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課堂教學改革的不斷推進,傳統的教學方式已遠遠不能滿足現代教學的需要,探索有效、高效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模式,引導學生進行深度學習已成為廣大教學工作者不斷探索的重要課題。本文就初中物理課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豐富師生情感,創新教學模式,活躍課堂氣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做分析,探索淺層學習向深度學習轉變的方法策略,不斷地提高教學效率。
關鍵詞:初中物理;深度學習;探索與實踐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傳統的教學方法已不能滿足現代教學的需要,探索有效的課堂教學模式,運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深度學習逐漸成為廣大教學工作者共同研究的重要課題。教學實踐表明,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進行深度學習,實際上就是要求學生在深入理解、領會所學內容的基礎上,建立已有知識與新知識的內在聯系,并將已有的知識遷移到新的知識情境中,由此作出相應的決策以解決實際問題。從某種意義上講,這一教學策略與我們目前課程改革所倡導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即自主、合作、探究)的課堂教學模式是基本一致的。為此,本人結合自身的教學體驗,就如何把這一策略巧妙地運用到初中物理教學中,以落實淺層學習變為深度學習,使初中物理教學更加有效、高效做以下探討。
一、 激發學生興趣,喚醒深度學習意欲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濃厚的學習興趣,能激發學生的探索、鉆研精神,能開發學生的思維、創新能力,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弱學生的學習疲勞,提高學習效率。激發學習的興趣是促進學生學習、提高學習效益的最穩定、最有力的動力,也是引導學生進行深度學習的有力舉措。因此,我們認為,要想讓學生喜歡物理課,學好物理學,在教學過程中就應借助諸如教具、掛圖、幻燈、多媒體與實驗儀器等各種教學工具,恰當地運用講授、演示、實驗等各種教學手段,通過構建生動形象的學習情景,讓學生身臨其境,親身體驗,將抽象的、難以理解的物理知識轉化為直觀、形象的可感知的知識,由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喚醒學生深度學習的意欲,引導、促進學生深度學習。
例如,在講授《熱傳遞》這一知識點時,由于這個知識點比較抽象,直觀上很難看出熱的傳遞,學生難以理解。為了將抽象的知識通俗化,我采用演示“燒不死的金魚”的演示實驗導入新課,以此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新課之始就感到所學的內容有趣味、有意思。
又比如,在《慣性、慣性定律》的教學中,我在演示“運動裝滿水的杯子”的實驗之前,讓學生思考以下問題:
問題1:裝滿水的杯子如果突然向左運動,杯子里的水會從杯口溢出來嗎?問題2:如果杯內的水能溢出來,那么水會向什么方向溢出?
通過這樣的方式引入新課,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新知的欲望,為引導學生進行深度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 關注師生情感,培養深度學習能力
心理學的研究表明:人的認識活動總是和情感緊密聯系的,是在情感的推動下進行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大膽探索、開拓創新,努力為學生搭建研究平臺,使教學過程成為師生共同探索、相互交流、實現再創造的愉快活動過程,讓學生感受物理文化的美、體驗物理知識的趣,讓他們喜歡物理、愛上物理。通過這樣的情感培養,在實現教與學的有效結合的基礎上,進一步引導學生發現、探索更高層次的知識,從而達到深度學習的目的。
例如,在教學《串并聯電路》這一內容時,我讓學生帶著以下幾個問題走進課堂:
問題1:仔細觀察教室內的電器設備,然后畫出教室內的電路圖。問題2:樓下打開電燈后,既能在樓上關燈也能在樓下關燈,這樣的電路該怎么設計?在講授這些知識后,讓學生到實驗室根據自己的設計進行實際的操作、組裝。
通過實驗教學與實際操練,把物理課本的知識跟現實生活中的物理現象聯系起來,在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與動手能力的同時,讓學生結合“串聯并聯”的知識展開聯想,現實生活中哪些問題的解決可以采用串聯與并聯的方法進行解決,促進學生對問題的深層理解以達到深度學習的目的。
三、 創新教學模式,拓展深度學習思維
拓展深度學習思維,實際上就是通過不斷創新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發揮思維的廣闊程度。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結合具體的物理現象與物理知識,引導學生發散思維,開闊思路,善于全面考察問題,能用多方面知識、經驗去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
例如,在教學《密度》這課時,在講授基本知識后,我就本節課所學的知識設計幾個變式訓練題,舉出利用密度知識的一些實際問題。
問題1:你能用幾種方法鑒別金戒指是否是純金的?問題2:你選擇這種方法的物理依據是什么?問題3:聯系生活實際舉出一些應用密度知識的例子。
通過一系列的遞進式的相關聯的問題,逐層深入,引導學生思維深入參與,并組織學生學生在練習后進行有效的交流,在交流中教師引導學生不斷歸納、反思,把密度知識與前面所學的質量和體積知識建立關聯,真正達成目標。
總之,深度學習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具有極強的藝術性。在教學過程中,為了切實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真正實現深度學習的目的,我們必須本著面向全體學生的原則,以教學理論作指導,經過自己的不斷實踐、不斷總結、不斷完善、不斷創新,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初中物理課程標準(2011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 白孝忠.促進初中物理深度學習的策略探索[J].中學物理教學參考,2016(9).
[3] 安富海.促進深度學習的課堂教學策略研究[J].課程·教材·教法,2014(11).
作者簡介:吳雪山,福建省漳州市,詔安縣四都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