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麗娜
[摘要]為了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部分高校嘗試將中國傳統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從而達到培養學生正確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的目的。就其實踐結果來看,其發展水平仍然比較低,傳統文化在與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發展的過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問題,還需要進一步完善?;诖耍疚暮喴治霎斍皞鹘y文化視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現狀和存在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以供參考。
[關鍵詞]傳統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發展
[中圖分類號] 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2018)21-0075-03
doi:10.3969/j.issn.1671- 5918.2018.21.034 [本刊網址]http://wWw.hbxh.net
隨著我國教育改革力度不斷加大,為了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世界觀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在此環境下,學校要加強傳統文化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力度,促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斷改革。同時隨著新媒體技術在各行各業中廣泛應用,各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也需要改變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充分利用現有的教學資源,豐富課堂內容,從而提高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和學習熱情。
一、傳統文化視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一)思想政治教育與傳統文化融合的現狀
為了積極響應黨和國家有關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號召,各高校加大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力度,在教育內容上堅持與傳統文化相融合,從而培養具有科學、正確三觀的學生群體。但就實際情況而言,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模式仍然是以課堂教學為主,不僅難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并沒有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而且無法引起學生對于傳統文化的重視,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迫在眉睫。
(二)思想政治教育與傳統文化融合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其一,各高校沒有對傳統文化進行專項研究。一方面教師在進行教學之前,并沒有認真學習傳統文化的核心內容,因此在授課過程中無法進行融合、延伸和拓展。例如在《周易》中就有“天行健,君子以白強不息”的名句,不僅表現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特點,而且能夠與“中國夢”聯系起來,利用傳統文化培養學生自強不息、頑強拼搏,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精神。另一方面,由于中國傳統文化過于悠久,教師在融合過程中要做到有的放矢,抓住重點進行教學,同時還可以利用新媒體技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其二,對于傳統文化的指導和宣傳的力度不夠。一方面由于我國教育部門沒有做好與各高校的協調工作,使得傳統文化沒有在各高校中落地生花,除此之外,教育部門并沒有給予各高校經濟上的支持,使得在推進傳統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發展的工作中存在困難。例如各高校內傳統文化資源比較少,缺少相關傳統文化方面的圖書和論著,導致傳統文化的研究進程比較緩慢。另一方面,各高校沒有做好對思想政治教師的培訓工作,教師缺少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了解,不能在教學過程中進行融合、延伸和發散,導致教學質量下降。雖然也有部分高校聘請一些在傳統文化領域具有一定資歷的教師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但是由于人數比較少,加之傳統文化講師對于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比較生疏,導致并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二、傳統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分析
(一)結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運用傳統文化
其一,繼承弘揚傳統文化中的積極因素。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師要選擇其中的積極因素進行教學,規避那些與社會核心價值觀不一致的消極因素。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導問,找到傳統文化能夠與思想政治教育能夠進行融合的切入口,為傳統文化添加時代含義和背景,讓學生在了解傳統文化的同時,能夠起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例如我國儒家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思想已經深入人心,教師在培養學生白強不息、頑強奮斗精神的過程中,就可以將這一思想作為切入口。同時儒家的“仁義禮智信”等思想,也是教導學生樹立正確道德觀的良好素材。
其二,規避傳統文化中的消極因素。傳統文化在與思想政治教育進行融合發展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規避其中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同時要根據時代發展的需要,將傳統文化發展創新的切入口進行調整,從而使得傳統文化能夠與思想政治教育相互融合,共同促進,培養出符合時代發展需求的高質量人才。
對于傳統文化融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方法,筆者認為教師理解文化思想的來源很重要,比如,中國明代著名的哲學家王陽明“知行合一”論給中國近代乃至亞洲都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知行合一”強調真知是篤行,知行不可分。真知是篤行其精髓在于親身體悟,獲得真知的唯一途徑是實踐?!爸铝贾彼枷胍彩峭蹶柮魉枷氲暮诵?,“世之君子惟務致其良知,則自能公是非,同好惡”?!爸铝贾钡暮x為從良知本體出發,通過個人的道德修養,達到天理任性自覺子明的境界。對于這種文化思想的解讀,教師當理解得很透徹時就會結合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給學生講道理,加深學生對文字的理解,使得學生愿意接受、樂于接受。這種方式促進了教師和學生思想的統一,在課堂上的教程能夠順暢地進行下去,提升了效率。
(二)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提高教育效果
