作中是實現有效教學行為的動力來源,不但影響老師的教學熱情,還影響著學生的發展,是教學相長的重要因素。
(三) 實現有效監控力是教師開展教學行為的保證
加大英語課堂教學中的監控能力,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對其進行積極主動地計劃、檢查、評價、反饋。教學中老師把教學活動的進行狀態作為主觀上的意識對象,并利用每節課教授結束的反思為以后教學積累更充分的理論根據,有效改變教學所需的必要手段。在對于教學中的監控力中,需要教師主觀能動性,及時主動進行歸納總結,發現不足,彌補不足,增進教學中自我分析的能力,改善教學行為的方式。增進教師對于教學理念的快速更新,促進教學的有效行為。
三、 整體功能的發揮是有效實現教學行為的途徑
教學行為的本身具有獨立性和統一性。獨立與統一的有效結合,締造了課堂的最優化。這種結合不是在課堂上某一方面的特殊體現,而是結合知識點講授結合學生的具體信息反饋,靈活機動地運用。教學中遵循散發性教學行為,進行有組織有計劃地明確實施,是教師在教學中最優秀的表現。這種行為推動主觀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在教學主體功能的激進下,形成學生良好的學習動機,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學生的主動思考和有效地交流,產生良好的課堂氣氛。功能得到最大空間的提升,課堂教學形成良好的教學效果。在統一與獨立的教學流程里,進行時間的合理分配。做好課堂教學組織工作,以嚴肅認真的態度對待每一個環節,減少紀律問題的發生,保證教學有序開展。以便老師利用各種教學行為之間的融合,體現本節課要達到的教學目標涉及的教學任務,體現教學行為在教學中的整體功能。這種功能的體現是教師素質的外化表現,其自身深刻的內涵決定著有效實施教學行為的關鍵。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系,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英語課堂教學中以有效性的策略,推動學生主體參與課堂的教學活動,有創造性地完成英語課堂教學任務,對于學生本人主體性的人生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四、 結語
在高中英語課堂的教學行為有效性的研究中,深刻體會到教師自身的教學素質決定了課堂的教學成果。在新課改的推行實施過程里,教師要積極鉆研教學理論,時刻為教學實踐做指導。只有具備教學效能感及課堂的監控能力,才能增強教學行為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 江桂蘋.高中英語教學中的西方文化滲透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師范大學,2012.
[2] 張軍喬.中西方文化滲透與高中英語教學之我見[J].吉林畫報(教育百家A),2014(5).
[3] 張海峰.淺析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文化滲透[J].新課程(中學版),2012(9).
[4] 葉曉藝.芻議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文化滲透[J].信息教研周刊,2012(8).
作者簡介:
蒙琴,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貴州省獨山縣獨山高級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