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海林
摘 要:本文將針對目前我國高校中出現的“校園貸亂象”,從校園貸的定義、業務種類、校園貸的特征、出現亂象的原因以及有效解決對策等諸多方面進行深入的分析與探究。
關鍵詞:校園貸;高校;應對措施
校園貸的定義以及分類
何為校園貸
校園貸,指的便是校園貸款是以在校大學生為對象,支持大學生向各種借貸平臺借錢的行為。
校園貸的業務分類
縱觀我國當前校園貸的整體發展趨勢,目前我國高校中出現的校園貸總共可以分成五種類型:
電商平臺。以電商為背景的電商平臺為在校大學生提供了非常良好的借款渠道。當代大學生比較喜愛和信任的電商平臺主要有淘寶、京東、螞蟻花唄、螞蟻借唄、京東校園白條等。
P2P貸款平臺。P2P貸款平臺屬于網貸平臺,其最開始是幫助大學生創業以及用于大學生助學資金的借貸,但是,在后續推廣過程中,因為受到國家監管要求的限制,絕大多數的正規網貸平臺已經向大學生停止了這一項貸款業務。
消費金融公司。目前,各種消費金融公司的出現為大學生提供了更為寬裕的選擇空間,關于消費金融公司,最具代表性的有任分期或者趣分期等,而且一些消費金融公司還會適當給大學生提供低額的提現服務。
線下私人貸款。這類貸款的程序是民間放貸機構或者是私人放貸人直接貸款給大學生,換而言之,線下私人房貸就是我們俗語中所稱的高利貸。這是貸款代價最高的一種方式,他們宣傳貸款的方式一般是不合規的,諸如虛假宣傳、非法中介等等,這種貸款方式最大的特點就是其會收取非常高額的貸款利率,其也是導致暴力催收的一個重要原因,如果情況嚴重,可能對傷害到大學生的生命與財產安全。
銀行結構。近些年,我國各個銀行都針對大學生提出了專門的校園產品,并提供了諸多優惠政策。比如,建設銀行提出的“金蜜蜂校園快貸”、招商銀行提出的“大學生閃電貸”等。
校園貸的特征分析
門檻低、期限短、額度小
校園貸之所以在我國各大高校盛行,其原因就在于校園貸與大學生的實際需求以及還款能力有著高度的一致性,一般大學生對借錢的數量要求不高,所以校園貸額度??;大學生還款能力弱,所以校園貸門檻低;大學生的分辨意識差,所以校園貸的期限短,很短的還款期限,即使提高貸款利息也不會相差太多,大學生很容易就接受了。
虛假廣告緊密相伴
大學生了解和認識校園貸的途徑并不是正規,很多大學生都是通過學校周圍張貼的小廣告、學校內部的小渠道甚至是網絡、微信、QQ等來辦理校園貸業務的,不良的校園貸款通常會模糊實際貸款利率、還款期限等等,這種校園貸款從本質上論,應屬于欺詐行為。
巧妙規避法律風險
高利貸能夠在現實生活中盛行至今,甚至在高等知識分子云集的大學校園中仍有著廣闊的推廣空間,就因為高利貸雖然不被法律保護,但是,貸款公司往往會通過正規的法律手段和方式來完成貸款。其具體借款程序是這樣的:貸款公司會將款項打入到借款人的賬戶,要求借款人將錢取出來,貸款公司會拿走其中的一部分,這樣便留下了銀行流水作為證據。所以,一般通過高利貸來借款的大學生,是拿不到足夠的借款金額的,但是,最后卻要償還全部金額。
我國高校出現“校園貸亂象”的原因分析
高校對校園貸的監管力度差
因為絕大多數的校園貸都是在網上直接完成交易的,關于校園貸的全部程序都是在網上完成,這就使得高校監管部門的監管工作難度非常之大,網貸平臺是否正規、大學生貸款是否合理等都屬于高校監管部門的工作內容,因為監管內容太過寬泛,部門監管內容還會受到權限的限制,所以,監管工作開展非常不順利,進而導致網貸平臺亂象頻出,大學生的利益接連受到損害。
缺乏金融安全教育的內容
在當前各大高校當中,進行安全教育時,將教育的重點更多放在了生命安全上面,而忽視了大學生的財產安全,即使講到財產安全,其教授重點還是放在了如何守護自己的財產,而沒有警醒大學生如何提防貸款可能會出現的問題。
欠缺風險意識,安全意識薄弱