就目前傳統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進行融合發展的現狀而言,為了提高思想政治的教學效果,就必須改變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這主要是由于“填鴨式”的教學方式雖然能夠突出教學重點,但是在講課過程中忽視學生的主動性地位,師生、生生之間并沒有建立起互動關系,導致學生缺乏對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學習興趣。學生學習質量不高、學習效率下降,就會影響教師的授課質量,并導致惡性循環,為了改變這種不良情況,就需要教師在思想政治教學中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
其一,采用多樣化教學方法。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生的主動性被忽視,缺乏獨立思考的空間和機會,在與教師的溝通中往往處于被動局面。因此為了改變這種教學現象,提高學生的參與熱情,在傳授學生相關知識的同時,還需要培養其獨立思考、團結合作、自主學習等能力。基于此,教師可以根據本班同學的實際情況,采用案例式、合作探究式的教學方式,為學生創設一個教學情境,引導學生以教師所提出的問題為方向進行獨立思考,鼓勵學生大膽發言,發表自己的見解。對于一些獨特的觀點還可以在班級內進行討論,從而深化傳統文化與思想教育的融合效果。
其二,運用信息技術工具進行輔助教學。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信息科學技術已經廣泛應用與各行各業當中。因此在思想政治教學過程中,教師也需要利用信息技術進行輔助教學。例如可以運用多媒體投影技術等,將抽象的傳統文化生動化,也可以利用視頻等工具,豐富課堂內容。例如,百家講壇是同學們喜聞樂見的節目,教師可以將百家講壇配合著ppt的形式給大家進行播放和解讀,讓學生享受在文化課堂里面的氛圍,增強知識點的印象和記憶,這樣就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同時教師也可以利用QQ群、微信群等平臺,適時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解決學生在思想政治中的困惑。通過信息技術工具,學生對于傳統文化的理解更加深入,同時也能夠激發學生對于傳統文化的興趣和學習的熱情。
(三)建立弘揚傳統文化的多重支撐
其一,弘揚傳統文化需要建設良好的校園氛圍。為了增強學生對于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學校需要建設良好的校園氛圍,讓學生能夠在校園中感受到傳統文化的熏陶。例如學校可以建設傳統文化走廊等,展示岳飛、文天祥等名人的事跡,從而在豐富學生傳統文化知識的同時,增強學生的愛國精神。同時學校還可以將傳統文化與學校的日常工作、建設設施聯系起來,如通過廣播朗誦文天祥的《過零丁洋》、利用板報等方式介紹中國傳統文化以及名人事跡等,從而在潛移默化當中提高學生的行為習慣,培養良好品質。
其二,建立弘揚傳統文化的網絡平臺。隨著我國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互聯網平臺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同時網絡平臺作為信息快速傳播的載體,各高校要借助互聯網平臺建設和弘揚傳統文化。因此高??梢栽谛@網絡平臺中,開設一些既具有趣味性義具有知識性的、與傳統文化息息相關的板塊和欄目,從而使得網絡平臺成為學生學習和了解傳統文化的“第二課堂”,進一步強化對于學生思想文化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
其三,在社會實踐活動中融入傳統文化教育。各高校在促進傳統文化和思想政治融合發展的過程中,要利用當地的文化資源和人文底蘊,將傳統文化賦予新含義,同時也使得學生能夠對于傳統文化的發展有一個更加深刻的了解。因此高校需要根據開設課程的特點,開展與之相關的社會實踐活動,從而提高學生對于傳統文化的感性認識,增強民族認同感和文化自信。例如學??梢越M織學生參觀博物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讓學生能夠在實踐活動中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同時學校也可以與博物館等場所溝通,鼓勵學生在日?;顒又凶鳛橹v解員,去深入了解和學習中國的傳統文化。尤其是對于一些少數民族地區,更需要加強對于思想文化的保護,并將其作為思想教育的寶貴資源。
(四)提高教師綜合素質
首先,要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教師要運用傳統文化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必須要具備極為豐富的傳統文化修養,能夠了解各種傳統文化現象和典故,同時還需要結合當前時代發展情況,深入淺出的為學生講解傳統文化的發展脈絡,從而提高學生對于傳統文化的興趣。其次,教師還需要通過自我學習、相互交流等方式,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知識,從而使得自己保持一個不斷更新、不斷補充的狀態。同時教師還需要提升自身的信息技術能力,能夠運用多媒體技術,生動形象的講解傳統文化,從而有效地發揮傳統文化的教育效果。最后,為了充分發揮傳統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還可以建立專兼結合的聘任方式,聘請一些民間傳統文化方面的大師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繼承人等作為學校的傳統文化兼職教師,從而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的素質。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為了加強傳統文化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發展,首先需要建立高校學生對于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其次,教師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一方面要使用多媒體技術,充分利用教育資源,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另一方面還需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對于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通過創設校園環境,提高教師隊伍的綜合素質,從而提高學生的文化自信、民族自信,實現我國高校教育事業的長期發展。
參考文獻:
[1]田建勝.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徑探討[J].經營管理者,2017(5):112-113
[2]李阿黎.傳統文化融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研究[J].求知導刊,2017(13):17.
[3]寇建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路徑[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7(11):84-86.
[4]劉靜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J].沈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5):609-613
[5]趙盛梅.王陽明思想對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啟示[J].教育評論,2018(1):96 -99.
[6]鐘玲會.基于傳統文化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構建途徑[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7(10):81 - 82.
[7]張君明.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人傳統文化[J].西部素質教育,2017,3(17):48 -49.
[8]朱廣吉.傳統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創新發展[J].赤子,2017(21):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