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修訂之后的高中信息技術課程包括了“信息意識”、“計算思維”、“信息社會責任”和“數字化學習與創新”等核心內容素養。如何理解這幾項核心素養并將其應用于實際教學中,實現學生的信息素養的提高是本文要研究的重要內容。
關鍵詞:普通高中;信息技術;核心素養;培育
“信息意識”、“計算思維”、“信息社會責任”和“數字化學習與創新”等幾項內容在修訂之后的信息技術后被列為信息技術的核心素養內容。這幾項核心素養內容可以促進學生在接受信息技術學習時形成基本的知識和方法,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培育學生的信息技術核心素養,以強化學生的信息意識、啟迪學生的計算思維,培養學生數字化能力的基礎上賦予學生社會責任。
一、 信息意識的強化
信息化時代的來臨,學生從小就受到信息意識的啟蒙,從幼兒園就開始受信息意識的熏陶,只是信息意識還處于萌芽和感知階段。學生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的信息技術學習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進行主動搜索信息的獲得信息的能力,可以區分載體和信息,針對簡單信息也能對可靠性的真假進行分辨,有一定的敏感程度,但是對信息概念和判斷尚未有明確認識。通過高中階段信息技術的學習,要使學生可以針對特定的信息問題來獲取確定的信息;要能根據學生的特征選擇適當的信息交流方式;要能使學生根據信息任務來甄別真假信息;要能使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根據實際需要解決的問題選擇適當的信息工具進行信息選擇;要能使學生主動關注信息發展動向,有意識地進行信息技術的處理。高中階段的信息技術的學習更關注的是學生的主動性,學生獲得信息渠道的恰當性。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設置教學情境,為學生提供適合的生活項目,讓學生身處其中,學會主動獲取信息,完成任務。有案例:某女士訂好機票準備去北京,但是頭一天接到短信說航班取消,需要改簽訂,航空公司可賠償誤機費200元。某女士按照客服的要求通過ATM機進行操作,結果將自己的錢轉給他們,造成損失。對于此類事件的處置首先要有防范意識,不能著急轉錢,要通過電話等進行事件真假的辨別,然后再進行具體操作。
二、 計算機思維的啟迪
計算機思維被列入信息技術教學核心素養是本次信息技術修訂的最重要成果。計算機思維主要是個體在運用計算機時形成的解決問題的方法的思維。計算機思維被提出之后深得各國計算機教育專家的認同,但是目前高中信息技術教師對計算機思維還是處于接觸和基本了解階段,還沒有深入了解和應用于教學。一些數學問題如果利用計算機進行編程處理,就很快能得到結論。當運用基本設計計算方法的基礎上再使用計算機編程,就達到了信息技術計算思維培養的第一層次。關于四色定理,早在100多年前就有數學家進行了猜想,意思上在畫地圖時不管多么復雜的地圖,只需要4種顏色就可以搞定,3種太少,5種太多。許多年前數學家要證明4色定理,但是由于一步步推理太復雜,可能一個數學家一生都不能完成,那么這個猜想可能是對的,只是沒有得到證明。后來美國的兩位數學家用計算機耗時1200個小時完成了這個定理的證明,曾經有人估計過,如果沒有計算機,那么人工進行證明估計得至少30萬年才能完成。根據四色定理的證明可以給學生留作業,先觀察地圖,研究不同顏色區域的著色問題,再研究用不同顏色區分不同區域,從而了解四色定理的問題。再通過電腦查詢資料來了解人們都是用什么方法證明四色定理的,以找到解決問題的思路。鼓勵學生用計算機證明四色定理,采取形式化表述,再估計人工操作需要的時間,寫出自己的研究報告,與同學分享。這就是計算機啟迪法,對給定的任務進行分析的基礎上提取問題的基本特征,并對問題進行抽象處理,再用形式化的方法進行問題的表述,最后通過編程來解決問題。通過計算機啟迪法來讓學生不斷進行實踐強化,最終形成穩定的思維方式,使其終身受益。
三、 數字化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
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數字化學習能力主要是對數字化環境的創設,對數字化資源的收集和應用、創新。學生要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學會用數字化工具進行學習和解決問題,即用合理的數字化工具針對不同學習任務進行資源整合,以完成任務或作品創作。簡單來說就是會選擇會應用。數字化學習能力的培養主要分幾個步驟,確定一個學習目標、選擇資源和工具、開展學習。如在學習利用幾何畫板解決立體幾何問題時要先確定立體幾何的具體問題,通過選擇幾何畫板軟件或學習平臺的工具資源進行解決實際問題,之后與同學或網友交流學習心得。以上內容學生在義務教育階段已經進行過學習,但是到高中后學生可以較深層次的學習數字化工具的優勢,學生工具的選擇和拓展進行自主學習。
四、 社會責任的賦予
在義務教育階段,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就要求學生認識信息技術發展對人類社會產生的影響,認識信息社會產生的一些潛在性問題;如何在信息活動中采用簡單的策略保護個人信息?通過遵守基本法律法規,來使信息技術在使用過程中保證安全可靠。到了高中階段,學生向成年階段邁入,需要其在信息活動中有安全意識,在保護自己隱私基礎尊重他人隱私;需要認識社會中真實身份和網絡虛擬身份的關系,合理使用虛擬身份,在信息交流中要尊重不同文化的內涵,要積極主動融入到信息活動中。讓高中生認識到自己是現實社會的人,會在虛擬網絡中存在,但是不管是現實還是虛擬都是同一個人,都需要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和道德規范。
總之,高中信息技術核心素養是信息化意識、計算機啟迪、數字化學習能力和社會責任的賦予,這4個方面是相輔相成的,在學生身上需要綜合體現出來。在普通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要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作用,將其與各學科結合,以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 任友群,黃榮懷.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準修訂說明[J].中國電化教育,2016(12):1-3.
[2] 任友群等.面向核心素養的信息技術課程設計與開發[J].課程·教材·教法,2016(7):56-61.
作者簡介:王書斌,福建省龍海市,福建龍海程溪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