當代大學生,基本上都是90甚至是95后,他們這一代人的價值觀念和消費理念早已不再受傳統規則的約束,他們更喜歡任性而為,也就是沖動型消費。他們很少認真仔細地考慮一個貸款程序中是否存在漏洞,嚴重欠缺風險意識和安全防衛意識,很容易被其宣傳的優點所吸引或者誘惑,盲目地就去貸款,貸款完成后就去消費。這是校園貸款盛行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如何有效應對當前高?!靶@貸亂象”的問題
高校必須要重視教育引導,加強管理力度
高校在日常的學習與生活管理工作中,要重點滲透和培養大學生的理性思維能力,引導大學生進行理性思考,養成理性思考的習慣,與此同時,要讓大學生充分認識到校園貸的利與弊,要能夠準確衡量出校園貸于自己的真正價值或者作用是什么,一定要對校園貸建立起科學防范意識。筆者建議,關于此問題,高??梢詮囊韵聨讉€方面來著手:
高校要針對全體大學生開設金融安全的公共課程高校的課程會有必修課和選修課兩種類型,必修課屬于專業課范疇,而選修課則屬于公共課程范疇,針對的是全體大學生,覆蓋范圍更為廣泛,因此,筆者建議高校在公共課程中加入金融安全教育課程,培養大學生理性的理財方式,重點培養和引導大學生建立起科學的消費理念和借貸理念,提高大學生的風險防范意識。
開展溝通類活動,高校教師應該要積極承擔起這份教育責任,不僅僅要在課堂教學上有所涉及,還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與大學生進行交流與溝通,諸如與大學生談心,走入大學生真實的生活等等,關注大學生的消費習慣,掌握大學生的消費動態。
大學生需要從自身做起科學借貸
大學生要正確認知自己的消費水平與消費能力,作為當代大學生,需要首先對自己有一個全面且正確的認知,對自己的家庭環境、自己的消費理念有所掌握,要認識到自己的購買力或者消費力到底處于何種水平,不要強求性地購買東西,一定要根據自己的經濟實力來選擇性消費。
然后,要正確處理好學習與兼職的關系,現在大學校園中,大學生到外面兼職賺錢早已成為了非常普遍的現象,一入大學校門就會有各種各樣的兼職群找上來,用各種方式邀請其入群做兼職,校園貸也是其中一種兼職方式,從事校園貸兼職的大學生,會有很少一部分轉到零花錢,絕大多數的大學生都會被兼職要求的業績所拖累,進行惡性循環,只能央求周邊的好朋友、同學、親戚來幫助自己刷單。通過此事例主要是想說明,大學生一定要認清楚學習和社會實踐之間的主次關系,要明確找兼職的原則,切忌誤入歧途。大學生要注意保護好自己的隱私,校園貸亂象中有一個現象就是個人信息被冒用。很多大學生對此并不知情,之所以會發生這種問題,就因為大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太不注重自己的隱私了,礙于情面、處于情誼就將自己的個人信息透漏給同學或者朋友,幫助他們完成業績,有些甚至還會拿自己的身份信息來幫助朋友申請貸款等。這些都是很不成熟、不理性的表現,大學生應該要認識到這一點,切忌將自己的隱私透漏給任何人。
結語
綜上所述,校園貸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因為在其運營過程中,受到各種因素的干擾,讓越來越多的人忽視了校園貸的本質。各大高校必須要加大對校園貸亂象的整治力度,幫助校園貸回歸本質,為大學生創造一個單純、干凈的借貸環境。
(作者單位:江蘇商貿職業學院)
【參考文獻】
[1]崔璐.民辦高?!靶@貸”亂象的原因分析與監管建議[J].明日風尚 ,2017(20).
[2]李鵬,吳宏芳.我國大學生消費信貸市場金融排斥問題分析——從校園貸亂象說起[J].西南金融,2017(12).
[3]楊敏.高?!靶@貸”危機事件的分析及應對策略——基于和諧校園視閾[J].高校后勤研究,2017(09).
[4]孫學用,孫一涵.網絡借貸平臺的法律分析與風險規制——以“校園貸”亂象為視角[J].人民司法,2017(28).