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蓉
摘 要:隨著供應鏈在企業發展中的作用越來越大,人們對供應鏈的相關研究也越來越重視。雖然供應鏈的使用有著諸多優勢,但不可否認的是供應鏈在實施過程中還是存在著一些風險。文章基于企業管理的視角,詳細分析供應鏈與供應鏈風險的內涵,并具體闡述了供應鏈風險防范的策略:提高風險識別能力、提高信息溝通效率、規范供應鏈上的企業行為、優化供應鏈合作伙伴,旨在幫助企業最大程度上減少供應鏈風險帶來的負面影響,實現企業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企業管理;供應鏈;防范策略
供應鏈與供應鏈風險
為了在市場競爭中處于有利地位,企業往往會通過收集市場信息,探究市場對某一產品的需求量,以便決定對該產品進行擴大生產還是縮小生產。當市場對某一產品需求量增大時,企業為了更好地對該產品進行生產與銷售,以便搶占份額,擴大企業規模,就會對原材料供應、產品生產制作、產品銷售等流程進行相應的合理設計,期間會涉及眾多的供應商、制造商、分銷商以及客戶,這個紛繁復雜的過程就是企業的供應鏈。
供應鏈在給企業帶來重大經濟利益的同時,也可能給企業帶來很多風險。供應鏈風險產生的原因可以分為內在風險和外在風險。所謂內在風險,具體包含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道德風險。在供應鏈中,和代理人相比,委托人通常處在一個較被動的位置上,這就使得有些代理企業為了從委托企業獲取最多的經濟利益而有意識地增加企業間信息的不對稱性。比如,供應商故意以次充好或者偷工減料,都會給采購方在未來發展中帶來重大風險;二是信息傳遞風險。供應鏈其實是多個企業為了獲取更多利潤而結成的聯盟,所以彼此之間在信息溝通上可能會存在種種問題,這無疑增加了供應鏈的風險;三是分銷商風險。企業生產的產品最終要走向市場,這就決定了分銷商選擇是否得當對企業發展有著重大影響,分銷商沒有選擇好,相關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就會處在十分不利的位置,甚至面臨破產,這就使得供應鏈可能會因此解體;四是物流運作風險。企業運營往往涉及多方面的物流運作,如原料供應、原料存儲以及產品銷售等,一旦供應鏈中某一物流環節出現狀況都可能影響企業的健康發展,影響供應鏈的和諧運行。至于外在風險,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市場需求不確定風險。企業只有把產品推向市場才能獲得利潤,然而市場情況瞬息萬變,一旦企業沒有及時了解市場需求,從而制定了不對的生產策略,就可能會導致產品銷售不暢,影響企業發展,從而也就增加了供應鏈的風險;二是政策與法律風險。國家政策與國家法律法規在出臺或變更的時候可能會影響供應鏈的正常運行;三是意外災禍風險。顧名思義,意外災禍風險就是因為一些突然出現的天災人禍,如地震、戰爭、火災、水災等,導致某一節點企業出現重大的利益損失,嚴重影響到供應鏈的發展。
企業管理視角下供應鏈風險防范策略
提高風險識別能力
一個完整的供應鏈都會涉及多個企業,這些企業通過共同努力才能保證產品從生產、運輸、銷售等具體過程的順利實施。通常而言,供應鏈中某一項工作是由一個企業完成或者多個企業一起完成。如果其中一些企業因為某些原因而沒有很好地完成與之對應的工作,那么將會影響到供應鏈的整體實施效果。所以,提高對供應鏈中各個企業的風險識別能力,并且在出現問題時可以做到及時采取應對措施,那么就能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供應鏈的良好運作。
提高信息溝通效率
如今,信息技術比較發達,網絡普及范圍較廣,這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企業之間的信息交流。除了通過網絡方式傳遞消息以及通過比較傳統的方式如寫信、打電話傳遞消息外,企業之間還可以積極拓展比較新穎的傳遞信息的渠道。信息渠道完善后,供應鏈中的各個企業應該加強彼此之間的信息交流,增加信息的透明度,并且對于一些十分重要的信息,企業之間要及時傳遞與反饋。
規范供應鏈上的企業行為
當前,我國市場領域誠信機制還不夠完善,有些企業為了一己私利,時常會做些一些道德敗壞的事,比如在對另一個企業進行產品供應時故意以次充好,從而給其他企業造成重大的經濟損失。因為供應鏈中的企業或多或少都有著利害關系,一旦有些企業出現道德敗壞的行為,就會影響供應鏈的和諧發展。為此,可以采取一些行為來規范供應鏈中企業的行為,比如出臺與企業誠信有關的制度,或者對企業的道德敗壞行為加大處罰力度等。
優化供應鏈合作伙伴
為了提高供應鏈風險管理的效果,優化供應鏈合作伙伴顯得十分重要。在挑選合作企業時,一方面要從自身出發,考慮該企業是否與自己具備較強的互補性,另一方面要從對方出發,考慮該企業的質量、口碑、業績、地理位置等如何,從而在與該企業合作時產生更大的經濟效益。
(作者單位:韓國慶熙大學)
【參考文獻】
[1]田虹,崔悅.企業管理視角下供應鏈風險的形成機制與應對策略分析[J].理論探討,2018(02).
[2]高翔,賈亮亭.基于結構方程模型的企業跨境電子商務供應鏈風險研究——以上海、廣州、青島等地167家跨境電商企業為例[J].上海經濟研究,2016(05).
[3]張寧,劉春林.應對供應鏈突發事件風險的企業協作應急策略[J].商業經濟與管理,2011(03).
[4]王宗光,李輝.供應鏈風險識別及處理研究[J].商業時代,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